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萬曆十五年》

2021-03-31 08:56:30 字數 2972 閱讀 5953

這三天主要把《萬曆十五年》給從頭看了一遍。那本書是和張偉明一起去甜水園買得二十多本書之一,挑書時只是選一些有框架性的重要名聲,可反覆咀嚼翻看的書。買回後,一時看不下去,幾年內一直做擺設,搬家時為之所累。但一直覺得很值,因為擺放在家裡容易看到的地方,這樣給空虛築了乙個底限,任何時候不會無事可做到抓狂。另有乙個好處是,書擺放在視線可及之處,如果認真的看到則可提醒自己不要輕浮,還有那麼多不會的高深東西構起星星一樣的向上的目標。

《萬曆十五年》一書不同於一般的歷史書。它從歷史中取了乙個洋蔥切片,2023年。切片中僅僅重點講了和這一年有關的六個人。講的內容是多種史料混和而成的這六個人的故事。這樣,這本書就具有以下特點:很容易讀下去;讀起來很清晰。

這六個人的故事講起來並不容易,揪住乙個蘿蔔就拔起乙個大坑,還帶出一大把複雜的難以辨清的根鬚。這複雜裡有宮闈爭歡、政黨傾軋、軍事、災害等等,基本上編年**上所值得記載的內容在上面都有戲劇化的濃縮顯現。

看這本書時總是想到作者黃仁宇,因為模糊的記得他大學入學後去**當兵在大西南來回打過幾年仗。總是想到他在那幾年,一定在行走中見到很多的情形,無數草民悲戚的一生,大量大量青年的熱忱的血,國民**的行政管理的問題。他腦子裡有很多說出來會被人不屑、但又只屬於自己的「思」。

大夥兒為什麼如此身苦心苦?為什麼幾千年來都是這樣苦(戰爭、屠戮、朝代更迭)卻仍要一直苦下去?為什麼苦過來苦過去卻面臨著被日本人亡國滅種的威脅? 日本人熬過去了,自己人還要再你死我活的搞上一場?

但是考慮到另一面,中國歷史悠久,有過豐富的文明,中國人勤勞聰明,鄉野裡遍地都是一些讓人尊敬的身體力行的把「人」字詮釋到很高階的道德楷模(想到了《中國人的精神》裡對中國人的讚揚),大量熱血青年願為國家獻身。

為什麼還是那麼苦?難道苦到沒有頭了?

書的封面上說黃仁宇50年退伍後,到美國可著勁兒讀了十幾年書到博士,後來做了不少歷史方面的工作。我又想到他肯定明裡暗裡帶著那些問題從中西學術方面尋找答案,並且有乙個犀利的**那就是可參照相對於中國古代社會政治來說是乙個巨大的理想的機器一樣轟轟運轉的美國社會制度。摒棄掉一切看起來重要而實際上不重要的東西,所有的「苦」問題歸根就底到一點,中國為什麼沒有現代化?

牢牢揪住這根筋不放,再試圖離遠點從頭到尾看整個中國的歷史(我模糊記得黃的《大歷史》《談中國歷史》一以貫之這種視點,並稱之為「大歷史觀」)。如果把美國的社會制度看為建立在民眾之上大樓一樣的現代化機器,能經受考驗並庶風擋雨;那麼中國的社會制度就是在一片民眾的草原上搭過幾個柴禾棍(好象是黃在回憶國民**的情況時說,最奇怪的是在**只是極少數人參與的蓋在幾億老百姓之上的一張薄皮),幾千年來草原上的天空風雲變幻,如冬日凜勁的寒風樣的一次次社會動盪把柴禾棍震顫和吹倒的同時,一遍又一遍的殘忍野蠻的梳理掃蕩著這大片草原上草(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為什麼中國的柴禾棍就不能長大成為大樓?那些惡風惡雨為何不能避免的產生?黃主要給出兩個原因,數字和法律。

去除對「帝王將相,才子佳人」想象中的美好,發現皇帝只是一戶人家的戶主,只是他家裡勢力大到把所有人都控制住了。有這種想法,一下子能認可宦官在歷史中的重要,因為他們是自家人;宮闈鬥爭對政局的影響,家中的事和外事一樣的重要;皇帝個人的生活中的鬱悶,以及它對乙個朝代風格的影響力。

這樣來讀歷史,覺得國事對皇帝來說就是家事,就是乙個家族企業,要從上到下建立一批中層幹部。這就是附上民眾上面的一層薄薄的皮。因為除了民眾外,只有這一張皮,它是全體大眾的努力目標(其它好象都是下九流),是「天」,它們就構成全部的社會機制。我感覺《資治通鑑》等寫的歷史就是記載這層皮的內在的機理變化。

