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後總結

2021-10-24 14:54:42 字數 3870 閱讀 3875

確實,這本書全面且有深度。讀完總感覺意猶未盡,沒把其中的意思全面掌握。又翻來覆去地把一些重點、細節看了好幾遍。感覺好一點,但還是覺得不能窮盡其書旨之深妙。

所以,這讀後總結也是難寫。但寫讀後總結本身對所看的書又是一次系統、條理的整理與回味,所以,儘管難寫,也要努力而為。

首先特別肯定的一點,這本書是非常值得一讀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磨刀不誤砍柴功。對於愛讀書的人來說,學會科學的閱讀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下面,我嘗試著總結一下這本書的精華內容。

閱讀的目的

讀一本書時,首先要清楚閱讀的目的:是獲取資訊,還是求得知識。按內容來分,有的書是提供資訊的,有的書是提供知識的。資訊只要知道就完成了任務,比較簡單。比如,何時何地何人發生了何事、結果如何,這就是資訊類。而知識類的則需要通過學習思考達到理解的目的。本書就是講如何閱讀知識類書籍的。

被動閱讀與主動閱讀

閱讀有被動閱讀與主動閱讀兩種。很多人讀書時,包括我自己,讀書多是隨意的,拿到一本書,翻開就讀,作者講些什麼就看些什麼,看懂看不懂,看完也就過去了,放下了。這樣的讀書就是被動閱讀。而主動閱讀則是,拿到一本書後,首先思考自己讀它的目的,然後提出問題,帶著明確的問題去書中尋找答案,並做深入學習分析。從獲取知識的層面看,主動閱讀明顯優於被動閱讀。本書講的就是如何主動閱讀。

書籍的分類

按性質分,書籍可分為理論類和實用類。這兩類書都在本書**學習的範圍之內。

按內容分,書籍可分為實用型、文學、歷史、科學、哲學、社會科學等類別。

對於不同內容的書籍,閱讀方法既有共通之處,也有不同之處。

閱讀的四個層次

這是本書的重點內容。閱讀從淺到深,從窄到博,可分為四個層次,分別是: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四者之中,檢視閱讀是非常必須的方法,分析閱讀又是重點中之重點,主題閱讀則有一點的難度與深度,用於比較研究類的閱讀。

能識單字、詞彙,讀懂句子、段落,可以閱讀文章、讀物,是這個階段的基本內容。這個階段應該在小學就完成了,而較高的成熟度則可以達到上高中的水平。

這個層次的核心識別語,就是作為讀者,在讀一段句時,要問自己的問題是:「這個句子在說什麼?」

略讀法:

拿到一本書,先看書名頁(有副標題也要看副標題);看序(尤其是作者序);看目錄頁(這是對書的基本架構做概括性的了解);檢閱附錄的索引(如果有的話);讀一下出版者的介紹(一般在書腰或書衣上);挑幾個看上去跟主題高度相關的篇章來看;把書開啟,東翻翻西翻翻,念個一兩段,有時候連續讀幾頁,但不要太多;最重要的是,不要忽略最後的一兩三頁。

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已算是略讀了一本書,知道它大概在講什麼內容,是個怎樣的框架,大概表達了什麼主題和思想。

粗讀法:

就是以極快的速度,將一本書從頭至尾看一遍。這裡的關鍵是,不要試圖了解每乙個字詞句意。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來查詢或思索。只是全程粗淺地讀完。

提高閱讀速度的小技巧

很多人讀書慢,是因為在閱讀的過程中,有在一些字面上逗留甚至倒退的習慣。針對這個問題,本書教了乙個很簡單的訓練提公升閱讀速度的方法。

具體方法就是:看書時,將大拇指與食指、中指合併在一起,用這個「指標」順著一行一行的字移動下去,速度要比你眼睛感覺的還要快一點,強迫自己的眼睛跟著手部的動作移動。一旦眼睛能跟著手移動時,就能讀到那些字句了。

這個部分內容很多,要詳說。

為什麼要分析呢?因為,既然是要獲取知識,那所讀的書中一定或多或少有一些新的知識,對於我們原來不懂的這個部分,要就分析、闡釋、理解、學習。分析閱讀就是追尋理解。

前面說過什麼是主動閱讀,分析閱讀就是主動閱讀。

1整體來說,這本書到底在談什麼?

2作者重點和詳細說了什麼,怎麼說的?

3這本書說得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還是部分有?

4這本書跟我有什麼關係?

帶著問題、目的、專注點去閱讀,這是我缺乏或沒養成習慣的。很多人讀書也是如此,看書只是看個熱鬧,看到什麼程度算什麼程度,不求深解,但這沒把書中知識吃透、汲取乾淨。這樣的讀書效率不高。而帶著問題與目的讀書,則有很高的專注點與專注度。這就是主動閱讀。

下面談本書的重點部分,第三層次的閱讀——分析閱讀。

前面已經說過書籍的分類。分析閱讀的規則雖然適用於所有的書籍,卻特別適合用來閱讀論說性的書,而非**。什麼是論說性書籍呢?比如哲學類、社會科學類書籍。例如: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等。

規則1:確定書的型別。依照前面所說的書籍型別,對所讀的書作出型別判斷。也就是知道自己讀的是哪型別的書。比如,是理論型的,還是實用型的?是哲學、文學還是科學?

