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系統歷史

2021-07-03 09:55:39 字數 551 閱讀 1513

第一階段 :狀態機作業系統(1940以前)

第二階段:單一操作員,單一控制端作業系統(40年代)

輸入乙個命令,執行乙個庫函式

第三階段:批處理作業系統(50年代)

將命令列成乙個清單,列印在紙帶上,乙個乙個地執行使用者程式

第四階段:多道批處理作業系統(60年代)

乙個程式輸入輸出時,讓另乙個程式繼續執行,將多個程式同時載入到計算機記憶體裡

第五階段1:分時作業系統(70年代)

任意時間執行多個程式,且使用者直接與計算機互動,逐漸出現了互斥,程序通訊等機制

第五階段2:實時作業系統

在飛彈防衛系統中,對來襲飛彈的軌跡計算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

第六階段:現代作業系統(1980以後):

個人機普通了,不需要與別人共享機器,分時作業系統的功能很多就沒有用了,後來發現雖然是個人機,但是同時執行好幾個程式還是需要分時的功能,又把分時的功能加進去了,網路的出現觸發了網路作業系統(將多個計算機虛擬成乙個計算機,在原有基礎上增加網路功能)和分布式作業系統(重新設計的一套系統,將對多個計算機的支援考慮進來)



作業系統歷史

1.真空管與穿孔卡片1940 1955 無作業系統 使用過程,首先當時的計算機組成是這樣的,首先是輸入機,將已經穿孔的紙帶裝入 輸入機,然後把輸入機執行後的資料人工拿到計算機執行,再把計算機執行的資料人工拿到,印表機輸出結果。同時只能乙個程式設計師使用計算機資源 輸入機 計算機 印表機 都是人工搬運...

作業系統歷史

2 作業系統歷史 2.1 真空管與穿孔卡片 無作業系統 過程 萬能程式設計師們將對應於程式和資料的已穿孔的紙帶 或卡片 裝入輸入機,然後啟動輸入機把程式和資料輸入計算機記憶體,接著通過控制台開關啟動程式針對資料執行 計算完畢,印表機輸出計算結果 使用者取走結果並卸下紙帶 或卡片 後,才讓下乙個使用者...

作業系統的歷史

現代的計算機系統主要是由乙個或者多個處理器,主存,硬碟,鍵盤,滑鼠,顯示器,印表機,網路介面及其他輸入輸出裝置組成。現代計算機系統是乙個複雜的系統。應用軟體直接使用作業系統提供的功能來間接使用硬體。作業系統 作業系統就是乙個協調 管理和控制計算機硬體資源和軟體資源的控制程式。1 作業系統位置 作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