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構漫談閱讀筆記一

2022-09-08 06:57:08 字數 1116 閱讀 6305

1.為什麼會產生架構?

想象一下,在最早期,每個人都完全獨立生活,衣、食、住、行等等全部都自己搞定,整個人類都是獨立的個體,不相往來。為了解決人類的延續的問題,自然而然就有男女群居出現,這個時候就出現了分工了,男性和女性所做的事情就會有一定的分工,可是人每天生活的基本需求沒有發生變化,還是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須品。

但是一旦多人分工配合作為生存的整體,力量就顯得強大多了,所以也自然的形成了族群:有些人種田厲害,有些人製作工具厲害,有些地方適合產出糧食,有些地方適合產出棉花等,就自然形成了人的分群,地域的分群。當分工發生後,實際上每個人的生產力都得到了提高,因為做的都是每個人擅長的事情。

在每個人都必須自己完成所有生活必須品的生產的時候,是沒有架構的(當然在個人來講,同一時刻只能做有限的事情,在時間上還是可能會產生架構的)。一旦產生的分工,就把所有的事情,切分成由不同角色的人來完成,最後再通過交易,使得每個個體都擁有生活必須品,而不需要每個個體做所有的事情,只需要每個個體做好自己擅長的事情,並具備一定的交易能力即可。

2.架構產生動力

(1)必須由人執行的工作(不需要人介入,就意味著不需要改造,也就不需要架構了)

(2)每個人的能力有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強項,個人的產出受限於最短板,並且由於人的結構限制,同時只能專注於做好一件事情,比如雖然有兩隻眼睛,但是只能同時專注於一件事物,有兩隻手,無法同時做不同的事情。ps. 雖然有少部分人可以左手畫圓右手畫框,但是不是普遍現象)

(3)每個人的時間有限(為了減少時間的投入,必然會導致把工作分解出去,給擅長於這些工作的角色來完成,見2,從而縮短時間)

(4)人對目標系統有更高的要求(如果滿足於現狀,也就不需要進行架構了)

(5)目標系統的複雜性使得單個人完成這個系統,滿足條件2,3(如果個人就可以完成系統的提高,也不需要別的人參與,也就不需要架構的涉及,只是工匠,並且一般這個工作對時間的要求也不迫切。當足夠熟練之後,也會有一定的架構思考,但考慮更多的是如何提高質量,提高個人的時間效率)

3.總結:

架構實際上就是指人們根據自己對世界的認識,為解決某個問題,主動地、有目的地去識別問題,並進行分解、合併,解決這個問題的實踐活動。架構的產出物,自然就是對問題的分析,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案:包括拆分的原則以及理由,溝通合併的原則以及理由,以及拆分,拆分出來的各個部分和合併所對應的角色和所需要的核心能力等。

架構漫談 閱讀筆記(一)

我先談一下我對於架構的理解吧 其實也是老師上課的時候提到的 就像最早期社會我們乙個人就可以完全獨立生活完成衣食住行所有事情,隨著需求的增加,比如說人類延續,人們開始群居。接下來人們發現各自有各自的長處,有的人種田厲害,有的人製作工具厲害,有些地方適合產出糧食,這就導致分工,各自做擅長的事情。由於每個...

《架構漫談》閱讀筆記

在每個人都必須自己完成所有生活必須品的生產的時候,是沒有架構的 當然在個人來講,同一時刻只能做有限的事情,在時間上還是可能會產生架構的 一旦產生的分工,就把所有的事情,切分成由不同角色的人來完成,最後再通過交易,使得每個個體都擁有生活必須品,而不需要每個個體做所有的事情,只需要每個個體做好自己擅長的...

《架構漫談》閱讀筆記

架構漫談是由資深架構師王概凱執筆的系列專欄,通過對其閱讀,我從中逐步認識到了什麼是架構,怎樣做好架構,軟體架構如何落地等內容。一 什麼是架構 在軟體行業,對於什麼是架構一直有很多的爭論。事實上,架構在軟體發明時的n多年以前,就已經存在了,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建築上。架構產生的五個動力可以概括為 由個人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