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構漫談》閱讀筆記

2022-03-05 08:53:35 字數 1378 閱讀 3488

在每個人都必須自己完成所有生活必須品的生產的時候,是沒有架構的(當然在個人來講,同一時刻只能做有限的事情,在時間上還是可能會產生架構的)。一旦產生的分工,就把所有的事情,切分成由不同角色的人來完成,最後再通過交易,使得每個個體都擁有生活必須品,而不需要每個個體做所有的事情,只需要每個個體做好自己擅長的事情,並具備一定的交易能力即可。架構是由於分工的出現,相互合作的人之間需要達成統一的目標。所以出現了架構,書中對於架構的定義是:1. 根據要解決的問題,對目標系統的邊界進行界定。

2. 並對目標系統按某個原則的進行切分。切分的原則,要便於不同的角色,對切分出來的部分,並行或序列開展工作,一般並行才能減少時間。

3. 並對這些切分出來的部分,設立溝通機制。

4. 根據

3,使得這些部分之間能夠進行有機的聯絡,合併組裝成為乙個整體,完成

目標系統的所有工作。

要做好架構所首先必須具備的能力,就是能夠正確的認識概念,能夠發現概念背後所代表的問題,進而才能夠認識目標領域所需要解決的問題,這樣才能夠為做好架構打好基礎。事實上,這一能力,在任何乙個領域都是適用的,比如我們如果想要學習一項新的技術,如 hibernate、

spring

、photoshop

、www

、internet

等等,如果知道這些概念所要解決的問題,學習這些新的技術或者概念就會如虎添翼,快速的入手;學習乙個新的領域,也會非常的快速有效;使用這些概念來解釋問題,甚至發明新的概念都是很容易的事。為什麼強調這個呢,因為做架構的時候,很多時候都是在乙個新的領域解決問題,必須要快速進入並掌握這個領域,然後才能夠正確的解決問題。解決問題之前我們要學會發現問題,並確定問題的主題,當明白了問題的主體,我們才可能真正的認識問題是什麼。因為問題的主體是問題的隱含邊界,邊界不確定下來,問題就是不確定的。一旦確定了主體,剩下的就是去搞明白主體有哪些問題。這個就比較直接了,常用的方式就是直接面對主體進行訪談,深入到主體的工作生活當中,體驗並感受這些問題,甚至通過資料的反饋來定位問題。

我們要將架構進行切分以減輕負載,1. 架構的切分的導火索是人的負載太重。

2. 架構的切分實際就是對

stakeholder

的利益進行切分或合併,使得每個

stakeholder

的權責是對等的,每個

stakeholder

可以為自己的利益負責。

3. 架構切分的最終結果都會體現在組織架構上,只有這樣才能夠讓架構落地並推進。

4. 架構切分的結果一定是乙個樹狀,這也是為什麼會產生分層。層數越多溝通越多,效率越低,分層要越少越好。盡可能變成一顆平衡樹,才能讓整個系統的效率最大化。

我們架構的結構是經過多多次變化的,但是都是為了適應不同的例項,使不同的結構可以隨意的進行組合以滿足系統的需求,每一部分負責專門的工作,這樣對於我們查詢bug也有很大的幫助,

《架構漫談》閱讀筆記

架構漫談是由資深架構師王概凱執筆的系列專欄,通過對其閱讀,我從中逐步認識到了什麼是架構,怎樣做好架構,軟體架構如何落地等內容。一 什麼是架構 在軟體行業,對於什麼是架構一直有很多的爭論。事實上,架構在軟體發明時的n多年以前,就已經存在了,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建築上。架構產生的五個動力可以概括為 由個人執...

《架構漫談》閱讀筆記

軟體架構師如何工作?不同於軟體工程中只需要編碼的 低階 碼農,一名合格的軟體架構師首先要對架構有深刻的理解。那麼什麼是架構?從建築的角度解釋,架構是計畫 設計和建造建築物 物理結構的過程和生產活動。從這個定義上看,架構像乙個過程,但又不明確。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為什麼會產生架構?在最早期...

架構漫談閱讀筆記

架構漫談 一直以來,在軟體行業,對於什麼是架構,都有很多的爭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甚至於很多架構師一說架構,就開始談論什麼應用架構 硬體架構 資料架構等等也有人曾經也到處尋找過架構的定義,請教過很多人,結果發現,沒有大家都認可的定義。一想到建築,就能想到一塊空間,有牆,有門,有窗。用牆圍住的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