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明學院 這些「要命」的學生思維,你中了幾條?

2021-09-21 07:02:34 字數 3793 閱讀 8066

場景一

小王剛剛參加工作的時候,特別熱愛加班,總是辦公室最後乙個走的人,甚至有的時候通宵趕進度,乙個人默默在公司裡碼字。每次看到其他同事早早下班回家,他心裡總是diss他們不夠努力。

可是,小王如此拼命工作,他的主管卻置若罔聞,從來不向小王表示些什麼。

終於有一天,小王開玩笑似得跟主管抱怨:「我這麼努力地幹活兒,也不期待您發獎金了,但您連句鼓勵的話都不說,您太嚴格了吧。」

沒想到,主管卻反問小王:「你超額完成任務了嗎?」

小王愣了:「沒有。」

主管又問:「你交上來的稿子是你同期的同事裡質量最高的嗎?」

小王已經蔫兒了:「也不是,我對業務還沒那麼熟悉。」

場景二

小黃大學畢業時到一家文化傳媒公司做新**運營,在轉正期第一天,老闆讓她給一篇文章排版,可面試時將自己的技能吹得天花亂墜的小黃卻告訴老闆她不會用排版工具,老闆只好將幾個常用的排版工具發給她。

快下班的時候,老闆詢問她的工作進度,卻得知小黃一天什麼也沒有做。問她原因,小黃理直氣壯地說:「你只告訴我該用什麼工具排,但你沒教我該怎麼用這些工具呀!」

第二天,老闆就將她辭退了,而小黃還覺得不可思議,她覺得自己不該被開除。

場景三

張明經過兩年的打拼,終於公升到了所在部門的主管。乙個月後,在月度總結會議上,張明向總經理展示了他所做的一百多頁ppt,認真總結了他這乙個月來的工作,並詳細地分析了目前部門工作存在的不足之處。

張明鬥志滿滿地講了近半個小時後停了下來,等待總經理總結發言。而總經理並沒有表現出滿意的神態,而是對張明說:「小張啊,兩年了,你怎麼做事還跟個學生一樣?」

張明看著手裡自己精心準備的厚厚一沓資料,陷入沉思。

02

如果看到這裡,你仍然不覺得小王、小黃和張明的做法有什麼問題,那麼你要注意了:你的學生思維可能會讓你走很多彎路,給你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學生和職場人士在角色定位上的本質區別就在於:前者是「消費者」,後者是「生產者」。

學生,顧名思義,就是在學校裡學習的人。學生支付了學費,就能在學校裡獲得資源:教師資源、課程資源、參加社團活動等等。從這個角度來看,學生就是消費者,學校就是提供服務的地方。如果學校提供的服務不能讓學生滿意,學生可以表達不滿,並要求學校改進。給予這種心態,學生就容易把「自己是否滿意」、「自己想不想做」等作為價值判斷的標準。

此外,雖然學校開設的課程是帶有強制性的,即學生必須參與課程,取得合格成績才能拿到學分,拿滿學分才能畢業拿到學位,但學校有義務督促學生學習,並給予學生學業上的幫助,所以,學生在此過程中可以是被動的。

但是,到了職場上,情況就截然不同了。

在職場上,你和你的工作單位簽訂勞動合同,通過完成工作任務提供你的價值,之後你的工作單位會根據你的勞動成果支付你的工資。用乙個詞概括就是:價值交換(用勞動換取金錢)。

所以我們一定要清楚地意識到:支付金錢的不是你,而是你的公司。你不是消費者,而是生產者。

學生時代我們只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看問題,判斷一件事情值不值得做,首先想到的就是這件事對自己有沒有好處。一旦進入職場,我們考慮問題的角度就要從「自己」轉化成「他人」。工作是為了滿足對方的期待,我們必須思考對方需要我們做什麼,而不是自己想做什麼。

然而,很多初入職場的同學,還停留在「消費者」的角色中,抱怨這個抱怨那個,嫌「我從來沒有做過這種工作卻沒有人帶我」、「公司這點不好,那點也有問題」、「我那麼努力,但是主管只看結果」。

當然,從學校到職場不是乙個簡單的轉換,適當的抱怨一下,排解心中的苦悶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希望同學們在抱怨之後可以想一想:我可以為公司帶來什麼?

踏入職場第一步:將自己定位成乙個「生產者」。

03

既然我們已經認識到我們「生產者」的角色,那麼,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更全面地擺脫「學生思維」呢?常見的「學生思維」又有哪些呢?

