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煙雨》的境界

2022-04-30 15:39:20 字數 686 閱讀 6311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以《人間詞話》賞之。「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據說) 廬山美麗神秘的煙雨,錢塘江巨集偉壯觀的潮汐,很值得去觀賞一番。(如果)無緣去觀賞廬山的煙雨和錢塘江的潮汐,是會遺憾終身的。此兩句為有我之境。「廬山煙雨浙江潮」因對「我」的吸引更令人神往。

「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真的看到了廬山煙雨,錢塘江潮,卻又覺得沒什麼了。覺得沒什麼,並不是「廬山煙雨浙江潮」名不副其實,對其失望。而是看景的人境界變了——是入「無我之境,以物觀物,不著我之色彩」了。

從「有我之境」到「無我之境」要有乙個過程。「無我之境,人惟於靜中得之。」

也有佛家註解說,這首詩講的是乙個禪悟的過程。《五燈會元》卷17所載青原惟信禪詩的一段著名語錄:「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大眾,這三般見解,是同是別?有人緇素得出,許汝親見老僧」。這「三般見解」,指得是禪悟的三個階段,也即是入禪的三種境界。東坡此詩,正用此意。

境,指物鏡,也指心境。身處境中,境在心裡,心無邊,境無邊。

煙雨朦朧的是誰的情感

朝陽初現,街市早已人來人往。一眼望去,充滿著活躍之氣。相互之間,招呼不斷,熱鬧極了。只見一衣著錦衣的男子走來,原本喧囂的街市變得凝重起來,所有的人原本低著的頭都抬了起來,露出尊敬之色。男子走在街道上,心中的那種滿足使他異常興奮,但卻不喜露於面。眼光四處掃落,直到落到遠方一位女子身上,面露欣喜瞬轉到臉...

學習的境界

前幾天聽乙個講座,主講老師將個人能力大致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 學習前人的知識,培養自學能力 第二個層次,靈活運用所學知識 第三個層次 創造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的分類和我自己的一些感受頗為相似,但我卻沒能向老師這樣分得這麼清楚。記得小時候,包括從初中一直到高中,每次看到一些感到無法完成的事情就感到特...

婚姻的境界

乙個姑娘和乙個漢子成了家,姑娘的口味清淡,漢子無辣不歡。姑娘常去父母家蹭飯吃。一天,姑娘的父親做的菜鹹了些,母親一聲不響拿來水杯,夾了一筷子菜,將菜在清水裡盪一下後再入口。忽然,姑娘從母親細微的動作裡領悟到了什麼。第二天,姑娘在家做了丈夫愛吃的菜。當然,每乙個菜裡都放辣椒。只是,她的面前多了一杯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