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化建設在管理上的「代價」

2021-05-22 22:12:20 字數 1521 閱讀 2921

筆者近日與在世界500強高科技製造型企業供職的一位finance analyst聊天,她主要負責disbursement這塊。出於我和她工作中的共同點,我饒有興趣地跟她**一些關於支付的問題,當然她focus on業務處理,我focus on電子流程。其間,我向她假設了一種情形:

「假設出差在外的你應當地分公司一位銷售的請求,給他協助一些事宜,由此你發生了本不該屬於你的部分差旅費(如taxi等),而你回來報銷的時候,連同這部分費用一同填進了差旅費報銷申請單,而實際上這筆費用在成本核算的時候應當列帳至那位分公司銷售所在的部門。」

她的回答很精簡:

「首先這種事情發生的概率很小,我們全球2萬職員的公司,每年也不會發生超過5次;其次,只要是公司內部的賬務,因為核算物件不同,會計自然會做處理。我們只要雙方把確認的費用以郵件cc給會計便可。」

我想這麼簡單的乙個問答來回是否能夠給我們搞資訊化建設的同仁一些啟示呢?至少我在那晚想了許久而不能入眠。筆者做企業資訊化應用也已經有10年了,對企業資訊化諮詢、設計、實施過程可謂深入根基,從中目睹了甲方客戶那呼天不應叫地不靈的痛苦,更切身感受了乙方開發實施人員那種「對牛彈琴」似的絕望。這種資訊不對稱(asymmetric information)導致了資訊化建設在管理上的「代價」。以下我就來細述一下這種「代價」的根源以及償付方式

「代價」的根源:資訊化對傳統流程的變革力被使用者過高估量和期望。對於一些偶發事件或特殊事件,資訊化系統不具備完全操控效力,而使用者卻認為只要有存在可能,系統就要有相應的解決機制。如此一來,系統的規範性受到了某些特定管理要求的限制,使得系統業務邏輯變得不再清晰一致。其實,縱觀大小系統,一旦由於某些特殊管理要求而引起的二次開發或改造,造成的結果其實未必是系統功能的完整性,而是系統邏輯的模糊進而引起的後台資料規範性的影響以及業務邏輯冗餘;另一方面,在使用者實際使用過程中,也未必帶來較好的體驗,因為我們的使用者在不同的職位僅僅是business operator,而非專業的computer operator,為了某乙個偶發事件而去多了解乙個控制項乃至乙個模組的使用,對資訊化的應用未嘗是件好事。

「代價」的償付方式:尊重普遍性。這五個字看起來很簡單,其實在產品設計和專案實施過程中並不是做的那麼完好,尤其是後者。後者當屬於專案管理的範疇,我們說要追求客戶滿意度、專案進度、成本控制等等,在真實的專案管理過程中,最常面對的還是專案邊界問題,而邊界問題恰恰是「代價」所為。筆者本人親歷過多個集團性專案的管理工作,也遇到過類似的問題,最終都得以一一解決的關鍵所在就是償付了這些「代價」。回到最初的那場問答,對方的費用報銷系統就是因為尊重了業務普遍性,才使得我們的資訊化建設者不必為了迎合某個偶發的case去營造所謂的「完整」的系統。自動或批量生成的憑證已經大大減少了會計的憑證錄入工作,會計為了某個偶發的特定費用做一筆會計調整錄入工作又何妨呢?事實上,我們的專案經理、產品經理都需要引導客戶去尊重普遍性,因為系統畢竟是管理附屬品(management accessory),而不是man-minded machine。我們再去看看sap、oracle erp、hyperion……,它們何嘗為那些「代價」妥協呢?

資訊化建設的誤區

資訊化建設的誤區 誤區之一 預期過高與太過悲觀 一方面,各單位或公司在上資訊化專案之初,都會預期過高,認為上了一套系統就萬全了,所有問題就都解決了 其實,這是乙個很大的誤區。當然好的系統有助於提公升管理的水平,有助於科學機制的執行,也有助於創新活動的開展。但無論多麼好的系統,都不可能替代人的工作。指...

醫療行業的資訊化建設

現代的網際網路醫院是應用網際網路等資訊科技拓展醫療服務空間和內容,構建覆蓋診前 診中 診後的線上線下一體化醫療服務模式。這些業務場景面向網際網路,對傳統it部署帶來了挑戰 一是網際網路安全難以保證 抵禦黃牛的攻擊,保證醫療資料的隱私安全,保證應用持續提供穩定的服務是首要內容。2018年3月期間,報導...

企業資訊化建設

企業資訊化實施基本前提 1 企業戰略需要 2 公司領導高度重視 1 調研企業內部基本資訊 1 軟體情況 人員素質 培訓問題 2 硬體情況 網路 計算機配置 基礎設施 3 現有資訊化狀況 涉及整合問題 2 根據基本情況進行選型 1 若企業具備基本條件,即良好軟 硬體基礎,將大大減少實施阻力及投入。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