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設計筆記(1) 目標嚮導設計

2021-06-21 10:47:23 字數 3670 閱讀 7807

一、理解目標導向設計

1、目標導向設計

定義:

·理解使用者的期望、需要、動機和使用情景;

·理解商業、技術,以及業內的機會、需求和制約;

·基於上述理解,創造出形式、內容、行為有用,易用,令人滿意,並具有技術可行性和商業利益的產品。

數字產品的創造過程中有兩股相反的勢力

首先是市場營銷人員——擅長計算商機,精於產品引入市場與市場定位,但對於產品設計的過程侷限於需求列表。同時,這些需求與使用者的實際需要與期望無關,主要使用者追趕競爭對手。基於市場調查結果進行猜測,這樣的做法無濟於事;

其次是開發人員,負責產品建造過程,因此決定了最終成果,同樣擁有一套和終端使用者不同的需要。遵照工程實踐準則,按時完成開發任務。

產品糟糕的原因

1、不了解使用者;

2、滿足使用者需求與產品開發之間存在利益衝突;

3、缺乏一種了解需要幫助正確開發產品的設計過程。

產品開發所需要關注的三個現代要素

可行性、生存能力、期望性

分解來看就是商業業務、技術研發、使用者期望。

(產品和系統行為的設計——互動設計)

不僅僅是美學上的問題,而是對使用者和認知原理的理解。不能放棄美學,而又通過恰當設計的行為來實現使用者目標。

識別使用者目標

目標vs、任務、動作

任務及行動都只是有助於達成目標的中間步驟。

行動由任務組成,任務由動作組成,動作由操作組成。

設計要滿足情境中的目標

關注使用者在系統中的使用者目標及需要完成何種任務。

目標嚮導的設計過程

作為產品定義設計

基於使用者目標、業務需要科技約束的設計提供了真正的產品定義。

作為研究者的設計

開發過程中的乙個問題是,研究者只負責研究,設計者只負責設計。可用性和市場研究者分析使用者、市場研究的結果交給設計者與程式設計師,這種模式中缺少的是將研究轉換為設計方案的系統方法。解決這個問題的乙個方法是設計者學者稱為研究者。

將設計人員引入到研究的過程中還有乙個原因,就是設計人員的同理心,即能體會到他人感受的能力。如果無法做到培訓設計人員,那麼恰當的方法是組建乙個由設計人員與專門的使用者研究人員構成的跨學科團隊。

在研究和設計之間:模型、需求及框架

大多數的方法沒有提供使用者的目標資訊,只是提供了一些任務資訊。對於確定介面布局、工作流程,以及將功能轉換為介面控制項來說是有用的。但是對於確定產品是什麼、產品能夠做到什麼,以及產品如何滿足使用者基本需求方面是無能為力的。所以,我們需要乙個明確及系統的過程,將分立的使用者研究和設計無縫地結合起來,從而定義使用者模型,確定設計需求並把內容轉換為乙個高層次的互動框架。

設計過程概覽

目標嚮導的設計綜合了以下技術:人種學研究、利益相關者訪談、市場調研、詳細使用者模型、基於場景的設計,以及一組基本的互動設計原則和模式。採用這種方法能夠得到既滿足使用者的需要和目標,同時又滿足業務和技術的需求和解決方案。

這個過程大致分為6個階段:研究、建模、定義需求、定義框架、細化、以及支援。

·研究

通過人種學的現場研究技術,獲取產品的真正使用者及潛在使用者的定性資料。這個階段還包括競爭性產品的考察,對於市場的研究、技術***和品牌戰略的分析,以及對產品的利益相關者、開發人員、產品所屬領域的專家和特定應用領域的技術專家進行一對一訪談。目的是為了提取出一組行為模式,這些模式可以揭示出使用者使用產品時的目標與動機和得到的那些結果。在建模階段由這些模式與使用者目標便可產生出人物角色。市場研究有助於對人物角色進行選擇,並從中篩選出一組正確的同業務模型相適應的人物角色。利益相關者訪談、文獻研究能夠加深設計人員對產品所屬領域的理解,並清楚的說明產品目標、產品特點和技術上的約束。

