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算法 如何理解遞迴,寫好遞迴函式

2022-01-10 05:12:26 字數 4579 閱讀 1686

不是每個程式設計師天生對遞迴理解深刻,剛入大一時候,當別人寫出第乙個求最大公約數的遞迴函式時,對其多麼的驚嘆,竟然可以不用迴圈,竟然**可以這麼簡潔,確實遞迴在大多數情況下實現時候**很短,大部分人也知道遞迴,也能基本看懂遞迴,可是卻經常不知道怎麼寫,或者寫出來的遞迴經常死迴圈,寫演算法往往也是學的是套路,只有極少數人是創造演算法的,大部分人是用演算法的,而遞迴是確實有套路可循的。

本文即從遞迴的扎馬步開始,從幾個簡單例子到通用套路,一步一步拆解遞迴

寫遞迴,就是寫三要素的實現,三要素分別為函式,邊界,遞推公式,剛開始只要記住要這麼寫,寫幾個演算法之後,就能慢慢明白為什麼要這樣搞。

明確你的函式是幹什麼用的,函式的入參應該是什麼,返回值是什麼,這三個問題,先從函式是幹什麼用的開始,你可以定義乙個函式f()假設已經實現了每一步遞迴的實現,再去明確這個實現 到底做了什麼,入參至少要什麼,返回值和引數返回可以理解為是乙個東西,都是為了返回給上層呼叫或者全域性的乙個資料,想清楚函式的三個要素,那你的函式就定義好了。

同樣,先這樣去做,再去想為什麼,這一步要判斷的就是函式的入參,入參的null,入參為初始值,比如斐波那契數列的前1位或者2位,開始時候可能不一定想的完全,那沒關係,下面的一步還會繼續完善,所以我這裡舉得例子是斐波那契的前12位,而不是直接說結論,這一步驟是在函式的實現裡面,所以考慮方式就是假設,入參到了臨界值或者初始值,或者特殊值,你要判斷一下,第一遍寫的時候比如斐波那契,可以直接這麼寫

if (n == 1)

return 1;

if (n == 2)

return 1;

想到的不一定完全對,或者那麼地很優雅, 沒關係,只要想到要考慮邊界就可以了。下面就是想邊界的意義是什麼?有兩點,其一,異常值邊界,其二遞迴結束判斷,比如此題中的n < 0 怎麼辦,和n == 1n == 2就分別對應前面說的,當然這兩點可能考慮不那麼完全,假設你只考慮了像前面**中的,或者寫邊界時候發現寫的多了,或者冗餘了,這樣不影響程式的結果,那麼寫完遞推公式,我們再來回顧邊界問題。

這個就要先談意義,再談實現了,意義在於逐漸減少演算法的規模,或者定義一種方式讓輸入的值盡可能地靠近臨界值,也就是找乙個關係f(n)f(n-x)序列的關係,f(n)代表要解決的問題規模,f(n-x)比n小的問題規模的函式值,這是遞迴函式中的關鍵一步,沒有遞推公式,就沒有遞迴。例如斐波那契序列,中的遞推公式是f(n)=f(n-1) + f(n-2)我們來觀察這個公式,發現其第nn-1n-2有關係,所以我們來看,如果輸入任何整數,那麼n-1,n-2可能取值是負數,01+,可以看到邊界0和負數沒有考慮在內,所以,這時回顧前面1.2 的遞迴,我們來補充一下邊界後得到:

if (n <= 2)

return 1;

下面通過三個簡單例子,我們來練習使用遞迴,分別是青蛙跳台階問題,等同於斐波那契序列,遞迴方式反轉單鏈表,遞迴遍歷樹,以及針對三個

第一定義函式,明確函式只有乙個唯一的輸入值n,第二找到遞迴結束條件或者遞迴邊界,可以發現當台階是1或者2時候最容易得到,至於遞推式,可以發現青蛙在每次跳的時候有兩種跳法,那青蛙怎麼到達第n個台階,就是有兩種跳法,分別對應f(n-1)f(n-2),所以遞迴式就是f(n)=f(n-1)+f(n-2),那麼整個演算法就是如下:

//乙隻青蛙一次可以跳上1級台階,也可以跳上2級。求該青蛙跳上乙個n級的台階總共有多少種跳法。

//1。定義函式

public int f2(int n)

繼續檢查邊界,發現n如果小於1,就會陷入死迴圈,那麼程式可以改成這樣:

if (n == 1)

return 1;

if (n == 2)

return 2;

if (n < 1)

return 0;

//當然簡單寫,可以這樣搞

if (n < 1)

return 0;

if (n <= 2)

return n;

