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際網路時代,我們為什麼還要讀書

2021-06-28 20:42:29 字數 1493 閱讀 9792

曾粗略讀過乙個北京白領調查,說其中的業餘時間讀書比例大概是35%。當然這個數值或高或低都不是我想要探索的。就像題目裡寫的,現在是網際網路時代,不管是看網際網路熱文,各種奇葩搞笑段子,或者別人的整合新聞都是值得推薦的資訊渠道。「網際網路的一些事」推薦此文。

不過對於傳統的讀書,我還想要叨叨幾句,當是肺腑之言,自不言表。

因為現在出書已經成了奢侈,畢竟累的連讀書都是奢侈,要想著書立傳,就得更加折騰。很多通過收集自己語錄和博文的書也越來越多了起來。讓人只嘆當年三思而作的寫書風尚不再。不過人活在世,為了生存奔波,有些行業內的熱書不看不足以和人品頭論足,所以看還是要看的。

看書即是和作者聊天,他究竟是和你侃大山,還是和你打啞謎,都是他自己。作為讀者你想視他為良師益友,還是揣著明白裝糊塗地聽他講下去來培養心性,都是乙個值得玩味的生活樂趣。

個人淺見,以網際網路內容(非技術啦)書籍為例,除了《人月神話》,《黑客與畫家》這種傳世之作外,大部分是目錄書籍。乙個目錄就能看完全書的全部思想,總給人一種不值得讀的錯覺。

我個人是極不讚揚不讀的。當然讀過依舊索然無味的那便是話不投機,搞不好還惱了自己,自己無處發洩,暗暗生作者的悶氣,不讀也罷。

但一般別人推薦的熱書總有他值得思考的線索。即使讀完目錄感覺沒得再看我也會先細細的讀下2頁去,看看作者筆法是春秋浩蕩,還是清水掛麵。若內容真是淡如稀湯,就加速讀下去,同時思考這目錄裡標題中的玄機,破解奧妙,成為自己的功力。

看一遍是為了讓自己有足夠多的時間來理清這裡面的思路,和例項的技巧,終究能把別人的東西放到自己的理論體系裡。

在碎片化時間裡讀乾貨的厲害之處是句句帶帶肉,但問題是嚼不爛。慢慢的自己也就把乾貨看成了工具,其實別人的思考和經驗都是可以隨時翻出的工具,只要偶爾記起能再次翻出來再次玩味一下,再獲得裡面的營養那就是一種樂趣了。

所以讀書的乙個好處也就凸現了出來:能有大塊的,系統的,內容放到自己的知識儲備裡。

筆者曾是乙個經常愛講故事的人。故事嘛,**於生活,再經過渲染加工變得有樂趣。怕的是肚子裡的東西不多,渲染的能力和情節的拿捏就變成了乙個痛點。最苦於仔細鋪墊了乙個好的包袱,結果抖得不好,前面的鋪墊就變成了乙個寒風凜冽的冷笑話。

對講故事的人,還有乙個痛點:如果故事講的造作了,人也就造作了。

多讀書能看到很多人的私房點子,雖然是舊理,但可以新用。比如王朔,梁左,馮小剛,王小波的書看多了,對故事的轉折和衝突的爆點都有著長足的長進,即是你是非禮勿言的人,看完也不免會聒噪起來,嘻嘻哈哈地和姑娘開起有尺度的玩笑。

舉一反三,我們之所以不明白為什麼見到領導就呆滯,見到岳母就木訥,見到女孩子就默然,其實還是你見識不夠多。等你什麼書中人物都見過了,人物的細膩心理都看過了,你就越發的明白以上所舉的種種確實解決不了。人性使然的東西,還要自我修正才行。生活的艱難可不是只讀書就能解決的。

有故事的人能和人快樂起來,也能變得滔滔不絕起來,有時候也恰恰相反,豐富的內涵能給你足夠的勇氣保持沉默。

最後送一句我們老大經常激勵人讀書的話:長得醜就得多讀書(筆者掩面而去,這個看臉的社會啊~)。

網際網路時代,我們何以求生

1999年3月 10日,馬雲帶領下的18 位創始人在杭州的 公寓中正式成立了阿里巴巴集團,2002年,阿里巴巴 b2b公司開始盈利,2003年 非典爆發,網路商務價值突顯,阿里巴巴成為全球企業首選的商務平台。如今,阿里巴巴集團現有12 家旗下公司,分別是 阿里巴巴 b2b 網 天貓 支付寶 口碑網 ...

網際網路時代,我們所期待的服務

網際網路時代,各種服務與我們的生活相互交融,我們上班是去提供某些服務,我們也時常享受著別人提供的服務,然而,享受別人的服務容易,自己提供的服務卻不容易讓人滿意,由此寫下了這篇文章,留下我的思考 網際網路時代,我們所期待的服務。用幾個例子來說吧 科技園的自選快餐 科技園裡寫字樓密集,人員更密集,吃飯歷...

網際網路時代的 loser 們

自古戰場上,有戰利品就會有犧牲品,有王者就必然有loser。在這個網際網路的戰場上,你說它什麼時候能夠結束?我們只是 使用者平民 原本享受著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的恬靜生活,社會總是在向前發展,無論前方道路多麼曲折,荊棘叢生還是大浪滔天,總是會有敢於嘗試的人,他們為我們締造了乙個屬於使用者時代的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