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教育缺少什麼?

2021-06-01 22:18:48 字數 3379 閱讀 1143

中國教育多年來,一直飽受詬病。像乙個受氣的小媳婦,兩面不討好,而且每過幾年,就要經歷一次痛苦的涅槃,然後必無選擇的輪迴。那麼,中國教育到底缺什麼,這是每乙個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無法迴避的乙個話題。

一、缺哲學支撐

在課程設定上,幾十年來,我們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哲學課,我們的教育失去了哲學關懷和支撐。不能設想,沒有哲學課對教育意味著什麼?無庸置疑,在人類的教育體系中,哲學是最基本的母體和最偉大的模本。它引導人們怎樣認識世界,解讀人生,認識自我;更重要的是扶助我們跟歷史上的文化精神和文化財富溝通和諒解,接納和吸收。教育從來都是與哲學的發展緊密相聯的。或者說,教育以哲學為背景,以哲學作為方**,同時,哲學又次第引導教育走向成熟與科學化,並進而使教育形成獨特民族文化背景中的具有共性與個性相容的教育。哲學和教育互相補充,相得益彰。哲學追求的是:對永恆的理解。她要完成的是:對信仰的鑄就。因此,哲學的價值只有在人的精神建設中才能實現,而人類精神文明也只有在哲學的關懷下才能得到最集中的體現。

然而,反思我們的教育,看上去蔚為大觀,乙個浪潮接著乙個浪潮,今天學這個,明天學那個只要看到乙個新的東西就好像發現了乙個新大陸,然後慌不擇路,趨之若騖。這些都說明中國的教育存在極大的亟需修補的空間。然而用什麼來修補,國人又甚是茫然。我們常常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就事論事,我們所有的教育補救都是治標而不是治本。

究其原因,除了教育的短視之外,更重要是由於哲學背景的缺失和紊亂,導致我們教育選擇的搖擺不定和莫衷一是。無數次教育浪潮,衝擊著缺少哲學關懷的教育意識,並且深刻的提示我們:一種根植於民族文化之中的哲學,應該佔據著引導教育及其他相關門類的重要地位,主宰或者左右著教育在一種哪怕是相對寬泛的河道裡前進。

沒有哲學課對我們的精神生活甚至我們民族的文化想象力和文化發展,都有致命的傷害。沒有哲學,我們缺少對外部文化和整個世界的基本認知和理解。我們的精神資源嚴重匱乏,很多寶貴的文化財富,無法轉化為我們內在的精神血脈。因為我們沒有乙個基本的價值判斷作為樞紐將它轉化過來,我們因此對世界缺乏一種基本認知,完全被一種自我封閉的小農意識形態所窒息。更為可怕的是失去了哲學支撐,勢必隔斷我們民族和整個世界的精神聯絡,並且極有可能矮化和侏儒我們民族的精神品格,切斷我們和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與豐富多彩的世界文化的臍帶,我們必將會在極度貧乏中精神老去,我們的民族就會重新墜入災難的深淵。

二、缺夢想牽引

記得**文學史上的多餘人形象奧勃洛摩夫,一輩子都在睡覺,連做夢的時候,都夢見自己在睡覺。當時,覺得可笑,現在卻感到可悲。因為我們很多學生現在連做夢都不會了!

他們完全失去了自己,成了應試的奴隸,考試的工具!

其實最完美的教育就是鼓勵學生做夢,然後幫助學生實現自己夢想;而最重要的教育過程無非就是幫助學生認識你自己,然後成長為你自己的過程。乙個偉大的建築師,對我們的教育不無啟發。他在幾棟新樓之間,撒滿青草。然後,在人們踩出的大大小小的路上,修建起大大小小的路。教育者的作用,也無非就是在空地裡種上草,然後等待夏天的降臨,讓孩子們自己的腳,印在草地上,踩出人生的痕跡,這,就是屬於他自己的,也就是最好的道路。

然而,我們的教育的口號卻是:讓學生成為國家的棟樑。成為棟樑當然不是一件壞事;但如果逼迫青草、玫瑰、桃李充滿這樣的幻想,卻未嘗不是一種悲劇。

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孩子的夢幻也是五顏六色的,我們為什麼不張揚學生的個性,讓夢想牽引孩子發展呢?讓青草長成青草,並進而覆蓋大地;讓玫瑰長成玫瑰,並進而帶來芬芳;讓橡樹長成橡樹,並成為實際意義上的棟樑。這有什麼不好呢?

