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的兩個基本思維模型

2021-09-20 09:42:32 字數 3352 閱讀 8372

作為乙個沉溺於產品設計的愛好者,乙個混跡網際網路行業多年的創業者,乙個曾經的網際網路創業領域的投融資服務者,見證了大量的網際網路初創企業興衰浮沉。

我一直深信乙個理念,產品戰略永遠是企業的第一戰略,只要把產品琢磨透了,企業其它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這一點被越來越多的商業大佬接受並通過不同的方式宣講,在此就不再贅述。

思維模型,是基於查理·芒格在《窮查理寶典》中提出的理論,目前被普遍接受的一種思維方式。

他在提倡要學習所有學科中真正重要的理論,並在此基礎上形成「普世智慧型」,用它去研究商業社會和投資領域的各種問題。這個「普世智慧型」就是他多次提出的「多元思維模型」。

他提倡把經驗懸掛在頭腦中的乙個由許多思維模型組成的框架上,簡單的來說就防止跑偏。

有本書叫《清單革命》,裡面就指出,人的錯誤主要來自於兩類,一類是無知之錯,一類是無能之錯,思維模型都可以很好的避免,大多數時候起到了思考清單的作用。

一、需求三角思維模型

在他的理論體系裡,需求是解決營銷問題的核心理論,但是同樣是通過滿足使用者和消費者的需求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在產品設計上是同樣適用的,這裡就將這個思維模型嫁接到產品理論裡分享給大家。

話不多說,直接上圖。

1、缺乏感

所謂缺乏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痛點或者剛需,**於使用者的心理落差,這種落差可以從五個維度去分析,分別是任務、時間、關係、群體和角色。

而做產品就是要不斷的去尋找這種落差,如果沒有找準,其實就變成了我們常說的偽需求,基於這種情況開發的產品,肯定有問題。

下面就是關於五個維度的需求分析方法:

舉例說明一下:

這裡面所謂的落差就是找到異性-找不到異性,心理狀態就是只要用了漂流瓶,就可以完成找到異性的目標。

時間視角典型例子是現在盛行的復古手遊,什麼奇蹟、傳奇、97紅警紛紛推出手遊吧,利用的就是使用者懷舊的心理狀態。

2、目標物

所謂目標物,就是我們為了填補使用者或者消費者的缺乏感提供給他們的產品。從產品的角度來說,假設你對消費者的缺乏感診斷是正確的,那麼剩下的問題就是你的產品有沒有真的解決使用者的問題。

福特的說過,如果你問顧客想要什麼,他們會告訴你是一輛更快的馬車,但事實上汽車出現後完全改變了這一現狀。喬老爺關於使用者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論述也是乙個道理。但事實恐怕並非如此。

使用者可能並不知道能滿足他們缺乏感的是什麼,但是缺乏感一定是客觀存在的,哪怕是我們通過營銷手段強加給使用者,並且使用者還能夠欣然接受的產品,也是因為生理和心理機制所決定的。

所以我始終認為,做產品的人一定要懂心理學,只有具有剖析使用者的底層需求的能力,才能更好的發現使用者的缺乏感,從而提供給使用者更好的目標物,也就是產品。

3、能力

能力指使用者或者消費者採取行動的成本。如果想把使用者的動機轉化成需求並且買單,一定要解決使用者使用或下單中遇到的成本問題,主要包含下面幾個方面:

這些成本都很直觀,金錢自然不必說,免費的產品肯定比收費的有吸引力。情趣用品的線上銷量遠高於線下,就是因為形象成本的降低,互動的極簡設計理念就是為了降低使用者的學習成本等等。

李叫獸的課程原本還包括了怎麼利用需求的變數去尋找風口的內容,但是人的底層需求都是固然存在的,隨著時代的變化和技術的發展,能夠提供的產品不同,會激發不同的需求。

所以,研究風口,一定不是只盯著人的需求就有用,而必須去不斷的學習和跟進技術的發展和進步,反覆的套用需求三角,找到更有價值的技術產品化的方案才是可行之道。

二、成本和效率思維模型

在定產品戰略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提到成本和效率,大多數人可能會簡單的聯想到降低產品成本,提高產品效率,但是成本和效率的提高和降低具體要從哪些維度思考,不一定明確,所以展現的就是以下簡單思維模型。

直觀的感受告訴我們,成本低效率高就是好的,成本高效率差肯定就有問題。但是套用到具體的產品戰略,確會產生問題,比方說我們要做乙個社交產品和乙個線下的零售產品,要思考的成本效率的維度肯定是不一樣的。

所以,我這裡說的成本和效率思維模型,應該展現成以下的形態,我叫做五維成本效率思維模型。這套思維模型主要是根據《精益創業》、《創業四步法》、前阿里副總裁衛哲的關於效率的課程總結整理而成。