·建模

通過上一階段現場研究和訪談的分析,得到了使用者行為和工作流程模式。在建模階段我們可以將其綜合到領域模型與使用者模型中。

領域模型,包括了資訊流和工作流程的圖表;

使用者模型,則是一種詳細的經過人為加工的使用者原型,它代表在使用行為、態度、目標,以及動機方面有明顯不同的一些使用者群,這是在調研階段觀察並確認而得到的。

人物角色在基於敘述場景的設計方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能夠反覆的在框架定義階段用於產生設計概念。同時也在優化階段用來提供反饋,以保證設計上的正確性和一致性。它所起到的作用是乙個強有力的交流工具,有助於經理與開發人員理解一些設計背後的考慮,並且能基於使用者的需要來確定不同功能的優先順序。

將人物角色應用到各種使用行為上,以保障不會發生缺少某個角色或者某些角色之間產生重疊的情況。

指定人物角色型別的過程確定了每個人物角色最終設計形式和行為影響。

·需求定義

需求分析通常通過一種反覆的優化場景劇本的過程來完成,從人物角色使用產品開始描述高層次的產品接觸點,到持續定義不斷深化的細節。除了在場景劇本中產生出的需求外,設計者還要考了人物角色使用的熟練程度及身體上的能力,以及和使用環境有關的問題。業務目標、所期待的品牌屬性和科技約束力也要同時考慮,並且要與人物角色的目標及需求平衡,這個過程的產物就是需求定義。

·框架定義

這個階段是設計者建立產品概念、定義產品行為、視覺設計及物理形式的基本框架。除了情景指令碼提綱以外,互動設計團隊還使用兩個與其有關的重要系統方法來合成乙個互動框架。

(1)一套通用的互動設計原則,它提供在多種情景中定義恰當系統行為的指導原則。

(2)重要的方法學工具是一套互動設計模式,對先前已經分析過的不同類別問題,它給出了通用解決方案。

在以上的高度上描述了資料和功能性需求之後,按照互動原則,將其轉變為設計元素。然後按照模式和原理,又將其組織為設計草圖和行為描述。這個過程的產物是互動框架的定義。

當工作進入物理形式階段後,互動設計者和工業設計者便開始緊密協作,工業設計者開始著手早期的物理原型,但不能脫離產品行為來創造概念。一旦互動框架浮現出來,視覺設計者變開始製作視覺框架這也成為「視覺語言策略」。視覺設計者運用品牌屬性和對整體介面結構的理解來開發版面、色彩模式和視覺風格。

·細化

視覺設計者這一階段需要定義系統的型別風格、各個部分的尺寸、圖示、以及各種視覺元素。

細化階段的成果是詳細的設計文件、形式和行為的規範。

·開發支援

縮減開發時間會影響到產品的完整性。

產品成功的關鍵是目標而不是特性

開發者和市場開發人員往往用產品的特點與功能這樣的語言來討論產品。

(第一章完)

互動設計 設計思路

1 分析階段 需求分析 使用者場景模擬 競品分析 聆聽使用者心聲 需求分析 對於乙個產品來說,必然有對使用者需求的分析內容,更多的是從mrd與prd獲得,或者從產品需求評審會議上得到需求分析的內容,當然可以直接與產品經理交流獲得相關產品需求。如果說設計原則是所有設計的出發點的話,那麼使用者需求就是本...

畫出的點做互動 設計之下互動設計原型設計之概念設計

2.2 設計之下 互動設計 解析需求之互動模型 2.3 設計之下 互動設計 解析需求之功能系統 2.4 設計之下 互動設計 解析需求之資訊架構 原型設計 大多數時候,互動設計師是乙個思考多於動手的職位。大家常常能看見他們面對乙個需求翻遍 搗鼓各種裝置和應用 在紙上畫了又擦 在各個小組間跑來跑去尋找靈...

互動設計的本質是什麼?互動設計哪些意義?

互動設計的本質是什麼?互動設計哪些意義?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下什麼是互動設計?互動設計是指設計人和產品或服務互動的一種機制,以使用者體驗為基礎進行的人機互動設計是要考慮使用者的背景 使用經驗以及在操作過程中的感受,從而設計符合終端使用者的產品,使得終端使用者在使用產品時愉悅 符合自己的邏輯 有效完成並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