資料分析,如何挖掘潛在業務機會

2021-10-10 09:09:40 字數 3338 閱讀 3348

「通過資料分析,找到業務的機會點」是很多公司對資料分析師的要求,然而,又是很多新人犯難的地方:

今天我們系統了解下

1 什麼算機會點

在業務口中,機會點是個很隨意的東西。比如業務給出的報告裡,經常有類似「我們要抓住當下行業復甦大好機會……」這種空洞的口號。

可實際執行起來,完全經不起推敲:

1、行業復甦是真還是假?

2、競品也復甦了呀,為啥不是挑戰?

3、行業復甦和我們的哪個結果指標有關?

4、行業復甦誰來抓,啥時候抓,怎麼抓?

一條都沒說清楚。

所以想要把機會點講清楚,就得符合以下標準:

這樣的輸出物,才算是機會點。否則就淪為口號,空談。

那麼問題來了,該如何找到這麼具體的機會呢?

2 抓住機會點的正確姿勢

顯然,這麼多具體細節,是不可能直接從資料裡推導出來的。資料只是一系列業務動作的結果,不能反映業務動作,更不能直接告訴你「誰,該在幾點鐘,做啥事」,因此想要找出機會點的第一步,就是放棄憋在房子裡造神威無敵大將軍機會識別模型。而是定義清楚:怎麼樣的結果,算是乙個機會點。

這裡有四種典型的資料形態(如下圖)。除了圖1,大家公認這不是什麼機會點以外。圖2、3、4都有可能是機會點。但圖2、圖3在很多公司不被人認可,很有可能做出來以後被人噴:「我早知道了」。因此圖4,才是最完美的機會點表現:原先業務方不知道,被資料發現,加以行動,之後指標大漲!

**:所謂機會點,一般要符合:之前沒人發現+之後大有起色這個條件,否則,如同圖1,做了沒啥變化,做了白做。如同圖2,本來就是一路向好,即使做了改進,也會被認為:它本來就很好啊!最後不被認可。

圖3在有些公司可以被算作機會點,即:我把之前做的成功地方總結下,又復現了。但是有些公司不認可這種,所以看情況來,只有圖4才是爭議較小的,真找到乙個機會。

因此,想要分析機會點,要搞清楚:

1、要分析的是哪個部門,哪些業務線

2、該業務線核心指標是銷售額/新註冊使用者數/商品毛利……

3、該核心指標過往表現,是否有連續性趨勢(如圖2)是否有單點爆發(如圖3)

4、連續性趨勢,對應的內外部環境是?發展階段是?(排除生命週期早期的自然增長)

5、單點爆發性動作,對應的業務場景是?可復現程度是?(排除一次性好運氣)

6、無趨勢/無單點前提下,是否有細分領域的成功案例可以套(細分客群/小眾產品/細分渠道)

這樣,鎖定了關鍵指標,樹清楚標桿,就容易提煉出可以加以利用的業務上的做法,比自己憋在電腦前冥思苦想要快得多。

3、抓住機會點的三大手段

最簡單的手段:評估增長趨勢。

通過對目前的增長原因進行分析,剔除其中自然增長、週期性增長的因素,找到是否有可以通過調節投入產出影響的部分。如果有,評估追加投入能帶來的產出(注意,要避免從出現邊際效益遞減)。如果追加投入帶來的效果很客觀,這就是乙個成熟的機會點:通過追加投入,多賺收益(如下圖)。

**:很多資料新人,喜歡看著指標在漲,就大喊:這是機會,要繼續保持!這是非常無腦的做法,很有可能眼前的增長是週期性增長,是恰好在產品/生命週期頂端,這就是所謂「自然增長」。

也有可能目前的增長邊際效益已經遞減,投入產出比已經開始下滑,資源投入接近上限,這時候也難以為繼;也有可能追加投入不能額外帶來增長,這些都需要做增長潛力評估才能得出結論。

其次簡單的手段:評估復現可能性。

通過對過往成功案例的拆解,看是否有可以重複出現的可能性。成功案例能否復現,需要從業務邏輯角度,拆解業務標籤,分析可行性。比如銷售簽了成功簽了一單客戶,可以拆解為:

