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一章理解

2021-06-13 16:07:38 字數 1167 閱讀 5535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徼:jiāo jiǎo jiào yāo yáo 

從虛擬、想象、思維實驗中觀察、考察奧妙所在,從實體事實觀察事物的邊界機巧及變化,在虛和實之間反覆以驗證道理獲得真知。

參考:1、先看怎麼讀。在原文中,是沒有你所說的標點的。

《老子》首章:「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句當依帛書作:「故恆無慾也以觀其妙,恒有欲也以觀其徼。」它的意思是:所以我從來都不希望啊通過什麼觀得大道的奧妙,只是常常希望啊通過什麼觀得大道的行跡。

「有欲」、「無慾」即有慾望幹什麼、無慾望幹什麼之義。兩個「也」字均為語氣詞,在此處的作用主要是舒緩語氣,與現代漢語中「啊」的功能近似。兩個「以」字都是「通過」的意思。它們的賓語因為表泛指,無法寫出,所以均被省略了。這與《荀子•勸學》「學不可以已」中的「以」的用法是完全相同的。「學不可以已」,即學習不可因為什麼而停止。

傳統上主要有兩種斷句:一是以「常無」、「常有」絕句。但帛書《老子》二「欲」下均有「也」字,若以這種斷句為老子的舊文,則下文「欲也以觀其妙,欲也以觀其徼」,不能成文。

二是以「無慾」、「有欲」絕句,即以無慾觀妙,以有欲觀徼。但正如有的學者所說,若有慾望,不僅不能觀妙,而且也無法觀徼,對「徼」、「妙」二者的觀悟,是都應該以無慾為前提的。

可見,傳統上的兩種斷句是都存在有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商榷的。

2、不管怎麼斷句來讀,那麼對於徼的意思都差不多,「徼」所表示的是邊界,有邊界就有輪廓,有輪廓就有形象,有形象的只能是「物」,不可能是「道」。所以:「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應解讀為:「從空虛部分來觀察萬物的妙用;從實體部分來觀察萬物的輪廓」。

3、既然知道它的意思是邊界,那麼就應該讀jiào

讀這個音的時候才表示邊界。

各種讀音的意思見

《漢典》

常有欲,以觀其竅,許多版本寫作「觀其徼」,徼音,意為邊界。道沒有邊界可觀。在道家法本、道家真人注本中多作「觀其竅」。觀竅、守竅是丹道修煉要術,我採用「觀竅」。

徼』,即竅,為有名之物,故用有欲以應觀之。」元氣是先天無名之物,稱「元氣」,也是勉強名之,當在無欲狀態下觀察其自然的執行變化。守竅之竅,有固定方所之竅,如上、中、下三丹田,而無方所之玄竅不離人體精氣神自然形成的景觀景象。

道德經和譯文 道德經第一章及譯文

作者 老子 朝代 春秋時期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譯文 道 如果可以用言語來表述,那它就是常 道 道 是可以用言語來表述的,它並非一般的 道 名 如果可以用文辭去命名,那...

道德經全文及譯文 第一章

道德經原文第一章 道可道也 非恆道也 名可名也 非恆名也。無名 萬物之始也 有名 萬物之母也 故恆無慾也 以觀其眇 恒有欲也,以觀其所徼 兩者同出,異名同謂 玄之又玄 眾眇之門 道德經譯文第一章 道 如果可以用言語來表述,那它就是常 道 道 是可以用言語來表述的,它並非一般的 道 名 如果可以用文辭...

讀書筆記 道德經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 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以觀其妙 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老子 將 道 作為道家哲學的核心,所謂的道,即為天地萬物執行規律,包羅一切,道是所有事物的起始和歸宿。無,名天地之始 有,名萬物之母 或許在老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