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開創業九大陷阱

2021-04-12 21:18:42 字數 1741 閱讀 2378

這趟西北之行,我就帶了一本《避開創業九大陷阱》,它的英文名是a good hard kick in the ass: basic training for entrepreneurs,如果直譯,就是衝著創業者屁股上的狠狠一腳 ;)

路上邊行邊看。我全職做大成天下已經超過 7 個月了,仔細想來,這中間犯過不少錯誤,至少作者的這幾腳,踢中我了,我不得不推薦一下這本小書。

★ 觀點:你並不了解客戶

☆ 收穫:從建立公司到現在,我一直以為有多年的安全服務、整合的操作經驗,並且和不少客戶保持著比較好的交流,理所當然我是了解客戶的。可是仔細想來,我只是了解了「朋友」的想法,而不是「客戶」的想法,更不是「市場」的趨勢。而且,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以前的經驗和結論隨時會變化,現在對這些「變化」的跟蹤不夠。

★ 觀點:不要一心打造暢銷產品,要盡快進入市場

☆ 收穫:既然我們力求把握的是一部份細分市場,就沒有必要從一開始就求完美,而是要在使用者那裡找到需要修正改進的點。

★ 觀點:通過 4 個步驟找到最佳合作夥伴

1、制訂解決客戶問題的整體解決方案。你能提供什麼,你的合作夥伴需要什麼?

2、確認誰是產品或服務的理想提供者。

3、闡明乙個問題:合作經營對合作夥伴有什麼好處?

4、要像尋找重要客戶一樣熱情去尋找合作夥伴。

☆ 收穫:我們需要考慮合作策略中的一些問題:

1、與我們合作對合作夥伴有什麼價值?

2、我們需要哪些合作夥伴?完成完整的價值鏈還需要哪些型別的產品或服務團隊參與?

★ 觀點:臨界點

初創階段必不可少的價值臨界點——兩件大事:

1、市場確認、市場確認、市場確認。

2、驗證自己的企業模式是否能夠創造效益。

☆ 收穫:

1、臨界點是乙個很有幫助的概念,需要利用這種思考方法來確定公司目前的幾個「坎」,並考慮需要哪些資源才能跨過這些坎。

2、要贏得客戶群體的認同,不要僅僅給潛在客戶進行產品演示,而需要站在客戶的角度,設法讓客戶理解,這樣一款產品能夠營造成什麼樣的解決方案,能夠為他帶來什麼樣的投資回報……這樣的展示和交流才是有效的。

★ 觀點:如果商業計畫不重要,那麼什麼重要呢?工作!

1、組建乙個強大的團隊

2、調動你所有可用資源去開展市場確認

3、找到能夠解決你的客戶最頭疼的某些問題的方法,並制定出快速打入市場的策略

4、算出你需要的資金

☆ 收穫:有多少問題我們還沒有答案?!雖然從公司建立到現在,我們一直沒有與 vc 接觸過,甚至暫時還沒有接觸的慾望,但是這些問題,我們自己是需要有答案的。

★ 觀點:不能靠別人銷售!剛起步公司的 4 種銷售模式

1、直銷

2、原始裝置製造商(oem)型銷售

3、諮詢服務型銷售

4、遠端銷售

☆ 收穫:我們強烈意識到目前公司的人員結構有明顯缺陷,就是少了銷售這條腿。如果有銷售高手有好的思路,願意共同創業,我們願倒履相迎!

★ 觀點:大公司也要像新創企業那樣開展業務

1、為了守住成果還是為了不斷成長?

2、將精力用於解決客戶的困難!

☆ 收穫:啟明星辰和綠盟科技目前都相當優秀,但我覺得他們的確也都是處在創業階段的公司。

1、創業到了一定階段,可能傾向於「守成」——我們已經取得了如此的成功,讓我們不要打破現狀,維持住現有的市場份額——實際上,對小企業來說,因為沒什麼可守的,純取攻勢,守是守不住的,只有不斷創新。

2、企業的高層、中層管理者清楚客戶的困難是什麼嗎?基層呢?如果做一次公司內部的調查,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如果大家都清楚客戶的困難,那麼,大家的精力是往乙個方向使的嗎?

怎樣躲開創業陷阱?

在度過了啟蒙期的中國市場繼續創富,單單膽大心細恐怕是沒得大把鈔票了。想富得流油,除了找準賺錢的新行業,最重要的或許就是認清路上埋伏的陷阱了。那些陷阱睜著大大而充滿內涵的眼睛,正痴情地守望著你 而你,躲得開嗎?陷阱一 短視老闆短命店 因為中國曾經缺乏創富的環境,所以我們的企業家就像個被帶進燒餅店的餓鬼...

教你避開筆記本售後九大「經典錯誤」

經典錯誤四 忽視 免費上門 細則 案例回放 人物 張燕 職業 教師 張燕在2008年11月買的方正膝上型電腦,購買時方正銷售人員稱 這台電腦提供了1年免費上門服務,使用時出現了問題,你只要乙個 我們就會馬上派人上門解決問題,張燕很放心地買下了這台電腦。2009年2月,張燕在使用電腦時,系統總是頻繁重...

創業者難以規避又必須迴避的三大陷阱

創業難,卻難以阻止眾多的創業者前仆後繼,原因不僅在於創業成功後令人炫目的成就,也在於創業過程同樣令人生豐富多彩,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創業,畢竟充滿艱辛,前不久遇到一位大學的同窗,從美國回來建立了一家半導體公司,在上海幾個人租一套三室一廳的創業起步,一年開發出產品,第二年搬進一套大一點的民宅,至今四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