等標籤,之後對這些標籤下的成功率進行復盤。如果覆盤發現:這一單真的就是孤零零一單,沒有啥類似成功經驗。那麼很有可能這是無法復現的。下一步,可以繼續做一些實驗,驗證復現可能性,或者乾脆放棄尋找其他機會(如下圖)。

**:從資料角度,驗證復現的關鍵,是:提煉業務邏輯。把業務的語文表達,變成可以用資料檢驗的標籤。這樣看過往資料的時候,可以按標籤提取案例;做實驗的話,可以按標籤檢驗規律。不做轉化,各種因素重疊,很難說清楚。

從細分領域找機會,是最難的分析。

難點不在分析思路,而在論證上。本質上看,細分領域機會,其實就是在整體做的不好的情況下,拆解使用者群體/渠道/產品線,找某個相對較好的分支,然後試著推廣。這樣拆解資料很簡單,拉交叉表就行。但是論證這個點就能推廣開。是很困難的(如下圖):

**:上邊的做法,是典型的「把業務當瞎子」做法,卻是做資料分析的最喜歡幹的事。業務部門只要不是瞎子,就能看到c渠道轉化更好,他們為啥不投更多c渠道?為啥不開發更多類似c渠道?只要不是瞎子都會幹。所以這裡的關鍵不是對著這張表大喊:要做多!而是組織一次會,了解下過去發生的事,或者至少把時間週期拉長,把abc渠道的標籤打上,看看是否過往有類似標籤的嘗試,提前規避問題。

因為很有可能孤立的某個點是難以推廣的,比如:

1、渠道小眾,使用者群體小眾,產品線本身需求不大;

2、受制於政策、資源的限制,無力做這個點;

3、這個點已經嘗試過,吃過虧,所以才只做這麼大;

4、小範圍內做可以成立,一推廣開就出現邊際效益遞減,核心客群不足,等等問題。

總之,乙個業務如果很容易就做得好,那一定早就做好了。業務部門又不是傻子。目前做得沒有起色,一定是有更深層的原因。

所以從細分領域找機會,最好用增長實驗的方法來解決問題,而不是依賴過往資料分析直接得出結論。比如發現乙個潛在機會點,提前和業務方溝通:

過去是否注意到這個點

過去是否嘗試過這個點

如何看待這個點的機會

是否有可能追加投入

如果有可能,第一波是否安排嘗試

這樣提前避免踩坑,設計好增長實驗方案,逐步探索一條路出來。才有可能找到機會。

4 抓住機會點的錯誤姿勢

以上就是發現機會點的基本思路。發現機會點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深入業務,結合實驗,才能得到靠譜結論。而我們的資料分析師最喜歡幹的就是:

1、因為這個指標漲的快,所以它是機會,得把握

2、因為這個渠道指標好,所以它是機會,要做多

3、因為過去做成功一次,所以它是機會,要繼續

4、因為這個指標低,所以它是機會,搞高了就好了

無論證,無邏輯,無實驗。只是把收入=客戶數*付費率*客單價的公式翻來覆去的說,這種三無產品不被噴就見鬼了。

如何在業務中利用資料分析方式的技術指南?

當企業企業擁有大量資料時,如何從資料中分析和提取出有助於商業成功的資訊,是企業取得成功的主要動力之一。雖然我們每天產生大量的資料,但實際上只對0.5 的資料進行分析,然後用它進行資料發現 改進和情報處理。看起來似乎很少,但僅僅是5 的資料對於工作人員來說也是乙個巨大的資料量,因為乙個企業所產生的數字...

資料分析 資料探勘 如何成為資料分析師

最基本的資料分析 收集 和運用最常用的工具 熟練 然後 對付絕大部分的工作 要會在資料庫裡增刪訪問資料,大型資料分析必備技能 效率大大的提高 sudo service mysql start mysql u root主要的語法和邏輯 類似 create use create table insert...

資料分析與挖掘

學習 實戰記錄 實戰專案1 智取樂食 從大量資料 包括文字 中挖掘出隱含的 未知的 對決策有潛在價值的關係 模式和趨勢,並用這些知識和規則建立用於決策支援的模型,提供 性決策支援的方法 工具和過程,就是資料探勘。資料探勘的基本任務包括利用分類 聚類分析 關聯規則 時序模式 偏差檢驗 智慧型推薦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