在這種體制下,黃指出幾個讓國家長不大的致命弱點。乙個是皇帝採用一種經簡單的想象而成的抽象化的數字公式來管理國家,權力機構的建立從上而下,而國家這麼大,從地理到民俗各有異同,公式就會行不通,皇帝就會管不住。

只要這種管理方式不變,再過幾千年推倒重來,重來推倒,最終也只能在低階的圈子裡輪迴。與之相對應的是,現代社會,就由各自經濟發展情形自下至上採用不同的方式和計算公式來管理。

二個是替代的管理工具——道德的效力。中國幾千年能保持一體,乙個朝代能正常運營幾百年,社會有秩序,因為皇帝提倡、大家認同道德這個有力的工具。道德往小的方面可以到偷雞摸狗,往大的方面說大於生死的「忠孝仁義」,它可以涉及到並涵散於人的一言一行。乙個人,一件事,乙個機構的精力和影響總有窮盡,而長於內心的道德對於任何人的影響和作用力可以是無限的。它是舊社會體制中的萬用的法寶。

道德的不利之處在於,它太玄,不能量化不能精確,要麼大是要麼大非,技術觀點的不同輕易就轉變為你死我活的道德鬥爭。它使大家成為陰和陽對立的兩方,而理想的制度應是陰陽融合、互相包容、逐步演變的混和體。

道德的不利之處還在於,它阻礙體制的構建,因為從個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來說,道德的進取是永無窮盡的,把格物致知後的力量收回內心想浩養個人和整個社會的道德力量來在渡過一生確是讓人尊敬的。但陰陽混和的社會,需要把這個力量反方向對外,去建立保障社會執行的法律、學科知識體制。

與之相對應的是,現代社會,首先假定人性是惡的(美國的收銀機體制),然後構建乙個權力相互約束的體制,直至把普通公民都包括入的陪審員制度。更是建立了憲法及其他配套的一系列多如牛毛(呵,我沒見過美國法律,但大家都用這個詞來形容美國的法律)的法律。對於社會的認識也積極研究,比如這兩天我看到《管理學》中提到流言,講到流言的種類,以及滕狀網路的流言的80%-90%正確率,它產生的時機和傳播的特點,高階經理如何利用它來達到溝通的效果等等。

萬曆十五年的那些牛人,最終都有了悲慘的下場,合上書,竟然有點蒼涼感。

只有兩三天的功夫,看了這本書,卻了這麼大堆「高階」的感想,而我過去現在只是乙個門外漢而己。由這些感想驟集的快速又想到三點。

一是,書本對人有巨大的影響作用,比起「親行力踐」總結的經驗更快、更高、結構更合理。每個人都應該多看一些書,這是「上層次」的捷徑。

二是,看完書後要好好消化,自己品味和總結。因為這大堆的想法有推著人「說話」的衝動,這麼多高深的意念和名詞說出後也應很有「力量」。但我自己知道,這只是兩三天的功夫而己,來得越容易去的越快,它並不代表什麼。這樣說出後,對人本身來說是輕浮、前後不一致,甚至可以到「品性」的問題(現在的論壇上有很多帶著情緒的貼子實際上沒有經過應有的沉澱)。讀完書後的感想應該在以後時時回味。

三是,活到老學到老,學歷教育的系統化、集中化優勢還會保持很長時間,但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應考慮現代化教學組織、現代化教學方式、現代化教學考評,這也是必會所趨的「大勢」之一。

萬曆十五年 讀書

萬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歐歷史上為西班牙艦隊全部出動徵英的前一年 而在中國,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發生了若干為歷史學家所易於忽視的事件。這些事件,表面看來雖似末端小節,但實質上卻是以前發生大事的癥結,也是將在以後掀起波瀾的機緣。在歷史學家黃仁宇的眼中,其間的關係因果,恰為歷史的重點,而我們...

《萬曆十五年》段落摘抄

1.大凡高度的概括,總帶有想象的成分。2.通常的方式是一家之內創業的祖先不斷地勞作,自奉儉約,積銖累寸,首先鞏固自己耕地的所有權,然後獲得別人耕地的抵押權,由此而逐步上公升為地主。這一過程常常需要幾代的時間。經濟條件初步具備,子孫就得到了受教育的機會。3.因為所謂 自己 不過是一種觀念,不能作為一種...

萬曆十五年讀後感

近來在讀黃仁宇先生的 萬曆十五年 只想說寫得精彩,原來歷史還可以這樣解讀。萬曆朝可以說是明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前期的張居正,銳意改革,整頓吏治,搬行新法 而防守方面,有戚繼光,李成梁等優秀將領。由於張居正的政績卓越,明朝出現了短暫的中興局面。而萬曆後期的薩爾許之戰後,明的衰敗之狀就已經表現得很明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