規則2:用你自己提煉出的簡短句子或一小段話,說出整本書的內容,也就是說出整本書在談什麼。

規則3:把書中的重要篇章內容按照順序和關係列出來。把全書綱要列出來之後,再將各個部分的綱要也列出來。

規則4:找出作者要問的問題,或作者在這本書裡想要解決的問題。

規則5:找出作者使用的關鍵字或詞,詮釋理解它們,與作者達成共識。至於如何找出這些字,書中也提供了具體思路與方法,限於篇幅,這裡就不細列了。

規則6:找出書中最重要的句子,找出作者的重要主旨,並用你自己的話語表達出來。我個人理解,就是全書的核心論點。

規則8:找出作者的解答,確定作者是否解決了他的主旨問題。他已經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是未解決的。在未解決的問題中,確定哪些是作者認為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我個人理解,這是乙個檢驗與確認的步驟。這一步明確、肯定了,那麼對於分析閱讀第三階段的工作就非常容易了。

a態度規則

規則10:不要爭強好勝,非辯到底不可。

b批評觀點的標準

規則12:證明作者的知識不足。

規則13:證明作者的知識錯誤。

規則14:證明作者不合邏輯。

規則15:證明作者的分析與理由是不完整的。

以上就是詳細的分析閱讀的階段、規則與內容。

另外,分析閱讀的技巧只適用於單一的作品,而不是同時對很多本書。對很多本書同時做閱讀或研究,那是閱讀的第四個層次——主題閱讀的內容。

首先,第四層次的閱讀,包含了前三個層次的閱讀。也就是,主題閱讀中,一定要用到基礎閱讀、檢視閱讀,以及分析閱讀。

在主題閱讀中,你及你關心的主題才是基本的重點,而不是你閱讀的書。有時候,你研究的主題,可能和你閱讀的書的主題相去甚遠,你選的書中,可能只是其中的幾個章節,是符合你需要的內容。

步驟二:建立你自己的語彙系統,帶引所有作者與你達成共識。

因為每本書的作者所用的詞彙、專業名詞不一樣,描述方式不一樣,所以你要自己建立一套新的語彙,使各作書的作者與你相配合。這類似於翻譯的意思。

步驟三:建立起一組一偏不倚的主旨,設定並釐清問題。

且這些問題是你選擇的書的大多數作者都能回答的問題。

步驟四:界定議題。也就是答案涉及的範圍。

步驟五:分析討論。也就是論證、比較過程。

以上就是主題閱讀的五個步驟。

主題閱讀中的客觀性

主題閱讀的目的,並不是給閱讀過程中發展出來的問題提供最終答案,也不是給這個計畫開始時候的問題提供最終解答。在追求理解的過程中,可以而且應該多貢獻一種不同的形式。而且這樣的形式必須是絕對客觀公正的,也就是「辯證的客觀」。簡單來說,主題閱讀就是要能麵麵俱以,而自己並不預設立場。

並且,當要讓更多的人能應用自己的研究成果時,必須照原作者的原文來引用他的觀點或論述。這就是我們在一些書中常見到的加引號的原文引述。

以上就是主題閱讀的核心要點。

本書是實用性書,對讀者來說,光讀不行,還需要練習。

這是一本很有內涵、也較有深度的書。即使不能每本書都照著本書的方法去閱讀,但心中有這樣的概念,把這些方法簡略地用於讀書上,也應會收到較好效果。

書籍是通過語言文字表達內容或真理的,而很多時候,文字一旦寫出,就有了限制,無法與真正的原意或真理完全相契。尤其是談如何閱讀的書,寫好它真的是很不容易。我對兩位作者非常敬佩。他們也讀了大量的書,並做了很多分析閱讀與主題閱讀,最終為讀者奉獻出了他們智慧型的最高結晶與水平。這本書也成為了教閱讀的長盛不衰的名作。

兩位作者在本書的最後重申了閱讀的目的。閱讀是為了掌握知識與真理,更是為了心智的成長。閱讀是讓我們心智得以成長的極好方式。

《如何閱讀一本書》 讀後總結

其實最開始是帶著很興奮的目的來閱讀這本書的,因為在過去的幾年看了不少的書,收穫了一些,也遺忘了一些,總感覺自己讀書的方法不對。於是想到讀讀這本書,看看先輩們關於閱讀的一些經驗和啟示。本身這類書籍是很令人乏味的,所以如果一本書沒有吸引自己的興趣點,很難堅持下來。我最開始閱讀這本書,是為了學習一下別人閱...

《如何閱讀一本書》 讀後總結

其實最開始是帶著很興奮的目的來閱讀這本書的,因為在過去的幾年看了不少的書,收穫了一些,也遺忘了一些,總感覺自己讀書的方法不對。於是想到讀讀這本書,看看先輩們關於閱讀的一些經驗和啟示。本身這類書籍是很令人乏味的,所以如果一本書沒有吸引自己的興趣點,很難堅持下來。我最開始閱讀這本書,是為了學習一下別人閱...

推薦一本書 《如何閱讀一本書》

讀書是一門藝術 多馬 正是秉持著這一 自由教育 的理念,阿德勒在他最著名的作品 如何閱讀一本書 獲得自由教育的技藝 how to read a book the art of getting a liberal education 進行了最充分的闡釋。我手上的這本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中譯本 郝明義 朱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