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過程中的質量度量

2022-03-22 06:05:56 字數 1404 閱讀 7088

測試工程師,本質上就是產品的質量檢查員。我們把開發做好的產品拿過來進行檢測,從而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作為測試,我們應該是比產品更懂技術,比開發更懂產品。測試人員,對於產品的業務邏輯,可能會比產品同學還要更為明白。這樣來說,測試對於產品質量的把控尤為重要。

在測試中,從底層的白盒測試,再到ui層的黑盒測試;從相關的介面測試,再到產品的效能測試。從不同的角度來對產品進行測試,檢查產品質量。

測試工作中,我們一般從兩個方面來進行質量度量產品質量測試質量

產品質量角度出發,我們常常遇到下面的問題:

當前產品的版本跟以往版本相比,質量有變化嗎?變化在哪?

在我們qa做了很多的測試工作之後,產品質量上提公升了多少?

當前提測的版本如何,什麼情況下能夠達到上線的標準?

測試質量角度出發,我們同樣也會遇到類似的問題:

1. 專案測試負責人,制定的測試計畫全面嗎?

2. 測試設計準確嗎?

3. 測試人員,對於測試的執行靠譜嗎?

意義:對於上述這些問題的**,我們能夠對於測試工作進行全面思索,更加完善自己的測試工作。

也能從中間找出自己的測試目標,對測試工作的重點進行合理安排。

同時,一些考量標準的制定和實施,能夠量化出每個產品的質量。

最後對於測試工作中的總結,能夠沉澱出自己團隊的一些質量保障體系。

下面給出一些核心度量指標供參考:

客戶端測試質量

研發流程和對應的測試型別

測試環境:

線上:

一是,使用sonar平台,進行掃瞄靜態**。sonar有自己的原生規則,也有不同的外掛程式,同時也可以根據具體的需求進行二次開發。目前是應用比較廣泛的通過量化的方式度量**質量變化的平台。

二是,千行**bug率。將bug和需求平台相關聯,將git和**平台相繫結。這樣能夠得到分子(bug數)和分母(**量),相除就能得到。第一次使用這個量化資料可能沒有什麼參考意義。但是多個專案的bug率,就能會有比較明顯的比較。

千行**bug率的粒度,可以設定,可以根據審核緯度的設定來設定。

通過測試工作的總結,形成自己團隊的質量保障體系:

建立適合自己團隊業務的質量度量體系:

以上內容主要是來自美團測試經理鈕博彥分享的文章,加上了自己的理解和總結,寫了這樣一篇部落格。

關於研發過程中的思路

一般我們在研發過程中,控制會議,會遇到很多問題。有些人看的很長遠,但是過於理論化,實際實現起來,成本過高,這就是我們常說的over design 有些人只看眼前,認為能用就行。這時候主持人要思路清晰,匯集各方的精髓於己,加工運用。以下是個人的思路 臨時方案 最終方案 過渡方案 從臨時過渡到最終的方案...

研發過程中需要進行的測試

1 介面單元 邊界測試 使用golang的test單元測試方法,每個介面必須在test目錄下存在對應的單元測試檔案,並進行自我測試,包括rpc層和web層,缺一不可。在單元測試中,必須對於使用者輸入的引數全部認為可能非法,檢查進行邊界錄入異常檢查,並測試通過。2 介面壓力 疲勞測試 介面壓力測試統一...

研發過程中的測試工作

研發過程中測試可以做的事情很多,下面流程環節的介紹只列出了最主要的一些測試活動,可以作為一些基本參考,測試怎樣才能更深入地介入,得到團隊認可和建立存在感,拿到更好的質量保障結果,是需要在工作中不斷地思考實踐的。因此這一章雖然是介紹流程,但是在實操中,不限定角色 階段和方式,大家結合專案實際的時間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