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誇大了的失敗經驗,無非是變相的成功學

2022-09-28 15:54:07 字數 3287 閱讀 3932

誠然,我同意失敗這玩意兒程式設計客棧是個好東西,人不可能不犯錯誤,公司也不可能永遠成功,乙個人在失敗面前的反思,乙個企業從失敗中總結,對個人,企業以及他人的發展都會有不言而喻的意義,然而古往今來,人們往往偏重對成功經驗的吸取,而疏於對失敗教訓的探尋。從這個角度來說,正確對待失敗比正確對待成功更有意義。

馬雲爸爸曾經在《贏在中國》上不止一次講過:不要迷信成功學,要多看別人的失敗經歷。甚至在湖畔大學的開學典禮上指出:湖畔大學跟mba巨大的差異,那就是我們在這兒學習別人是怎麼失敗的。

我第一次接觸比較正規的失敗學,是吳曉波老師的《大敗局》,當時我還在上大學,當時我就覺得吳曉波老師寫的深刻,對企業失敗的反思很徹底,甚至覺得這本書是企業家們床頭必備的一本書呀,每天有事沒事翻一翻,提醒自己不要犯錯。

後來在創業公司工作時候,又重新翻了翻這本書,也發現了乙個特別有意思的現象,這些失敗的人當中,又有幾個在失敗後東山再起的呢?在各位的印象中,也許只有史玉柱乙個吧。

吳曉波老師在書裡闡述的失敗原因難道這些企業家自己不知道?都是採訪資料整理的,很多都是創業者自己口述的,那麼他們的深刻反思肯定要比書中更加透徹。除了那些鋃鐺入獄的,失敗了的前輩們真的沒有資源再東山再起?

1998 年,記者方向明出了一本書叫《研究失敗》,記錄了一批民營企業失敗的全過程。而他的編輯說,方向明的稿子,「是蘸著血寫出來的」。好的失敗研究,首先要廣泛收集資訊,要多角度去驗證,去「磨」採訪物件;其次是記者要有很好的信譽,這樣採訪物件才能信任你;第三,記者還要是「積極性、建設性的研究」,而不是單純揭露和對抗。

所以我們會發現,研究了那麼多失敗的案例,仍然做不好一家企業,為什麼呢?其實很簡單,無論是商學院的教授,記著的報導還是大咖的分享,失敗的經驗大家就是講講場面話,真正失敗的原因可能就沒那麼簡單,不願公開的內幕細節,也是大家心照不宣的潛規則罷了。

這就是我們研究失敗學的怪圈之一。

現在的氛圍更加讓我覺得大家在盲目的追捧失敗,一而再再而三的誇大失敗經驗,不止一次的和網際網路圈內人士交流,每每就提起,哪個哪個死在了哪個上面,套用的理由無非是創新力不足,細分市場不明確,沒有認知到需求點在哪兒。

對,你們說的都對,但是我就是不聽,能咋的。

研究失敗本來是好事,別人走了哪些彎路以後可以不走,但不是紙上談兵和裝逼的代名詞,分析某某企業失敗案例頭頭是道,一大串總結顯得你見解深刻;不少創業失www.cppcns.com敗的人甚至給自己乙個title:連續創業者;某些企業甚至招高階管理上有一條,有失敗創業經歷的人。

本來應該靜下來心來研究的一門科學,卻被浮躁的人們所綁架。

馬雲為了推行自己的「失敗教育」,創辦了湖畔大學。馬雲不止一次表示退休後會寫一本書,叫《阿里巴巴的 1001 個錯誤》。經歷過大起大落的史玉柱是這樣反思失敗的:人在成功時候總結的經驗往往是扭曲的,在失敗時候總結的教訓往往是最真實的。失敗的時候要認真總結,避免頭腦發熱。

大佬們說的很對啊,在大佬們放個屁你們都能追成熱點的年代,他們口中失敗已經脫離了他們本身想要傳達的意思,本意是好的,但是失敗教育歸根到底還是依賴於那個總結反思的人,而不在於從誰的口中說的。

也比較有意思的程式設計客棧是,這些成功大佬們的失敗學卻要他們的成功做背書。

中國90%的創業企業會失敗,如果你沒有成功過,你的失敗故事就沒有人聽,你如果中途一直默默無聞最後失敗告終,你失敗的經歷也沒有人關心。但是一旦你成功了,你的失敗就是你巨大的「財富」,甚至可以有資本裝逼了,你可以像馬雲一樣:我人生中最大的錯誤就是建立了阿里巴巴。

這就是我們研究失敗的怪圈之二。

我們把問題回歸到失敗本質,失敗的社會地位真的這麼高麼?失敗和成功之間是不是有必然的聯絡?《出奇制勝》這本書裡面講述的案例,帶給了我很多的思考和感悟。

2008 年, 4 名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對1975~ 2003 年美國創業者的歷史資料進行了研究。他們的目的是想看看經歷過生意失敗的創始人在後來的創業上表現如何。他們是否已經從過去的失敗中汲取了教訓?研究人員將兩類企業家的失敗案例進行了對比,一類是成功將企業帶到上市的創始人,另一類則是以前從未創辦過企業的創業者。

