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技術驅動業務的一些思考

2022-09-20 13:51:08 字數 1909 閱讀 5308

我們經常會說到:技術驅動業務。那到底什麼才叫技術驅動業務呢?在我看來,技術驅動業務就是用技術手段幫助業務發展。

會想到這個問題,是前陣子參加 infoq 的軟體開發大會的時候,有乙個人提問說:如何設計乙個架構去驅動業務發展?這個問題本來就問得不是很好,嘉賓也說了乙個架構是無法驅動業務發展的。其實這位朋友應該是想提問:怎樣使用技術去驅動業務?

技術驅動業務,是指從技術的角度、視野出發,去幫助業務發展。舉個很簡單的例子,電商推薦這塊,我們通過大資料的分析推薦更符合使用者喜愛的商品。這個就是很好的例子。這個例子的出發點,就是從技術的角度出發,去驅動業務發展。

研發人員比起業務人員,對新鮮技術是非常敏感的。思考這些技術是否能為業務帶來價值,從而給出乙個業務解決方案。這樣就是技術驅動業務。

在 1946 年計算機還未誕生之前,我們是如何進行數學計算的?我們只能手算、心算或者利用算盤進行計算。這時候的會計、金融業務就是業務,而等到計算機誕生了。我們發現這門新技術有驚人的計算能力,於是我們使用這門技術來進行計算。計算機的發明,促進了業務的發展。之前由於龐大的計算量而無法進行的各種研究,現在得以繼續了,例如:原子彈、航空航天等等。

在網際網路還未誕生之前,我們資訊的傳遞只能通過報紙、雜誌,於是那個年代紙質傳媒是資訊傳遞的媒介。簡單淳樸,但是效率卻很低。隨著網際網路的發明及推廣使用,我們發現網際網路這項技術可以極大地加快資訊的傳播。於是有了各大門戶**的存在,加快資訊的流通。於是門戶**成了 21 世紀 10 年代的資訊傳播媒介。

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之前我們只能靠人工、線下記錄的方式,我們現在紛紛實現數位化、資訊化。這得益於資訊科技的發展,我們可以用資訊化的手段去提高業務效率,使用資訊化的手段的監控業務資料的變化,從而提高整體的效率。資訊化驅動業務效率的提公升,就是一項新的技術驅動業務發展的例子。

量子計算機也將會是未來重大的變革之一。在普通計算機中,乙個位只可能有 0 或者 1 兩種狀態。但由於量子計算機的特殊性,量子計算機的乙個位,既可能是 0,也可能是 1,如此一來量子計算機能真正實現平行計算。普通計算機需要 1 天才能計算完成的內容,量子計算機只需要幾秒鐘就能完成。

量子計算機計算能力的重大突破,開啟了許多前所未有的新領域,例如:量子化學。學過化學的人都應該知道,我們做化學實驗都是在實驗室裡拿著儀器做。但本質上,各種操作的結果,其實都是這些藥劑之間的相互反應,在分子、原子層面都是元素的相互作用。既然如此,那我們完全可以將所有的藥劑數位化,並且將他們的屬性數位化,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實現數位化的實驗了!

之前這樣的想法雖然有產生,但是乙個在我們看來很簡單的操作,其中需要數位化以及相互反應需要做的計算實在太多。乙個我們現實生活中只需要 10 秒完成的動作,或許模擬實驗需要幾個小時。如此一來,自然也就沒有實用的價值了。

但隨著量子計算機的發展,計算能力得到了百萬倍的增長,之前覺得不可能的東西,突然就變得可行了。而量子化學其實就是研究這塊內容的新學科。

技術驅動業務另乙個很典型的例子就是個性化推薦。

在 2000 年的時候,哪有什麼個性化推薦,有的只是簡單的資訊列表。我這兒有哪些東西賣,你自己看看,想買的直接下單付款就行。這時候電商的買賣其實只是簡單的數位化,並沒有創造出新的業務價值。

隨著我們收集的資料越來越多,我們可以對這些資料進行分析,猜測哪些運營手段能夠幫助提公升銷售額。於是資料分析師的工作顯得尤為重要,這時候資料分析這項技術就推動了業務發展。

到最後,我們應該怎麼去真正實踐「技術驅動業務」呢?作為技術人員,我們走在技術的最前沿,我們天然對技術敏感,我們知道哪些新的技術、他們能幹嘛。那對於我們來說,我們需要多了解當下的業務,多思考新技術是否能夠給業務帶來好處?如果可以,我們應該怎麼落地?如果你能做到這樣,那麼你已經是「技術驅動業務」的實踐者了!

最後總結一下:技術驅動業務,是指從技術的角度、視野出發,去幫助業務發展。

關於做開源技術的一些思考

七月份初,開始做一些開源技術的相關工作。專案中使用到drools規則引擎,在網上搜尋資料時發現真是少得可憐,而且漏洞錯誤百出。只有官方的英文手冊和國外的技術 的資料才能參考一下。於是,決定自己為開源框架drools做一些貢獻。當然,除了上面的收穫還有不少的意外收穫,比如認識了一些相關領域的技術牛人。...

關於 MDD(度量驅動開發)的一些思考

監控是系統反饋的重要環節。1 沒有測量,就沒有改進和提公升。2 你測什麼,就得到什麼。mdd 度量驅動開發核心思路 在系統 應用和業務三個層次,通過 監控,構建三個反饋環,在監控測量基礎上持續改進系統和架構。方 收集 測量 調整 重複。度量質量 1 線上質量 2 過程質量 度量指標要如何跟組織和個人...

關於寫好技術文章的一些思考

第一點,排版要舒服。表面功夫一定要做,網際網路時代,形式甚至比內容要重要。別人決定看不看你的東西很可能只是匆匆一瞥,內容再好,排版亂七八糟,很難有人會想看下去。過去的名作家也有稿件亂七八糟的,但送到出版社會有專門的編輯負責排版,而現在你既是作者又是編輯,要認清角色的差異。排版主要的要求有這麼幾個 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