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心理學》讀後感

2022-03-27 12:32:11 字數 1550 閱讀 5932

-

"趨利避害"是人類的本能,"拖延"就是這種本能的表現.推遲行為的背後,是對這種行為的後果及其所帶來的影響的恐懼."拖延"的過程並不愉快, 時不時的擔憂,讓你無法享受當下的閒暇."拖延"看似暫時延後了壞現象的出現,但是不能防止它出現(墨菲定理).導致拖延的原因最常見的是恐懼失敗,最離譜的是恐懼成功.拖延讓我們躲開負面的感覺,它是很好的防禦盾牌,但也會阻礙我們開始新的嘗試(新的工作,新的語言,一種樂器).有時候,我們的思維停滯在過去,有時候我們的思維游離在未來,我們玩著時空的把戲,躲避著本應面對的壓力.雖然,拖延的行為看起來是個行為素養問題,但是,它的根源要複雜得多,「拖延從根本上來說並不是乙個時間管理方面的問題,也不是乙個道德問題,而是乙個複雜的心理問題」。

心理學家piers steel認為拖延最可能的四個成因是:對成功信心不足討厭被人委派任務注意力分散和易衝動目標和酬勞太過遙遠

對完美主義的追求,或者從反面來說,對失敗的恐懼,都有可能讓我們在某個方面裹足不前。

一方面,就像我在寫這篇文章時,內心總是在猶豫。我是不是應該列乙個提綱,是不是應該準備好一些素材呢?我寫出來的東西有什麼作用呢?從在學校的時候寫**開始,到了公司開始寫各種文件、ppt等,我都會受到這種心理的困擾,內心想著要把文章寫好,想著要準備充分的素材,要寫得生動有趣,但每每都是無從下筆。通常都是這樣,面對著電腦裡面的空白文件,先快速敲下幾個關鍵字,然後想到一些題材,接著開始上網、翻書去尋找,找著找著,最後都忘記了自己本來是要做什麼的。等到回過神來,卻發現自己的文件裡面仍然只有幾個關鍵字。

現在,回想這個過程,在上網、翻書查詢題材的時候,在挖空心思想要乙個好的題目的時候,我到底在做什麼呢?表面上是為了讓內容更充實,讓題材更有趣,讓題目更加吸引人,但是我明顯地感覺到自己在拖延,在拖延進入文章的寫作。或者,我是想要提前胸有成竹,一氣呵成。但最後往往是草草了賬。

尤其是在做一些我們並不擅長的事情時,我們更容易拖延。比如,數學作業、作文、手工課的作品。拖延讓我們延遲面對失敗的恐懼,從而給我們帶來安全感。當最後期限降臨,我們不得不面對時,我們會採取草草應付的手段,渴望早早擺脫那些令人厭惡的東西,這些東西不是作業本身,而是作業帶給我們對挫敗感,以及由此造成的煩惱和恐懼。

如同,開頭所說,拖延只是一些深層次心理、生理問題的表現。而對失敗的恐懼也只是一種淺層的表現。真正的原因,可能是害怕失敗所造成的不利影響會破壞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也可能是認為自己根本不擅長做這件事情,一切的努力只是白費時間。如果,你認為自己根本沒有學習數學或者**的天賦,而學校中學習的經歷給你帶來的只有伴隨著讓人寒心的分數,痛苦的回憶,那麼畢業之後我們會慶幸自己終於擺脫了那些東西。當有人聲稱自己很享受其中樂趣時,我們的反應就是「他有這天賦,而我沒有」,或者,「哪有什麼樂趣」!

有時候,"拖延"是我們宣示獨立,爭取控制權,甚至報復的工具.當更有權勢的人物(上司,家長,更強勢的朋友、配偶)要求你做某件事情的時候,你表面上應承,內心卻充滿抱怨。或者,你認為這種小事微不足道,讓你去做根本就是殺雞用牛刀,或者你認為自己落入下風,內心的感受沒有得到強勢人物的照顧,或者你早就不滿對方的某些表現,因此一旦你找到這個機會,你就會通過拖延的手段來表明自己的重要性,或者報復對方。

《拖延心理學》讀後感

磕磕絆絆,斷斷續續終於把這本書讀完了,花費11個小時,看著自己做的31個筆記還是挺有成就感的,但實際上前前後後歷時三個月的時間,上個月就設定目標要把這本書讀完,但是回想一下,為什麼拖著沒有完成呢?結合上個月和這個月讀完這本書的經歷,我來分析一下。首先,我說本月讀完,但是沒有任何懲罰,而且沒有任何獎勵...

《拖延心理學》讀後感

六 拖延怪圈 階段一 剛接受到乙個任務時,這次我想早點開始 前天買的書,我要好好看 階段二 早點開始的時機被錯過,我得馬上開始 晚上看了電影,覺得自己沒有完成任務,心情低落 階段三 時間又過去了,你還沒有上手做事,我不開始又怎麼樣呢?一種不祥的預感取代了所有那些剩餘的樂觀情緒。a 我應該早點開始 回...

博弈心理學 讀後感

博弈心理學 讀後感 博弈心理學 讀後感 第 1 篇 生活中的簡單案例能說明深刻的道理。哈丁公用地悲劇 用一句話概括就是 公用品悲劇是指凡是屬於多數人的公共財產常常是少受人照顧的事物。鬥雞博弈 如果凡事一定要爭個輸贏勝負,那麼必然會給自己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在沒有更好的方法之前,示弱和妥協也許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