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作業系統的發展歷史,9 29 2008

2021-08-22 18:58:39 字數 847 閱讀 8394

今天在看operating 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介紹的作業系統歷史,覺得有點感覺,其實這部分我在看其他的書籍時,也看過很多次了,但是我覺得每次的感覺都不一樣。我覺得我應該用自己的方式來敘述整個計算機的發展歷史。

just try

1。真空管時代:

這個時代由於硬體裝置的限制,計算機軟體也是「硬編碼」的,也就是要操作員通過插播開關來實現指令

2。電晶體時代:

這個時代比真空管好多了,至少計算機執行指令的時候不需要通過人插播開關來進行,也就是說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自動化,可是

輸入和輸出裝置就比較查了,需要人工的參與。指令是寫在打孔紙上的。首先要用機器將打孔紙上的編碼讀到磁帶裡,執行完畢後要從磁帶重新讀出到輸出裝置。

3。積體電路時代:

硬體的發展給軟體帶來了極大的發揮空間,再加上作業系統模型的成熟,使得我覺得真正意義的作業系統終於產生了。其中的代表之作就是ibm的os/360,他的幾個主要改進在於:支援多工,但是不支援分時。spool系統的設計代替了電晶體時代的輸入輸出處理操作。ctss系統開始支援分時,其後的multics設計思想是很好的,但是由於各種原因導致專案沒有按照原來的計畫完成,書上提到乙個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作業系統是用pl/i寫的,但是pl/i的編譯器很晚才出來而且更本不能工作。但是mit居然堅持了寫來,並完成了這個系統。它的fans更讓我吃驚,最晚是到2023年10月才放棄這個系統的。

前面都是大型機的系統,再後來出現了dec的小型機,再到後來的微型機,也就是現在的個人電腦。

微型機時代有個很重要的,我想說說,這本書上沒提到,我是在看it史記時看到的,也就是作業系統cp/m。這是個很優秀的作業系統。像dos就是借鑑了其中的很多設計思想。

很晚了,睡覺

作業系統的發展歷史

1965 年之前的時候,電腦並不像現在一樣普遍,它可不是一般人能碰的起的,除非是軍事或者學院的研究機構,而且當時大型主機至多能提供30臺終端 30個鍵盤 顯示器 連線一台電腦 為了解決數量不夠用的問題 肯 湯普遜 左 和丹尼斯 里奇 右 c 語言 而c 語言程式則可以使用在任意架構的處理器上,只要那...

併發程式設計 1 作業系統發展歷史

概要 為什麼要有作業系統 什麼是作業系統 作業系統與普通軟體的區別 作業系統發展史 重點在多道技術 背景 提供工作效率,充分利用io阻塞時間 同時執行多個任務 多道技術 1.空間復用 記憶體中有多個程式,充分利用記憶體空間 2.時間復用 有io操作時,可切換程式,無io操作不能切換程式,充分利用io...

作業系統歷史

第一階段 狀態機作業系統 1940以前 第二階段 單一操作員,單一控制端作業系統 40年代 輸入乙個命令,執行乙個庫函式 第三階段 批處理作業系統 50年代 將命令列成乙個清單,列印在紙帶上,乙個乙個地執行使用者程式 第四階段 多道批處理作業系統 60年代 乙個程式輸入輸出時,讓另乙個程式繼續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