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構漫談閱讀筆記二

2022-05-06 09:03:13 字數 1591 閱讀 9416

為什麼會有架構呢?我的理解就是:當人與人之間產生了一些比較大的需要解決的問題時,乙個人的能力難以解決,這時候就需要分工合作,將問題分而治之,各個擊破,建立不同部分相互溝通的機制,使得這些部分有機地結合為乙個整體,完成整體所需要的所有活動,從而將問題解決。架構由此產生。架構是人類有被動認識世界變為主動,並以更高的效率改造世界的方法。

想做好架構首先要識別出需要解決的問題。如果找到真正的問題,那麼問題就已經解決了80%。識別問題的乙個最大前提就是要搞清楚:是誰的問題。搞清楚是誰的問題,問題的邊界也就跟著確定了,再去討論問題才有意義,才能夠真正滴完成自己的任務,真正地把自己的問題解決掉。

發現問題永遠比解決問題來得更加重要。當明白了問題的主體,我們才可能真正地認識到問題是什麼。因為問題的主體是問題的隱含邊界,邊界不確定下來,問題就是不確定的。一旦確定了主體,剩下的就是去搞明白主體有哪些問題。常用的方式就是直接面對主體進行訪談,深入到主體的工作生活中去,體驗斌感受這些問題,甚至通過資料的反饋來定位問題。

總結一下,要正確地認識問題,就是問兩個問題:

這是誰的問題?

有什麼問題?

問題1會花比較多的時間,一旦有了答案,問題2就會變得非常容易。架構師的能力大部分會體現在問題1的識別上。

當把問題識別清楚後,就要對架構切分,乙個團隊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乙個問題。分工背後的動力就是每個人自己的利益。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然而乙個人的能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必然要割捨掉一些自己不擅長的東西,用自己擅長的換取別人擅長的。相比乙個人幹所有的事情,分工的結果就是大家都能得到更多,也就產生了乙個互相依賴的社會,這就是自然而然產生的架構切分。

架構切分的結果一定是乙個樹狀,這也是為什麼會產生分層。層數越多溝通越多,效率越低。分層要越少越好。盡可能變成一棵平衡樹,才能讓整個系統的效率最大化。

弄清楚了一般意義上的架構,作為軟體工程專業的學生,我們還要弄清軟體架構到底是怎麼回事。

軟體的主要目的,是把人類的生活虛擬化,提供更低成本,高效率的新生活,主要依賴的還是人類的生活知識。

什麼算是軟體架構呢?1.軟體因為流量增大二拆分成不同的執行單元,在不同的機器上部署所形成的架構,屬於軟體架構。2.每個執行單元為了讓不同角色的人,比如前端,業務,資料儲存等能夠並行工作,所分成的**架構,也屬於軟體架構。

如果在工作中,只是致力於完成自己的工作,那麼最多只能成為乙個工匠,無法成為乙個架構師。因為這個過程解決的還是自己的問題,並沒有時間的壓力。要成為架構師,必須要超越對時間的恐懼,這個恐懼在潛意識裡面會想方設法推動我們採用各種手段,以便及時的完成工作。架構師要解決的是別人的問題,不是自己完成工作的問題。如果我們把完成別人工作當成自己的最大利益,這個對時間的恐懼自然就會消失,就知道怎麼去發現問題了,才能在自己所服務的領域建立起自信,成為乙個合格的架構師。

關於技術、業務和架構的關係:

任何技術都是為了解決某種問題而存在的,學會了技術,並不代表自己能夠解決問題。學會的技術的多少,所帶來的差別只是自己解決問題的手段多了罷了。、

技術總是在人類解決對業務的要求不斷提高的情況下產生,目的也是為了獲取更大更好的利益。技術是為了解決業務的問題而產生的,沒有了業務,技術就沒有了存在的前提。

作為架構師應該承擔起解決業務問題和讓技術人員致力於為業務在計算機中跑起來的角色。只有把這兩者很好的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完成業務目標,才能讓軟體更好地服務於大家。

《架構漫談》閱讀筆記二

那麼我們知道了架構的定義,架構的由來,以及為什麼會產生架構之後,我們應該理解架構認識架構以及如何識別問題。架構實際上解決的是人的問題,而概念是人認識這個世界的基礎,自然概念的認識就非常的重要。回過頭來,根據架構的定義,要做好架構所首先必須具備的能力,就是能夠正確的認識概念,能夠發現概念背後所代表的問...

《架構漫談》閱讀筆記二

在閱讀了資深架構師王概凱的九篇架構漫談以及結合自己對以前架構的一些理解後,在架構這方面自己有了不一樣的體會。先從最根本開始,為什麼會出現架構,架構是怎麼出來的。王概凱在漫談中也提到了試想人類早期階段,每個人的生活起居都是靠自己乙個人來打理的,不管是什麼事情都是乙個人在做,不管是簡單還是複雜。實際呢,...

《架構漫談》閱讀筆記

在每個人都必須自己完成所有生活必須品的生產的時候,是沒有架構的 當然在個人來講,同一時刻只能做有限的事情,在時間上還是可能會產生架構的 一旦產生的分工,就把所有的事情,切分成由不同角色的人來完成,最後再通過交易,使得每個個體都擁有生活必須品,而不需要每個個體做所有的事情,只需要每個個體做好自己擅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