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進 如何成為乙個很厲害的人 書摘

2022-01-18 06:58:10 字數 3471 閱讀 4238

前幾天看網易雲課堂的過程中無意發現了採銅的直播,受益良多,於是找來他的《精進》來細細品讀,下面是一些個人認為比較發人深省的內容,希望能給求索在成為大牛路上的人一些啟發:

在這本書中,我開啟了我們人生的七個側面,它們分別是時間、選擇、行動、學習、思維、才能和成功。

時間是我們的座標,我們做任何事都離不開這個座標,所以,處理好與時間的關係,是我們生活、成長和改變的前提;

選擇往往發生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它令我們迷茫、無助和焦慮,而學會選擇也就是學會認清自己以及自己在這個世界中的位置;

行動是生命力的象徵,也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歸依,而令人不解的是,現代人行動的步伐越來越沉重,無力感不斷蔓延,所以我們更需要行動的勇氣和智慧型;

學習是人之所以為人的乙個標誌,對很多人來說更是融貫一生的修行,學習的規律和技巧正是很多人需要補上的一課;

思考發生在生活中的每時每刻,但是對思考本身的思考卻顯得稀少和珍貴,當我們欲要解決工作和學業中的各種難題時,你便會發現它的價值;

才嫩在這個激烈競爭的社會裡,乙個人的才能是立身之本,但如何獲得不凡的才能對很多人來說是乙個難解的謎團,解開這個謎團需要打破一些流播甚廣的迷障;

成功是乙個讓人愛恨交織的字眼,無數人為了所謂的成功變成了他們原本討厭的人,而我更相信,只有堅持做乙個你所喜歡的自己,你才可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成功。

在分析一件事情值不值得去做、花多少精力去做的時候,可以從兩個角度來評估:一是這件事在當下將給「我」帶來的收益大小,這個收益可以是心智、情感層面的,也可以是身體、物質層面的,我稱之為「收益值」;二是這項收益隨時間衰減的速度,我稱之為「收益半衰期」,半衰期長的事件,其影響會持續較久。

盡量少做「短半衰期」的事情。

● 積累可信的知識

● 訓練實踐技能

● 構建新的思維模式

● 提公升審美品味

● 反思和總結個人經歷

● 保持和促進健康

● 建立和維持相互信任的關係

● 尋找和獲得稀缺性資源

● 探索、提出獨創性的構思或者發明

● 獲得高峰體驗

傳統的教育體制中隱含著「未完成」的思想慣性,在老師們看來,傳授給學生知識、理論、技能是讓學生為今後做事「做好準備」,而不是「現在就做事」。所以乙個人從小學到中學又到大學、博士,花了10多年、20多年的時間,都不過是在「做準備」,在學習、練習,在完成習作,卻不是創造出「產品」。由於我們一直在「做準備」,所以我們一直都沒有「完成」過什麼東西。可精益創業的思想是說,你並不需要完全準備好再上場,你可以邊上場邊準備或者先上場再適應,雖然一開始可能會摔得鼻青臉腫,但進步反而會更快。

「先做好準備再上場」觀念的乙個致命問題是:我們永遠都無法做好「完全」的準備。總有我們還未顧及的問題,總有我們能力上的短板,總有我們未蒐羅完全的資訊,可因此我們就要一直準備下去嗎?當然不是。只有你做出了實實在在的東西,你的思路才會更清晰,才能才得以切實地鍛鍊,視野才更加開闊。

「精益創業」(lean startup)是當前網際網路創業最流行的方法之一。「精益創業」中有個關鍵概念叫 「最小化可行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mvp),它指的是可以使用最少資源、被最快製作出來的、可執行基本功能的、能被使用者使用的試驗性產品,創業者應該盡快把最小化可行產品發布出去,然後根據使用者使用它的反饋來進行優化,這一過程稱為「構建—測量—學習」(build-measure-learn)的迴圈。如果不構建最小化可行產品來做試驗,就無法在現實中被測量,更無法基於反饋來學習,而只能是游離在市場之外,閉門造車,最後很可能一步步偏離航向,直至走進不可逆的失敗的深淵。

克服「過度準備」的慣性,向前一步,把未完成的事情完成;

克服「自我防衛」的心態,樂於接受反面意見並加以慎重地審視;

克服「沉沒成本」的固執,有勇氣否定並重新構造自己的產品。

對學習者來說,是否善於對資訊材料進行解碼決定了對知識的掌握效果。教育心理學新近的觀點認為,對某一事物的知識掌握,應區分了解(knowledge about)和知曉(knowledge of)兩個層次。比如對於跳傘這件事情,僅限於了解的人,固然可以頭頭是道地說出跳傘的標準操作步驟一二三四,而如果被問到一些非常規性的問題,可能就會茫然無措;而掌握知曉層次的人則可以基於對跳傘裝置的內在原理的理解,通過一定的思考和推理後得出解答。

