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閱讀一本書 檢視閱讀)

2021-10-07 14:41:41 字數 1935 閱讀 8944

·閱讀速度

·做乙個自我要求的讀者

閱讀的層次是漸進積累的,基礎閱讀包含在檢視閱讀中,而檢視閱讀又包含在分析閱讀中,分析閱讀又包含在了主題閱讀中。進行檢視閱讀需要在精通基礎閱讀(能夠掌握主要句子與章節的意義)上進行。

第一,這是什麼樣的一本書?

第二,整本書在談的是什麼?

第三,作者是藉著怎樣的整體架構,來發展他的觀點或陳述他對這個主題的理解?

對於剛起步的閱讀者,檢視閱讀可以分為兩種步驟去學習。有經驗者可以同時使用這兩種步驟進行閱讀。

有系統的粗讀或者略讀可以幫助我們在有限的時間內,挖掘出想要閱讀的書籍中對自己有用的資訊以及觀點,當前書籍是否值得去花上更多的時間去閱讀。不管這本書對於自己價值如何,起碼我們可以知道當前作者支援什麼主張,寫的怎麼樣,有效的節省時間成本。

先看書名頁,有序先要看序 — 初步了解本書主題

· 注意副標題

· 其他相關說明或宗旨

· 作者寫作本書的特殊角度

· 歸類當前圖書型別,方便檢視當前型別的書目

研究目錄頁 — 概括性的理解本書基礎架構

檢閱書中附有的索引 — 快速評估涵蓋議題範圍

閱讀出版者的介紹,當新書不方便拆開書衣時。

在閱讀過程中,你要記得去提出這些問題。要養成這樣的習慣,才能成為乙個有自我要求的閱讀者。除此之外,你還要知道如何精準、正確地回答問題。如此訓練而來的能力,就是閱讀的藝術。

整體來說,這本書到底在談些什麼?你一定要想辦法找出這本書的主題,作者如何依次發展這個主題,如何逐步從核心主題分解出從屬的關鍵議題來。

作者細部說了什麼,怎麼說的?你一定要想辦法找出主要的想法、宣告與論點。這些組合成作者想要傳達的特殊訊息。

這本書說得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除非你能回答前兩個問題,否則你沒法回答這個問題。在你判斷這本書是否有道理之前,你必須先了解整本書在說些什麼才行。然而,等你了解了一本書,如果你又讀得很認真的話,你會覺得有責任為這本書做個自己的判斷。光是知道作者的想法是不夠的。

這本書跟你有什麼關係?如果這本書給了你一些資訊,你一定要問問這些資訊有什麼意義。為什麼這位作者會認為知道這件事很重要?你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嗎?如果這本書不只提供了資訊,還啟發了你,就更有必要找出其他相關的、更深的含意或建議,以獲得更多的啟示。

在書上做筆記,其實就是在表達你跟作者之間相異或相同的觀點。這是你對作者所能付出的最高的敬意。做筆記有各式各樣,多彩多姿的方法。以下是幾個可以採用的方法:

筆記形式

畫底線——在主要的重點,或重要又有力量的句子下畫線

在畫底線處的欄外再加畫一道線——把你已經畫線的部分再強調一遍,或是某一段很重要,但要畫底線太長了,便在這一整段外加上乙個記號。

在空白處做星號或其他符號——要慎用,只用來強調書中十來個最重要的宣告或段落即可。你可能想要將做過這樣記號的地方每頁折乙個角,或是夾一張書籤。這樣你隨時從書架上拿起這本書,開啟你做記號的地方,就能喚醒你的記憶。

在空白處編號——作者的某個論點發展出一連串的重要陳述時,可以做順序編號。

在空白處記下其他的頁碼——強調作者在書中其他部分也有過同樣的論點,或相關的要點,或是與此處觀點不同的地方。這樣做能讓散布全書的想法統一集中起來。許多讀者會用cf這樣的記號,表示比較或參照的意思。

將關鍵字或句子圈出來——這跟畫底線是同樣的功能。

在書頁的空白處做筆記——在閱讀某一章節時,你可能會有些問題(或答案),在空白處記下來,這樣可以幫你回想起你的問題或答案。你也可以將複雜的論點簡化說明在書頁的空白處。或是記下全書所有主要論點的發展順序。書中最後一頁可以用來作為個人的索引頁,將作者的主要觀點依序記下來。

三種做筆記的方法

第一、結構筆記 — 檢視閱讀

第二、概念筆記 — 分析閱讀

第三、辯證筆記 — 主題閱讀

ps: 個人學習記錄用

如何閱讀一本書 pdf 如何快速閱讀一本書?

在 脫口秀大會 上圈粉無數的北大 最土 女生李雪琴,最近又火了,才華橫溢,說出來的梗有邏輯又搞笑,不得不讓人佩服,不難想象,出口成章的實力一定源於大量的輸入,會讀書的人真的很可怕。之前總是看到一些自律達人,一年讀1000本書,引經據典,信手拈來,這樣的人好像自帶光芒,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心想自己為啥立下...

如何閱讀一本書?

正如這本書的譯者在序中所說 一氣讀完後,有兩種強烈的感覺。先是羞恥。我是個做出版工作的人,成日與書為伍,結果到那個春節前的兩個月才知道這本書,到自己四十四歲這一年才讀這本書,幾乎可說無地自容。今天才偶然得知這本經典的我也同樣覺得頗為羞愧,怎麼竟然以前一點都不知道呢?連忙去查檢視。商務出版社的書,質量...

如何閱讀一本書

更多的資訊是否能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世界?原書的作者對這個問題給出了乙個消極的觀點 過多的資訊甚至成為了思考的阻礙。原因在於我們接受了太多被 設計 過的資訊,使讀者喪失了對資訊的處理能力,理解力 如果你閱讀的目的是為了增進理解力,那這本書很適合你。作者認為,接受的程度與閱讀的主動性有關 閱讀越主動,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