乙個人的精神是要有一點底子的,這個精神的底子應該是浪漫主義和理想主義的。周作人說:人生的季節是不能顛倒的,青年時代應該是做夢的季節。魯迅雖然運交華蓋,卻也不願把自己的痛苦傳染給那些正做著好夢的青年。別林斯基更是說:年輕的時候應該追求虛幻的東西,不能過早的把人培養成太現實的人,要敢於做夢。在成熟之後,美夢破滅,在破滅中昇華,這樣才能達到永恆的精神和諧。因此,中學教育應當提倡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的亮色,有了更多的亮色,在遇到沉重的黑暗時,才不至於走向毀滅。青少年時期,一定要為真善美的夢想追求打下底子,否則,這種教育是以後任何時期的教育所無法補償的。

然而,我們現在的學生過於懂得現實,過早的面對世俗醜惡,過早的學會世故,這是很可怕的事,由於缺少一種信念,一種追求,一種終極關懷;缺少一種精神的砥柱,我們的學生會因為缺少內在的骨骼支撐,在現實前行中猝然跌倒。

三、少智慧型澆灌

2023年,英國哲學家斯賓塞發表文章《什麼知識最有價值》,他認為:最有價值的知識是科學,因為它直接關係到我們的自我儲存。這個命題具有極大的美麗性和鼓惑性,幾乎引領了乙個時代的科學教育和技術創新。

然而,衡量一種教育任務,不僅要用社會的尺度,看它能否為社會培養有用的人才,更要用人生的尺度,看它是拓展還是縮減了受教育者的人生可能性。

可是,我們現代教育追求的卻是與智慧型無關的知識,乙個顯而易見的道理遭到了漠視,那就是知識並不等於智慧型。教育的真正目不是培養有學問的人,而是造就能幹的人。它使人通過認識你自己,趨向那絕對的善;為此,人類要不斷愛護智慧型,追求智慧型。因為智慧型能照料人的心魂,實現人的心靈轉向。但是對知識的狂熱追求以致淹沒了對智慧型的渴望,教師辛苦工作,只是讓學生學習大量的考試之後很快就遺忘的知識,學生努力學習並不是為了換取自身的最佳發展,而是為了得到他人看重的考試成績。可以說我們現在所有的知識堆積和技巧訓練,都與智慧型無關。但由於教育政治化和工具化的壓迫,由於社會的評價機制和考試機制的制約,我們所有的人都對教育的弊端,集體無意識,並且自覺的維護。這不僅是學生的悲哀,也是教師的悲哀,更是我們教育的悲哀。

理想的智慧型教育,應該是一種有靈魂的教育。它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乙個靈魂喚醒另乙個靈魂。它意味著追求無限廣闊的精神生活,追求人類永恆的終級價值,智慧型、美好、公正、自由、希望和愛,以及建立與此有關的信仰;真正的教育理應成為負載人類精神終極關懷的有信仰的教育,他的使命給予並且塑造學生的終極價值,使它們成為有靈魂有信仰的人,而不是熱愛學習和具有特長的準職業者。

四、少教育情懷

我這話並非空穴來風,我最基本的乙個判斷是:現在最有思想、最有學問、最有才華的人都不當教師了。而在中國現代史上,幾乎所有的大家都曾經屹立在講台上,給我們輸送著最完整、最豐富、最鮮活、最有生長力的精神食糧。當然,我不懷疑現在中國有很多教育大師,但我懷疑這些大師有多少人具有真正的教育情懷。所謂教育情懷,應該是一種痴迷,一種瘋狂的熱愛,一種執著,一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執著精神。每個真正的教育者都要有這種姿態,這種品格,這種人文情懷。教育絕對不是飯碗,不是差事,甚至也不是職業,而應該是一項偉大事業,抑或是一種虔誠的宗教,因此,教育需要夢想家和詩人來經營,需要信徒和殉道者來朝聖;需要肉體的投入,靈魂的參與,精神生命的支撐。教育需要烏托邦,需要田園牧歌式的價值追求,教育需要抗爭疏遠自然、脫離生活和缺乏詩意的種種弊端,為此才能引領兒童回歸田園,融入生活,啟用其野性思維和原始生命力量。為此必得有人將自己擺放在獻身烏托邦的祭壇上。

因此,你選擇了在黑板前的站立,你就選擇了一種永恆的姿勢,一種使命,一種宗教狂熱,一種默默無聞光明磊落的情懷。

在生活中,可能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乙個出色的教育家,實際上這種認識是膚淺的,因為教育本身就是乙個魔鬼,每個有資格教育別人的人,一輩子都要和它作戰。

中國教育主體雙方嚴重缺少互信

老師不信任學生 這是乙個普遍的問題,主要存在於學校管理者和學生之間。他們不相信學生會不,不相信學生會不曠課。當然,很多學生的行為也使得老師不相信他們,並且禍及其他同學。但是,我不認為這是學生的錯,因為這些學生沒有認識到學習這些知識的重要性,而且,學校也提供了大量學生不需要的課程。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

我們缺少什麼?

我 們 缺 少 什 麼 l李群巍 一天我在大連中心醫院出差,晚上閒來無事就看看 讀者 大連是個美麗的海港城市,東臨黃海,西接渤海,夏季氣溫適中。晚上睡覺的時候,只要不是太熱的那幾天,基本都需要蓋個毯子 被子什麼的。有時候,窗外會吹來徐徐清風,飄著淡淡的海香氣息。寢室裡只有我乙個人,在這樣的乙個夜晚,...

窮人缺少什麼

看過許多關於窮人為什麼就是窮人的言論。其中有乙個說法,我很贊同。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他缺少成為富人的野心。這裡所說的野心,準確的說是一種慾望。其實,是一種心裡的意識形態。窮人,缺少的就是那麼一種慾望。而導致這種心態存在的原因是其思維方式的僵化。走不出那種窮人的思維方式。沒有長遠的眼光,不會有必勝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