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形 按鈕 什麼樣的異形屏才是眾望所歸?

2021-10-16 01:38:53 字數 1958 閱讀 2642

今天跟大家聊聊異形屏的那些事,曾經我也以為哪怕公升降屏是乙個過渡技術,但是它應該還是會穩很長時間,因為它是最舒服自然的平面,但是沒想到這麼快廠商們就開始「拋棄」它了,說到底,大家雖然整天吐槽異形屏,說強迫症犯了,但是回過頭……忍受度其實又很誠實……

公升降屏會使手機的厚度和重量難以控制,大家如果感興趣可以搜一下,目前市售的公升降屏手機就幾乎沒有低於200g的。而且畢竟是做加法嘛,額外多乙個部件,也挺佔位置的。這個是公升降屏能夠普及但沒有去繼續被普及的主要原因。這種情況下要期待真正的「全面屏」也就只能期待一下屏下攝像頭和感測器普及了。

除了沒人接受不了的全面屏以外,要說最能接受的也就是下面這種「美人尖」,從我自己的mate20 x這一年用下來,對使用的影響最小。

不過mate20 x因為是乙個7.2英吋的大屏手機,所以攝像頭處做的是不如realme x2這種更小的「美人尖」的。

除了上面的,當下更加流行的,還是開孔屏,最早開孔屏還是來自三星比較多,不過現在其實很多廠家也都能做了包括京東方。但開孔往下細分,又分了左中右三種。

榮耀30s、三星s20+、vivo s5

這種開孔屏早期有乙個明顯的缺點是在開孔的一周圍,會有一點點偏暗,不過目前這一代已經鮮有這種問題。

開孔開在**,我個人覺得在正中間是最不影響閱讀的,目前的手機都是螢幕最左邊顯示運營商、訊號,最右邊顯示時間、電池,而不管在左邊還是右邊,都會讓原來的文字被迫往中間擠,讓你在異形屏之外,又多乙個需要適應的東西。

那既然開孔和水滴那麼早就有了,還那麼多用大劉海的手機呢?還有明明開孔做的那麼小,還是有手機一定要開兩個孔做成橢圓形的「藥丸屏」呢?說到底,從蘋果,到之前華為的旗艦,保持這種「超有存在感」的前置設計,還是為了塞下結構光,讓人臉識別做的更加安全。但為了這個是否真的值得,就比較見仁見智了,不知道大家覺得是人臉識別的安全更重要,還是你對人臉識別無感,更希望劉海或者異形做的更加小呢?

華為mate30 pro、iphone11

最近趕上剛上市還熱乎入了一台p40 pro,後續的評測會晚一點玩幾天以後發出給大家,但還是先忍不住吐槽想吐槽吐槽這個藥丸,存在感真的不可謂不強。

擴充套件:說完異形屏以後,再說乙個略有點相關的,就是曲面屏,我在知乎上也看到有提問:買mate30 pro還是買p40 pro,翻了一下,居然沒有人吐槽它的「瀑布屏」,上一代的mate30 pro和vivo nex3都用了這種設計,用了彎折角度特別大的這種曲面屏,要說效果,的確驚豔,從正面看,兩邊就像沒有邊框一樣。

其次,部分應用的適配也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按鈕、資訊剛好在彎折部分。總結來說,下面的一張圖可謂一圖勝千言……好了,今天的吐槽就到這裡。

什麼樣的流程,才是敏捷

1.開發負責 編寫,dev環境發布和測試 beta則需要提轉測申請,由測試把關,發布。idc則更甚。2.開發負責 編寫,dev環境發布和測試 beta開發也可以發布,idc也是有開發控制發布節奏。測試介入beta環境,idc測試用例 上面兩種哪種更為敏捷呢?最近的經驗告訴我,答案是1.因為職責的分明...

什麼樣的運營才是好運營?

什麼樣的運營才是好運營?你是不是那個拿著六七千工資,渾渾噩噩像個無頭蒼蠅,不知道整天在幹嘛的運營。很多人問我做了這麼久品牌運營,每天主要在幹什麼?我說說不好,有時候一天什麼事都沒做,東看看西看看,有時候連著幾天都忙得不可開交。好的運營要學會思考,要會折騰,要有執行力。簡單說幾點。第一,學會市場 競爭...

什麼樣的團隊才是優秀的團隊

記得以前看過乙個資料,一般團隊組成為 1 2 3 1 1代表乙個領導者 2代表2個優秀者 3代表3個普通者 1代表1個淘汰者 領帶者代表的團隊的發展方向 優秀者是團隊成功的助推器 普通者是優秀團隊的基石 而淘汰者,成為了團隊不斷進步和超越自我的鞭策力量。帕克基諾比利的突破和帕克的速度,成為了馬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