簡單來說,就是從五個維度分析產品的成本和效率問題,以下進行逐個的闡述:

1、個人的成本和效率

這裡的個人主要指產品涉及的所有人,我們可以定義為商業模式中所有的角色,對外而說更多的是個人使用者,你的產品怎麼能幫使用者降低某些方面的成本,提高效率,是你產品對使用者價值的最終體現。

對內來說,是參與產品設計的相關人員,包括產品經理自己,你的工作方法決定了你的時間和精力的投入產出比,所以當你設計產品時,應該將所有產品的的參與者單獨的進行分析和思考,到底還有沒有更好的將本增效方案。

但是新一代的智慧型音箱出現,改變了這一現狀,使用者可以直接用語言控制智慧型家居,效率大幅度提公升,這樣才是真正能夠提高使用者個人效率的產品。

2、組織的成本和效率

從產品的角度來說,要提高整個組織的效率,其實就是加快產品和內外部的資訊互動速度,跟《精益創業》裡講的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是乙個意思。

總體來講,就是要形成高效的內外部資訊流轉流程,才能降低組織的成本。

3、資產的成本和效率

在產品設計的過程中,關於資產的成本和效率的思考,是乙個新的角度,資產是財務和會計的概念,只有產品真的落地開始運營後,才會產生資產的流轉。

但是作為乙個產品的設計者,如果不考慮產品的資產成本和效率,本身就是不負責任的行為,所以我一直有個觀點,不管做企業還是做產品,一定要懂一點基本的會計知識。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一定要能看懂。

關於資產的成本和效率,有兩個重要的原則,一是防止閒置資產的產生,二是要不斷的釋放閒置資源。

現實中可以找到很多案例,防止閒置資產的產生是共享單車的重要課題,釋放閒置資源是airbnb和滴滴、優步等共享模式最關心的問題。

4、規模的成本和效率

規模的成本和效率是乙個重要的角度,核心要點就是找準產品面向的市場規模,在範圍內做到效率最高,成本最低,就會變得有競爭力。

一般的產品的規模我們可以分為三個維度。第乙個維度三公里的範圍,典型的就是線下的零售和服務,第二個維度是同城服務,比方說租房,比方說相親**,第三個維度是全國或者世界,比方說旅行住宿。

這裡最容易犯的錯誤其實就是越界,或者說節奏太快,很多早期o2o就是這樣完蛋的,本來做的是三公里的生意,但是偏偏要瘋狂的擴張到全國,最終在單位效率還沒有提高的情況下,被自己的規模生生的拖累致死。

面對不同規模的市場,產品的戰略和運營策略當然有差別,要謹慎對待。

5、創新的成本和效率

說到創新的成本和效率,恐怕是所有的產品經理都最熟悉的,《精益創業》、《創業四步法》這兩本大名鼎鼎的書和隨之而來的精益創業風潮,讓創新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效率不斷提高。

無論是《精益創業》的mvp(最小化可行性產品),還是《創業四步法》的探索、檢驗、培養、組建公司的套路,在驗證產品的價值假設和增長假設方面已經非常完善。

有志於成為產品人或者對產品有興趣的,可以把這兩本書當做入門書籍。

關於需求三角思維模型、成本和效益思維模型的分享就到這裡,希望對思維模型和產品有興趣的小夥伴來找我溝通和交流

產品經理的經驗與思維深度

寫這篇部落格的時心情有些沮喪。在鼓吹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年代,想入行的小夥伴們應該認真的了解產品經理的日常工作 責任 壓力 衡量自己離做乙個真正的產品經理有多遠。回滾呀 這也許是大家能想到的方案。但!坐席組a的人員已經解散 原 是分配到坐席組a 客戶由誰來服務?如果能想到這一層,解決方案就有了,例如 ...

比較兩個專案經理

白菜 有這樣兩個專案經理,比較典型 a 專案經理很謙虛,客戶提出的大小問題都給予解決,客戶很滿意。但專案卻拖的時間較長,客戶總想把所有的問題都改完再說,已經一再延期。b 專案經理盛氣凌人,客戶提出的問題一般都不解決,客戶不是很滿意。但專案進度控制的較好,基本能按期完成專案。這兩種風格哪個好?務實者 ...

別了,產品經理的能力模型

近幾年,產品經理這個崗位越來越火,想做的人越來越多,有不少公司 團隊也都建立了以產品為中心的組織形式。網上出現了很多 產品經理的能力模型 大家都認為像是武林秘籍,修煉之後就可以入行,但又發現各種模型之間 差異很大,令人糾結不已。然而,這些所謂的能力模型真的有用嗎?我認為討論所謂的能力模型陷入了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