單鏈表的反轉,一般考慮到是雙指標反轉,當然遞迴寫也可以,同樣,首先定義函式,發現函式只有乙個入參即節點node這個node在根節點或者任意中間節點都適用,其二確定邊界,在反轉單鏈表時候,可能會漏了node.next的邊界,此時兩種方式,1,冗餘寫,只要你考慮到了,這可能是邊界,你多寫了絕對不會錯,甚至,你可以多寫兩到三步也完全沒問題,2,少寫的話,就寫完遞迴方式再來檢查,比如反轉單鏈表這個題,你會看到如果node.next為空,那麼node.next.next就會報空指標問題,一般寫完遞迴式後最好回頭檢查一下邊界,可以查缺補漏,去冗餘或者補條件。

此題的核心點是解開鏈的遞迴式,就是

node last = f3(node.next); //假設當前節點的下一節點後的鍊錶已經反轉

node.next.next = node; //當前節點指向的節點指向當前節點

node.next = null ;//原來當前節點是指向下一節點的,解開當前節點,並把節點指向空

//此處解釋,為什麼指向空,首先可以將node節點理解為第乙個節點,那麼第一節點反轉後,就是最後乙個節點,則指向是null,否則它還是指向2,就有問題喲

//那麼如果不是第乙個節點呢?這個指標是怎麼指向的

舉個例子,假設,單鏈表是1,2,3,4,5那麼遞迴的過程如下圖:

看圖,可以發現每一步的當前節點,放入反轉鍊錶後,都是最後乙個,那它必然指向null這樣懂了把!

class node 

public node f3(node node)

遞迴遍歷樹也是最簡單的,假設你之前沒有看過遍歷的**,那麼從零來開始考慮這個問題,首先定義函式,確認入參和單鏈表反轉類似,只需要乙個treenode節點,然後考慮邊界為null,和不為null,你首先想到是不是這樣?

if (node == null)

return ;

if (node.left == null && node.right == null)

現在看起來是有點冗餘,但是假設你並不知道,那麼接下來下遞迴式,以先序為例

//首先節點本身

system.out.println(node.val);

//然後節點左

preorder(node.left);

//然後節點右

preorder(node.right);

就這樣完了,然後回顧前面的邊界問題,只有上面的**兩行,可以看到在節點為null的時候,就直接return了,不用考慮子節點,字節點的邊界在父節點的邊界中已經考慮到了,當然寫了這條邊界完全不影響程式執行哦,所以最終的前中後序遍歷如下**:

//二叉樹前序遍歷

public static void preorder(treenode node)

//二叉樹中序遍歷

public static void inorder(treenode node)

//二叉樹後序遍歷

public static void postorder(treenode node)

下面,我們補乙個遞迴演算法題,輸入乙個二叉樹序列,來還原構造二叉樹,順便測試一下前面的遍歷樹的**,同樣熟悉了遞迴的套路後,我們直接來寫**

//1.定義函式確認,只需要乙個引數,即剩餘序列

public static treenode createbinarytree(linkedlistinputlist)

return nod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eenode node = createbinarytree(inputlist);

//前序遍歷

system.out.println("前序遍歷:");

preorder(node);

}

如何寫好遞迴,就三步,首先確認函式的輸入值,返回值,即函式本身要做什麼功能。其次,判斷邊界,將可以想到的邊界都寫一下。最後寫遞迴體,包括函式返回值,然後回去檢查邊界,對邊界增刪改查。

如何理解遞迴?

理解遞迴的真正含義 當執行到調運自身時先停止執行後邊的 重新呼叫自身當所有呼叫自身的 運 行完成後再重新按棧的形式重新由後向前一次呼叫自身之後的 特點 遞迴呼叫很容易導致占用大量的空間,遞迴的效率不高 下列 中通過輸出n的值理解遞迴呼叫其實就是堆疊的運用使用遞迴很容易造成堆疊溢位 package a...

如何去理解遞迴,想到遞迴,運用遞迴

舉例子理解 int strlen const char s 比如 s abcdef 逆序後變為 fedcba 先找遞推關係 如果想逆序abcdef 步驟1 將a和f進行交換 步驟2 對bcde進行逆序 需要同樣的功能,所以必須用遞迴 這就是遞推關係,逆序 abcdef 需要逆序 bcde 進一步可知...

遞迴演算法與遞迴函式

遞迴演算法就是通過將問題不斷分解為同類子問題而解決問題的方法。絕大多數程式語言是支援函式的自呼叫的,也就是支援函式自身來進行遞迴。根據計算理論,可以證明出遞迴可以完全取代迴圈,因此在很多函式程式設計中習慣使用遞迴來實現迴圈。但是遞迴有乙個問題就是需要不斷的呼叫函式,會有較大的開銷。遞迴的函式需要逐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