結果證明,在調整了統計誤差範圍之後,有過失敗經歷的企業家未必就比一輩子從未經營過企業的人做得更好。指望在把一家企業搞砸之後突然就能在商場上叱吒風雲了,這跟你因為輸了第一場比賽就覺得第二場能贏沒太大區別,都不太著調。

根據這項研究,另一方面,成功的企業家卻有50%的可能性在二次創業中取得成功。你勝利的次數越多,你就越有可能再次勝利。

2011 年,創業指南針(startup compass)公司研究了 3200 家初創階段的科技公司,得出的結果是一致的。「對於具有很高市場風險的軟體公司來說,」研究人員比約恩赫爾曼解釋說,

「不確定性實在是太大了,以至於你從上一家公司獲取的經驗,都不一定能對第二家公司的實際成功起到顯著作用。」

創業成功本就是小概率事件,失敗是大概率事件,如果創業失敗真的和成功有必然的因果關係,那麼我覺得只要天天喝雞湯,你就能走上人生巔峰迎娶白富美了。反而你之前的成功經歷卻給你在行業留下了口碑,增強了自信,為下一次的成功做好了鋪墊。

所以,這樣看來,吃一塹長一智,失敗乃成功之母這樣的話,其實還是要辯證去看的,別陷落在雞湯裡無法自拔。

這就是這就是我們研究失敗的怪圈之三。

在《出奇制勝》這本書中有個心臟搭橋手術研究中,有乙個有趣的發現:如果一名醫生自己開始手術失敗了,那後面會弄得更糟,而新醫生一開始就成功了,則後面成功概率會更大;如果醫生旁觀了自己的同事在手術上失敗的經歷,那麼他自己接下來的手術成功率就會提公升;而如果是旁觀了同事成功地完成手術,成功率卻沒有得到提公升。

也就是說,別人的失敗有助於自己的成功;別人的成功無助於自己的成功。自己的失敗和自己的未來成功並沒有必然的聯絡,而自己的成功卻能有助於未來的成功。

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從生存本能來說,自己失敗了,自己更願意為自己尋找外部原因,因為我們需要讓自己以後心安理得的活下去。而我們在看別人的失敗時候,卻會更加客觀和理性。

所以,我們應該怎樣正確的對待失敗呢?

其實,這個世界上本沒有成功失敗可言,失敗和成功只是我們在漫長的人生路上,給某個階段打上的標籤而已,而這對標籤,不過是大家閒的蛋疼滿足茶餘飯後談資和總結發明的詞彙而已。你不論作為創業者,還是簡簡單單只求歲月靜好的普通人,只要有了想法和念想,可以去嘗試,在嘗試的路上不斷覆盤,不斷迭代,不斷優化,不斷行動,實現乙個個小的目標。如果非要給失敗下乙個定義,那就是放棄。

你可以推崇失敗學,你可以從別人的失敗中去汲取教訓,但是無論怎樣www.cppcns.com,關鍵是你這個人對待失敗的態度以及後期採取的行動才是至關重要的。

失敗是個好東西,我們要尊重他,但不要神話他,迷信他。

注:文中案例及其結論節選自shane snow《出奇制勝-在快速變化的世界如何加速成功》

關於作者

大城小胖,網際網路金融高階產品經理,堅持從商業,人性,資料三維一體審視網際網路,歡迎交流。

本文標題: 被誇大了的失敗經驗,無非是變相的成功學

本文位址: /news/comment/16464.html

被神化的架構和被誇大的CTRL C CTRL V

為什麼我想談談架構,和 的複製貼上這兩個話題呢,主要是前幾天看到一篇文章提到這兩個話題,在這裡想談談我的一些看法。很多新人,都很談架構,好象貼了架構這個標籤就顯示高檔似的,把設計模式當作聖經,實在可笑。做架構,不是捧著書,然後閉門苦思就能想出來的。架構,說穿了就是解耦,把變化的東西抽離出來,這個是它...

創業的目的是什麼?無非是IPO或者被收購

偶讀酷溜ceo李善友的部落格 漫彈網際網路 讀到這句話感覺頗有道理。創業的目的是什麼?無非是ipo或者被收購。相信會有很多人不贊同這個說法,都會覺得太功利 太直白。但是請目前正在創業的朋友們根據你們的現狀仔細思考一下你會發現確實很有道理,當然還有一種說法就是賺更多的錢。大部分創業者在決定創業之前都不...

C 顯示被hide了的form

在form1中加入 form2 frm new form2 frm.owner this this.hide frm.show 在form2中加入 this.owner.show 可以定義form1為form2的parent,如在form1中加入 form2 frm new form2 fr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