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收穫與失去」的一點思考

2021-10-23 05:06:08 字數 1162 閱讀 2908

在你距離睡覺時間還有4個小時,如果這時你發現了五部時長兩個小時的電影,並且這五部電影都是你非常想看的,那麼你會怎麼辦呢?這時你會有什麼感受呢?

第一種感受,你會因為今晚還能看兩部電影而感到慶幸嗎?

第二種感受,你會因為今晚不能看另外三部電影而感到沮喪嗎?

推測一,大多數人可能兩種感覺都不會有,他們會隨便選擇兩部在今晚,明天看另外三部。

推測二,一小部分人可能會有第一種感覺,當他們發現五部電影,然後看看表又發現還有四個小時,「太爽了,還有四個小時,還可以在看兩部」——我覺得這可能會是他們的想法。

推測三,有的人會有第二種感覺,儘管他知道明天還可以看三部電影,這五部電影最後都能被看完,但是他會覺得今晚是以放棄三部電影為代價換來看兩部電影,失去多,收穫少,並且他的內心著重關注「失去」,這讓他感到沮喪,然後他在今晚看電影時,在放棄哪三部電影這個問題上很糾結,因為他一部都不想放棄。在猶豫中時間流逝,最後今晚他只看了一部電影。(貪大求全?好高騖遠?)

上述推測

一、二,都是我猜的,沒有調查,當然也沒有資料作為依託,只是根據生活經驗推測。推測三是我的切身感受。我想這個「看電影」問題大概跟「在沙漠中只剩半瓶水」的問題是類似的,有的人看到剩下的半瓶水後,什麼也不想,喝了水繼續往前走;有的人因為還剩半瓶水感到慶幸;有的人因為還剩半瓶水感到沮喪。關注點不一樣,心態不一樣。

顯然,推測三中「他」的錯誤做法使「他」損失更多,多損失了「猶豫/糾結的時間」。除了看電影,在生活中,我在為寫**,找工作等事情分配時間和精力時也遇到了「猶豫/糾結」問題,更嚴重的是,損失了「猶豫/糾結的時間」後,我還產生了一種「破罐子破摔」的心態,導致我本來可以完成生活計畫的一半,最後卻放棄了今天的計畫,「明天重頭再來」。

遇到問題,那就要解決問題。當我意識到推測三中的問題後,我一方面在對這種「猶豫/糾結」和「破罐子破摔」提高警惕,另一方面,我給生活計畫中的各項事務標明分值,總分一百分,像「寫**」這種重要的事情,我會給它40分,像「做演算法題」這類日常學習任務,我會給15分。一天下來,能拿60分,今天就算是成功的一天;能拿80分,今天就是優秀的一天,值得獎勵;能拿100分,今天就是完美的一天,值得第二天給自己放一天假。生活計畫分數制的目的是對抗「破罐子破摔」心態,降低拿60分的難度,提高拿100分的難度,讓自己少出現挫敗感。

最後,如果現實與理想出現了衝突,請選擇並接受現實,不要放棄。

關於makefile的一點思考

在gnu編譯工具軟體中,如果對單一的原始檔進行編譯,可執行指令如下 gcc o x x.c 此指令會將原始檔編譯為目標檔案。若是對執行緒類檔案進行編譯,則在末尾加上 lpthread指令。但若是對多檔案進行編譯,即若是編譯的目標檔案同時包含另一檔案中的函式。則在編譯的時候需將另一檔案加到編譯原始檔中...

關於指標的一點思考

指標是乙個變數,所不同的是,它存的是位址。因為資料型別決定著如何解釋這個位址 位元組數和操作 因此根據的資料型別的不同,指標又有不同的型別。某個物件 a 的位址範圍為 a,a size n 其中size n是a所佔的位元組數 比如乙個一維陣列int a 10 位址範圍為 a,a 10 sizeof ...

關於演算法的一點思考。。。

關於演算法的一點思考。在實踐過程中,我發現 有時候要解決乙個問題,可以設計幾個演算法分步完成任務,這樣處理起來比較簡單,但是情況並非總是如此,有時,我們需要將幾個步驟放在同乙個演算法內連帶處理,這樣才比較容易處理問題。我還發現,有時候,解決問題的演算法,是被發現出來的,並加以一步一步的檢驗才得以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