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程式設計師需要知道網際網路行業發展史

2022-07-04 02:54:13 字數 1841 閱讀 7852

相關宣告:寫這篇文章絕不是為了抹黑《極客時間》,相反我相當看好這個產品,並願意為它的成長貢獻乙份自己的苦藥。在《極客時間》剛一推出時,我便寫了文章《「極客時間」帶來的社群價值思考》來論述我看好它的原因。《極客時間》的很多專欄我都購買過,如果是純黑,犯不著花費這麼多錢去囤積專欄。

《極客時間》上有一款很異樣的專欄,叫做《技術與商業案例解讀》。放在滿是技術乾貨的專欄中間,這個專欄顯得異常刺眼。檢視其購買量,果不其然,也只有可憐的3000多訂閱。相比於其他動則上萬的專欄,實在是可憐。

個人感覺,這樣慘敗的戰績不是因為作者飛總寫出來的文章質量有問題,而是因為飛總的這個專欄被運營團隊帶偏了,沒有讓廣大的技術人員認識到其真正的價值所在。整個感覺就是涼涼了……(心疼飛總一秒)

飛總的專欄先是被取名為《大航海時代》,後來又改為《技術與商業案例解讀》,說實話真的讓人不知所云,也提不起興致。試問,如果是一堆商業案例的講述,那和說評書的說書先生有何不同?我乙個寫**的技術人為什麼要購買乙個說書人的專欄?!

所以,這樣的標題、定位和宣傳之下,這個專欄不涼涼也難啊。

但飛總的專欄真的是做這個事情的嗎?

古語講:讀史使人明智,理由何在?無非是通過大量的歷史事件的追溯和思考,總結出真實的不確定世界中,那些不變的、隱藏的規律。進而用這些規律來指導自己的決策、布局和人生規劃。

技術人員一般來講都是理工科出生,基本沒受過什麼正經的人文訓練。所以在「巨集觀視野」這塊,是知道其重要卻又無奈於能力之脆弱的短板。

或許有人會說,要巨集觀視野幹啥?我又不是ceo,也不是cto,我管那麼多幹嘛?!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把**寫好(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code),才是本分、是乾貨、是腳踏實地。談這些視野,都是虛的,沒用。

我在我的文章《是大家突然變low了嗎?》裡面分析過,頭條、抖音的爆發,其本質是「網際網路的同質競爭」導致大家不得不去開坑三四線城市,以至於讓網際網路的主流人群,從原來一二線城市的精英階層變成了三四線城市的草根人群。主流人群不一樣了,試問,你所開發的產品的定位還固定不變,哪有不死的道理?都說頭條low、抖音low,為什麼它們的使用者增量還那麼好?因為增加的使用者量都是三四線的草根人群啊!

okay,這時候你說,我一技術人員,這些跟我沒關係。那等到你所在公司因為服務了錯誤的人群而導致不得不裁員降薪時,請問這時候和你有沒有關係?!

請問,你有能力識別出這些潛在的關乎飯碗的問題嗎?!請問你敢說這些技能,沒有寫**重要嗎?!

那接下來的問題便是:如何鍛鍊?如何學會這些技能?

那不就得靠乙個個地去回顧技術歷史、剖析商業上的陷阱和坑麼?!而這些事情是誰做的?!不就是飛總的專欄所做的麼?!

如此重要的「關乎飯碗的方向性指導」,卻被輕飄飄地冠以乙個「商業案例分析」,實在令人唏噓。說句狂妄的話,《極客時間》團隊並沒有真正明白、吃透飛總專欄的價值所在。因為他們從來沒有從我上述的切入點去宣傳、打造這個專欄。而上述這些切入點,個個都是技術人員所關注的痛點、恐懼點,哪有不買賬的道理?!

只是,這個輕飄飄的「商業案例解讀」將大家帶入了根本性的認知錯誤,實在令人傷心。

近期回顧

《是大家突然變low了嗎?》

《至暗時刻》

《代號vangogh》

網際網路產品經理需要知道的

如何解決產品設計與目標使用者需求不一致的問題?目標使用者具象假設法 rpg,角色扮演 使用者體驗測試 弱化對使用者調查的依賴。因為使用者調查結果受到諸多因素的限制 樣本 範圍 自己想吧 對網際網路產品來說,要區別清楚 custom 付錢的人 與 user 產品的終端使用者 誰對你的影響更大?短期來說...

網際網路 ,為什麼要去顛覆?

昨天去參觀路演,有位投資人的評語是要讓傳統落後的行業死去,而不是幫助他們去苟延殘喘,這個觀點,站在不同的立場得出的結果是不一樣的。如果拋開道德層面和一些人的心理感受,我覺得這種說法還是非常有道理的。有人說,沒有傳統的行業,只有傳統的腦袋。在很多時候,難的不是缺少新思想,新思維,難得是這種新思想和新思...

為什麼我們需要從「網際網路 」公升級到「智慧型 」

網際網路在生產 分配 交換 消費的各個環節都得到了提公升,本質上是資訊交換更加透明和高效,但是這還不夠,因為很多環節還需要我們人類的深度參與和決策,因此 智慧型 就應運而生了。智慧型 的作用就是提高決策的效率,我們知道生物運動其實可以分解為知和行兩個步驟,讓機器為我們做自動化的決策,就可以提高決策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