開頭的三個場景中體現的學生思維非常典型了,讓我們來逐一分析:

第乙個場景:「只注重過程,不注重結果」。而職場思維就是用各種方法達成想要的結果,即「結果導向」。

其實不只是學生,很多人都會用「努力」這個詞來麻痺自己:我這麼努力了,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其實,反過來想,如果沒有乙個好的結果,那麼我們的努力豈不是沒有發揮它的價值?

更何況,有的人的努力只是偽裝起來的,或是沒有找準努力的方向。就像小王,每天都加班到很晚,但是效率很低。一方面,他的加班部分原因是為了虛榮,想讓自己看起來比其他同事更「優秀」;另一方面,能力上的不足迫使他需要更多的時間完成同樣的任務,他的稿子並不是質量最高的就能說明問題。

所以,在初入職場時,我們要盡早熟悉業務,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及時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並盡力彌補。

第二個場景:「被動接受」。學校和職場最明顯的一點區別可能就是做事態度主動與否了。在學校裡,任何事情都有人提醒,自己只需要關注各種學校組織賬號,檢視推送訊息,在訊息裡挑選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參加就好,接受訊息的過程十分被動。

在職場則是要主動:主動學習,主動匯報,主動找活幹。只有主動,我們才能獲得更多的資源,從而幫助我們的職業發展。在學校,老師會主動收作業,但在職場,做了事如果不主動匯報,領導就算知道是你做的也記不住,慢慢的,領導會把機會交給更加積極主動的人。

其次,如果不主動學習,我們的工作技能就不會進步。比如小黃,什麼都等著別人來教,如果不教就不幹活。沒有公司會專門雇人來學習的。注意,就算掌握了工作所需技能,也不能停止主動學習,因為如果停滯不前,一旦來了新員工就很容易被頂替,而且因為沒有進步,換工作也不會有什麼發展空間。

第三個場景:「只有問題沒有解決方法」。張明的情況是最迷惑人的,因為他已經成為主管,說明他的工作能力肯定過關,一百多頁的ppt也證明他對工作的熱情。

然而,問題就在於,他提出了很多問題,但沒有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換句話說,他給領導的全是簡答題和論述題,殊不知領導最想看到的是選擇題。公司聘用你是希望你可以解決問題,如果沒有解決問題的方案,那麼問題的提出也失去了其原有的意義。

通過張明的例子我們可以得知,學生思維不只是學生或剛參加工作的人才會出現的問題。學生思維本質上是不能站在公司的立場上思考,這個問題可能出現在職業發展的任何乙個階段。當然,如果在初入職場時就將自己的學生思維「扼殺在搖籃裡」,那是再好不過的。

寫在最後

雖然整篇文章都在說學生思維的缺點,但「學生思維」絕對不是乙個貶義詞

每個脫離學校、剛踏入職場的年輕人都是滿腔熱血,想要在風雲變幻的社會中為自己打拼出乙個耀眼的未來。只是事與願違,不熟悉社會規則使我們被現實一次次打倒,於是嘲笑自己太*****。

但是,擺脫學生思維並不意味著變得世俗圓滑,適應社會也不必丟掉自己的堅守。在我們沒有踏出校門之前,其實我們每個人都缺乏充分地社會閱歷,對這個世界的理解會不自覺地帶有偏見,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也是必然的。相信自己,接納這個不完美的世界,勇敢做出改變,你想要的未來不是沒有可能。

未明學院14天打卡筆記

1 建立物件 a 1 a 1 2 讀取變數 aprint a 快捷鍵 給多行加上注釋 選中後按ctrl shift c 取消注釋 code comment uncommentline 不全功能 輸入頭幾個字母後點選tab鍵 給物件命名的規則 名字區分大小寫,如a,a 物件的名字不能是數值開頭的 不要...

未明學院 2019,哪些行業,值得加入?

寫在前面 2018年的寒冬特別冷,尤其是網際網路的職場圈。過去的無法挽回,生活還要繼續。2019年,有哪些行業能夠不受或者少受危機的影響呢?哪些行業,甚至可以逆勢上公升呢?01 小趨勢 vs 大趨勢 行業發展分三種 技術驅動的發展 消費結構驅動的發展 以及 人口結構驅動的發展。科技驅動的發展,是未來...

未明學院 別做那只迷途的候鳥

本文摘自 別做那只迷途的候鳥 1.非名校畢業的我,要如何逆襲?第一,縣城非名校畢業生逆襲和城市名校畢業生逆襲是一回事,都需要付出一樣的努力 第二,任何事都需要付出時間成本 第三,天上不會掉餡餅,你不比別人付出更多,你就不可能得到更多 如果你想輕而易舉就獲得更多,那你就要承擔違法的後果 第四,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