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 《如何閱讀一本書》

2022-02-08 19:30:03 字數 2853 閱讀 8783

2023年的年度目標是要讀12本書,讀了11本書後越發感覺到書真是使人心智提高的最好方法,也感慨自己以前讀it技術類的書較多,而其它方面的書涉獵太少了。《如何閱讀一本書》本來是2023年的第12本書,但這本書太厚了,前面讀得比較有感覺,後面的章節讀起來感覺作者有點囉嗦,讀書筆記一直沒整理出來,斷斷續續讀邊讀邊整理的過程中又遇到了《別告訴我你會記筆記》這本書,發現原來如何讀書有相關的書籍,如何寫讀書筆記也有相關的書籍,寫讀書筆記不必太拘泥於形式,關鍵是整理出下一步可以採用的行動,轉化為行動,正好就是gtd所說的next action!

這本書的初版是2023年,2023年全面修訂,沒想到半個多世紀前就有人寫出了指導閱讀之作,讀了許多書也不知道讀書還要分為幾個層次,也沒想到讀書該快則快該慢則慢。

法國學者巴斯卡在三百年前就說過:「讀得太快或太慢,都一無所獲」。

全書分為四篇,與閱讀的4個層次基本是對應的,第一篇介紹閱讀的層次,並詳細說明了前二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第二篇詳細介紹了閱讀的第三個層次分析閱讀,第三篇介紹了閱讀不同讀物的方法,第四篇講的是閱讀的最高層次主題閱讀

閱讀的人readers是指那些今天仍然習慣於從書寫文字中汲取大量資訊,以增進對世界了解的人。作者在那個計算機還未普及的年代就提到,「現代的**正以壓倒性的氾濫資訊阻礙了我們的理解力」,再看看現在,各類資訊鋪天蓋地,人們淹沒在資訊的海洋裡,可能真是一種數字汙染吧,難得找到清靜的時間來思考。作者與讀者的關係像是棒球運動中投手和捕手的關係,好的投手知道如何「控球」,用文章把資訊準確地傳達出去,而讀者也就更容易把這些球接住,當然有些暴投作家的文章估計就不太好理解了,因為有時他們自己都不知道在說什麼。

蒙田說:「初學者的無知在於未學,而學者的無知在於學後」。

3)分析閱讀analytical reading:對於有意義的書,要全盤的閱讀、完整的閱讀,正如弗蘭西斯.培根說的「有些書可以淺嚐即止,有些書是要生吞活剝,只有少數的書是要咀嚼與消化的」,分析閱讀就是咀嚼與消化一本書。

4)主題閱讀syntopical reading:也可以稱為比較閱讀。要閱讀一些相關的書,找出與某個主題有關的各本書中的觀點,分析觀點的異同點,感覺有點像寫研究生**之前的參考文獻綜述的過程。

這一階段是在小學期間就完成的,這個基礎閱讀的能力也是通過了閱讀準備階段、看圖識字階段、建立詞彙、精煉與增進四個階段才具備的。這個基礎閱讀階段絕大多數旁邊都有老師的指點的。

在筆記寫到這裡之後,正好看到美崎榮一郎寫的《別告訴我你會記筆記》一文,其中有一小節講到了如何寫讀書筆記。如果你希望把書本資訊活用到工作中,就應該把重點放在如何活用上。這裡所說的活用是指「將書本內容應用到工作中」。美崎榮一郎的方法是,在書讀完以後,馬上從書本內容中篩選出「要做的事情」記在筆記本上。這就是action書評,這個action書評等同於「行動計畫」。也正好是gtd中的收集,再整理成action的過程。原來讀書的過程就是一種豐富gtd系統裡的inbox的過程,至於筆記的記錄方法,怎麼都行。逐條羅列也好,插圖也好,思維導圖也沒關係,重要的是運用。

讀書的價值在於學以致用。

所以後面的讀書筆記也改為整理出action。

有兩種方法:

1)有系統的略讀

就是看書名、看目錄、看索引(這是我以前沒注意的)、看出版者的介紹、找相關章節讀讀、隨便翻看幾頁。

2、快速讀一遍

對於一些較難的書,從頭到尾先讀一遍,不明白的地方也不停頓,一直讀完。

乙個速讀技巧:把大拇指與食指、中指合併在一起,用這個「指標」順著一行一行的字移動下去,速度要比你眼睛感覺的還要快一點。強迫自己的眼睛跟著手部的動作移動,一旦你的眼睛能跟著手移動時,你就能讀到那些字句了,以後再慢慢增快手的動作。

讀書時要提出的四個問題:

1)這本書主要在談些什麼?

2)作者花了大量篇幅的地方在說什麼?怎麼說的?

3)這本書說得有道理嗎?哪些地方沒有道理?

4)這本書跟我有什麼關係?

直接看到第三篇,發現作者把書分為了:實用型的書、想像文學、歷史書、科學或數學、哲學書、社會科學。

規則1:把書分類

規則2:使用最簡短的文字說明整本書在談些什麼。

規則3:列出全書的大綱,想想用思維導圖最合適。

規則4:找出作者想要解決的問題。

規則5:找出關鍵字或術語表,與作者達成共識。

規則6:找出作者的主旨。感覺主旨的翻譯有點不太準確,proposition翻譯成「主張」可能更合適,作者表達了對某事的判斷,他堅持這個或那個事實,全文會有多個主張。

規則8:與規則4相呼應,找出作者的解答。確定作者已經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是沒解決的。再判斷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沒解決的問題。

a. 智慧型禮節的一般規則

規則9:除非你已經完成大綱架構,也能詮釋整本書了,否則不要輕易批評。

規則10:不要爭強好勝,非辯到底不可。

b. 批評觀點的特別標準

規則12:證明作者的知識不足。

規則13:證明作者的知識錯誤。

規則14:證明作者不合邏輯。

規則15:證明作者的分析與理由是不完整的。

第十三章到第十四章講了閱讀實用型、想像文學、故事/戲劇/詩、歷史書、科學或數學、哲學書、社會科學這些不同讀物的辦法,按照本書教導的有些章節要慢讀,有些章節要快讀的思想,這一篇快速讀過,在讀某類書的時候再翻翻對應的一章即可。

如果將在乙個無人荒島上度過餘生,還能帶十本書為伴,當然不能帶ipad,島上也沒有無線網路,我會選哪十本書?

這個問題還真有點難以回答。聖經?1000道數學難題?人工智慧大全?1000局象棋譜?

讀書筆記 如何閱讀一本書

chapter1閱讀的活力與藝術 可總結為三部分 3 閱讀即學習 指導型和自我發現型。指導型有老師出席,可向其尋求幫助進行理解,可看做 輔助型的自我發現學習 自我發現型無老師供求教,即老師是缺席的,只能靠自己去理解,因此引出本書的目的 閱讀其知識體系之外的書籍時,完全依賴書籍本身了。對於這兩種學習方...

讀書筆記 《如何閱讀一本書》

前言 1940年出版的外文書,1972年作者進行了重寫,如書名所述,這是一本有關如何讀書的書,中文版譯者從事出版工作20多年,對該書的評價是 對讀書這件事做了許多印證跟總結.我認為這本書對生活中有閱讀行為的人會有很大的幫助.書的結構 本書分為四個篇幅 閱讀的層次 閱讀的第三個層次 分析閱讀 閱讀不同...

如何閱讀一本書 讀書筆記

這兩天閱讀了 如何閱讀一本書 在此做乙個簡單的記錄,便於以後需要時能查閱到。閱讀分為四個遞進的層次,分別是 需要說明的是這些分析閱讀的規則技巧是乙個理想化的閱讀,實際情況並不一定按著這些技巧 步驟進行,但是要成為乙個好的讀者,就要懂得依照一本書的特質,運用不同的閱讀技巧來閱讀。主題閱讀是終極目標,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