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估軟體供應商的交付能力

2021-08-25 23:46:43 字數 1207 閱讀 7561

說明:本篇文章版權由ecf和hp所有。

在過去許多年中,cio關注的是軟體**商有沒有成熟的解決方案和軟體產品,有沒有相應的客戶案例,有沒有在該領域持續發展的意願,當然最為關心的往往也是**,這也成為軟體選型過程中幾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如果能夠在這幾個層面得到了滿意的答案,那基本上就可以確定一家軟體**商了,這好比是乙個找「物件」的過程。

但erp系統最終還是需要落地與應用的,在系統上線之後,這個時候就開始了甲乙雙方的「婚姻」生活了,這個時候往往企業的cio們會發出乙個感嘆:我一開始的時候被你迷人的外表所迷惑了,真正開始一起生活的時候才發現了許多問題。這中間會有什麼問題呢,舉個最常見的例子:由於業務規則發生變化,需要軟體系統進行乙個小調整,以便適應業務規則的變化要求。如果這個軟體本身足夠強大的話,可能通過平台的配置就能解決問題了,這個時候只需要軟體方的技術顧問到現場進行調整就可以了;如果軟體本身不足以支撐這個配置,那可能就需要通過二次開發來完成,以便滿足企業的業務需求。這時候問題就來了:問題1:技術顧問是24小時響應還是48小時響應?人是來了,到了現場要有多長時間才能解決問題?問題2:如果需要開發的話,是否具備可行性?需要多大工作量(成本投入)?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完成(進度要求)?

在許多管理軟體廠商中,對於企業的服務更多的是處於被動響應狀態,客戶有問題了就過去處理,客戶如果要有業務需求就報個價,然後向客戶收費做開發。這個狀態就導致了cio們極為不爽,認為除了要錢其實什麼事情也做不了。而這個時候雙方對於服務的sla是沒有進行明確定義的,沒有明確的服務響應標準,客戶也未能就這個標準進行付費,自然cio們的要求是「越快越好」,而軟體廠商的定義則是「有錢就做,沒錢往後放」。所以cio們需要在前期與軟體廠商提出明確約定服務期間的響應標準,以及與之對應的付費標準,只有前期把這些問題談清楚了,後續進行軟體交付(包括實施和服務)的過程中才能維持雙方的「美滿婚姻」。

之前行業內朋友評價過某國內知名軟體廠商的人員能力,給了一句經典的總結:一流的人才做售前;二流的人才做實施;不入流的就去做服務。這說明國內軟體廠商還是銷售導向思維,但我們的企業呢?企業在未來的要求是:一流的售前、一流的實施、超一流的服務。這是典型的服務導向。管理軟體企業的未來在**?直面客戶的需求,真切向服務轉型,而向服務轉型的第一步就是提公升服務交付能力。

說明:本篇文章版權由ecf和hp所有。

軟體採購必備 軟體供應商評估表 之四(共七)

第四部分 編碼實踐 中文版4.編碼實踐 4.1 使用何種程式語言?4.2 是否使用標準的編碼慣例和風格?4.3 編碼過程是否強制使用編碼慣例?4.4 編碼慣例和實踐是否文件化?4.5 是否使用自動化檢查工具以支援編碼慣例?4.6 使用何種工具用作基於編碼風格的靜態檢查?4.7 是否有可接受的 模組規...

軟體採購必備 軟體供應商評估表 之三 1(共七)

第三部分,開發和控制過程 第一小節軟體過程管理 第二小節軟體專案管理 中文版 3.開發和控制過程 3.1 軟體過程管理 3.1.1 是否採用軟體開發標準和實踐?3.1.2 當前採用的實踐是否文件化?3.1.3 是否存在乙個活躍的得到外部支援和公司預算內的軟體工程過程組sepg?評估結果 3.2 軟體...

軟體採購必備 軟體供應商評估表 之三 2(共七)

第三部分,軟體過程管理和專案管理 第3小節 軟體配置管理,第4小節 軟體需求管理 中文版 3.3 軟體配置管理 3.3.1 是否有軟體配置管理的過程文件?3.3.2 ccb是否是標準開發過程的一部分?3.3.3 是否每個軟體專案有它自己的配置管理計畫?3.3.4 軟體配置管理計畫是否有標準模板?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