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付費重在產品質量

2021-10-21 03:38:19 字數 1474 閱讀 6277

從知識付費元年開始,圍繞知識付費的爭議越來越多:比如嚴重同質化、內容水化、流量枯竭以及難以見到效果問題暴露,知識付費開始陷入僵局。

目前來看,知識付費本身沒有錯,錯的是知識付費產品已經背離了知識付費出現的初衷。這也是知識付費產品當下存在的兩個悖論:一是知識付費產品是為解決資訊過剩問題,而提供精緻的、有價值的內容,但實際上其並未做到;二是知識付費產品是為解決碎片化時間狀態下的學習問題,但當下的知識付費產品對此幾乎沒有任何改變。這其實也是知識付費產品最大的問題。

在這一波移動網際網路浪潮之下,力量雄厚的資本幾乎進入了所有潛藏商業可能的行業。當內容消費者發現稀缺的內容具有價值之後,資本的力量便迅速進入,而眾多能夠提供稀缺內容的生產者也接連湧現,最終催生了這一波知識付費的浪潮。

但問題在於,這一波的網際網路浪潮,效益高於一切。它講究速度、講究使用者量、講究流量,重要的是市場、壟斷與變現。因此,聲稱網際網路將改變、顛覆任何行業的時候,它本意其實並非真正去改變這些行業的模式、發展方式,提供更好的服務與效益;相反,而是用金錢進行破壞,再創建起滿足自己商業利益的方式。

知識付費,同樣迴避不了這樣的問題。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的知識付費產品,根本還沒來得及細細打磨自己的產品與運營方式,卻為了流量與使用者,不得不過度透支未來可能的消費市場與價值,從而讓這一波知識付費走向歧路。

這是知識付費的第乙個悖論。它並沒有解決資訊過剩問題,其過度開發、快速發展帶來的必然是品質的低下、內容的粗糙。當下的知識付費產品,走的依然是此前網際網路經濟的模式,用流量、使用者量、市場占有率來控制市場,滿足自己的商業化需要。這顯然與知識付費的內涵相悖。

而第二個悖論則更加明顯,也更少人能夠做到。知識付費產品除了滿足公眾獲取稀缺、有價值的內容的需求外,更重要的還在於解決人們在碎片化時間狀態下的學習問題。這也是當下很流行的「中產焦慮」。社會的發展,以及科技力量的突破,未來人們不會一輩子只在乙個行業、乙個企業,做同乙份性質相同的工作,因此,人們對於再教育,或者說終身學習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但顯然,回到學校再學習的成本太高,代價太大,於是,碎片化學習提供了另一種可能。

但碎片化學習並不等於學習碎片化的內容。這是現在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的,也是很多知識付費產品沒有解決的問題。大部分知識付費的生產者,都是以碎片化的內容輸出。然而,消費者能得到什麼?或者說,又有什麼強大的動力來持續性地進行學習呢?

碎片化學習,需要的不是碎片化的內容,而是有體系、有理論的知識內容,才能更好地適應碎片化學習的需要。就像建造一幢房子一樣,要把房子建好,是需要先事先規劃,設計好藍圖,還是每天隨意砌上幾塊磚、幾片瓦更有可能達到目標呢?

這是知識付費的第二個問題,為知識付費,結果遇到了假的「知識」。它們只是更擅長包裝。就像乙個蘋果手機的包裝盒裡,裝著乙個九十年代大哥大一樣。你失望嗎?

如同共享單車一樣,以共享的名義掩蓋了其租賃的本質。同樣,當下的知識付費產品,重點也不是在知識,而是在付費。無論是共享也好,知識也好,都是美好的詞彙,但用來包裝簡陋、未經打磨的產品,就只能帶來這般多的批評聲音。或許,換個名字,會好些吧。

產品質量與細節

乙個電子產品,它的質量究竟什麼起主導?答案應該是通過工程師的設計與研發,產線的生產 製造出來的,這是主導,在研發過程中,檢驗 檢測非常重要,因為這個環節更是注重細節的乙個關鍵點。在整個電子產品的流程中,這個產品過程細節決定一切,細節中乙個關鍵的因素就是創新,而不是一味的模仿。創新乙個很重要的點就是質...

軟體產品質量模型

軟體測試的重要目標就是 驗證產品質量是否滿足使用者的需求 正確 全面 深入地理解使用者需求 是測試的基礎。但是理解使用者需求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例如 軟體產品質量模型將乙個軟體產品需要滿足的質量劃分為六大屬性 功能性 可靠性 易用性 效率 可維護性和可移植性 每類屬性又細分出了 子屬性 乙個高質量的...

關於電子產品質量

1.當下做電子產品的公司很多,不過擁有自己研發隊伍的不多。這就有了很多專業做電子產品開發的公司。2.當生產和開發分開來,有兩家公司分開做。這種方式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一句話難以說清楚。3.分開做,上公升到社會分工這個說法,有點大。這個方向看,是利大於弊。4.電子產品質量分為,機構設計質量,電路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