在我個人的學習中,我也把這個方法當作學習最重要的一環,並且是學習真正為我所用的一步。

當然並不是說所有的學習都要「做中學」。有些領域本來就適合「做中學」,而另一些實施起來就會比較難。比如學習辦公軟體、畫圖軟體等,學習就是實踐,邊用邊摸索,用著用著就學會了,肯定比只抱著一本書啃要強。

可測量性。與在公司打工相比,自己創業產生的價值更大,是因為在公司個人工作產生的價值被大幅度地壓縮了,因為在大公司裡,個人的績效無法被真實有效地評估,公司更傾向於以一種平均化的方式給員工提供報酬。

可放大性。個人在大公司裡的貢獻不具有可放大性,因為通常只能以「計時」或「計件」的方式來獲取報酬。技術創業之所以能產生價值,是因為它「發現了一種做事的新方式,它的經濟價值就取決於有多少人使用這種新方式」。如果你的生意是做雞蛋餅,那麼做乙個只能賺乙個的錢,但是如果你解決的是乙個熱門的技術難題,讓很多人受益,就形成了放大性。

盡可能地蒐集原始資料;

重複「咀嚼」原始資料,構思初始創意;

中止有意識的思考,啟動潛意識思考;

隨時準備迎接「靈光乍現」時刻的來臨;

加以改造、完善,使之切實可用。

矩陣方法:

抽象出盡可能完整的分解問題的維度(比如產品的最終形態無法窮舉,但是決定產品形態的抽象維度可以窮舉);

對每一維度,通過取反、細分等操作,找出盡可能多的表現值,以構成維度矩陣;

在維度矩陣中不同維度的表現值之間嘗試建立各種組合。

橫向思維

英國創造力專家愛德華·德·波諾是「橫向思維」的發明者,他提出了一種「隨機激發」的方法,就是在思考某個問題的同時,另外隨機找乙個詞(比如隨手翻開詞典到某一頁),然後把這個詞和當前的這個聯絡起來。比如他曾經參與解決過乙個國家如何快速培養大量教師的問題,通過隨機激發法,他找到了「蝌蚪」這個詞,但是蝌蚪和教師有什麼關係呢?波諾接下來想到,蝌蚪都有尾巴,那麼教師是不是也可以有尾巴呢?這可以理解成,每個教師都可以帶上幾個助手或見習教師,就像老師帶徒弟式的傳授,通過這個方法就可以快速提公升教師的數量了。

對那些教育背景一般、職業技能缺乏、拼爹無望、為人生前途迷茫焦慮的年輕人來說,在他們資源本就貧乏的條件下,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不多的資源(時間、精力、金錢乃至勇氣)聚攏起來,投注到做一件事情上。專心做好一件事,哪怕這件事看上去極不起眼。三心二意、畏葸不前、瞻前顧後、貪多求快、跟風冒進都是大忌。

如果我能長期堅持去做一件事,一定是這件事帶給我的豐盈感和滿足感超過了我的所有付出,一定是這件事日日夜夜縈繞在我的心頭讓我欲罷不能,一定是這件事喚起了我內心深處最強烈的興趣。也就是說,賜予我力量的,是激情的驅動,而不是意志力的鞭策。

精進 如何成為乙個很厲害的人 書摘

在這本書中,我開啟了我們人生的七個側面,它們分別是時間 選擇 行動 學習 思維 才能和成功。時間是我們的座標,我們做任何事都離不開這個座標,所以,處理好與時間的關係,是我們生活 成長和改變的前提 選擇往往發生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它令我們迷茫 無助和焦慮,而學會選擇也就是學會認清自己以及自己在這個世界中...

精進 如何成為乙個很厲害的人

我為什麼不厲害?這是乙個困擾已久我心頭的問題 今天偶然讀到 精進 如何成為乙個很厲害的人 頓感相見甚晚。好書要與大家分享,現將我對本書的體會,與大家分享。在每個人追求成功的過程中,都曾遭遇過迷茫 挫折,而這些都是我們成長的必經之路 越是艱難 越要堅持 成功的機會就越大 我們不僅要明白如何成為乙個很厲...

精進 如何成為乙個很厲害的人

可就是這樣看上去荒誕的事情,一旦付諸實施,可能你的人生就會呈現出另外一種別緻的模樣。甚至,就像你發現了一把你尋覓己久的鑰匙,這把鑰匙意味著可以用另外一種全新的視角 經驗 智慧型去審視我們既有的生活,而這種審視本身就意味著生活的改變。對待時間的十條建議 生活在當下 不瞻前顧後,不左顧右盼,不患得患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