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與失敗 《異類》讀後感

2021-06-22 21:25:55 字數 1357 閱讀 9650

看完《異類》,才知道成功不是想象中那麼簡單。

知道這本書是因為那個一萬小時定律,這個定律大概是說 乙個人只要堅持專注於某一領域有一萬個小時,那麼他就能成為該領域的專家。這個理論給了我信心,我只要堅持十年,說不定就可以完成自己夢想,相對於整個人生來說,十年的時間並不算多。兩天時間斷斷續續看完,改變了我對成功的看法。

開篇講到馬太效應,凡是有的,要加給他,交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因為此話出自《新約 馬太福音》,所以該效應被稱為馬太效應。舉個簡單好吃的栗子,越優秀的學生越容易獲得更好的資源,從而變的更優秀。作者先是講了優秀球隊隊員出生月份的關係,揭示了成功其實和出生月份有很大的關係,這很大程度取決於該地區的選拔時間,也許在中國你會發現,高考考的好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在高考幾個月出生的。推而廣之,講到了計算機時代非常成功的一些人,比如比爾蓋茨 比爾喬伊 賈伯斯 ,揭示了他們的成功和機遇有關,正好他們出生的年份都是在上世紀65年左右,他們的成長正好在計算機發展的浪潮上,現在看今天那些網際網路的大佬,不都是站在網際網路的浪潮上才起家的嘛! 如果他們沒有生在這個時代,他們的名字也就不會為大家所熟知。

然後就是很出名的10000小時定律了,書中指出:「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只要經過1萬小時的錘煉,任何人都能從平凡變成超凡。」他將此稱為「一萬小時定律」。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需要10000小時,按比例計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個小時,一周工作五天,那麼成為乙個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五年。這就是一萬小時定律,也是書中的核心觀念,這很符合中國熟能生巧的說法。

我們普遍的看法是,聰明的人肯定比較有出息,此書揭示了這個誤區。也許你想在某一領域獲得一定成就,首要條件就是你不能太笨,但是否越聰明越好? 其實不然,書中講到,愛因斯坦的智商是150,世界上智商比他高的大有人在,但可以說幾乎全部的人獲得的成就遠不如他。智商越高,帶來的優勢也就越不明顯,類似邊際效應。 書中舉了大量的例子來說明智商不是成功決定性的一環,但正常的智商確是必不可少的。書中講到幾個智商非常高的人,但其一生也沒多少成就,通過大量的資料調查顯示,即便乙個人有很高的智商,其未來的發展也會很大程度上受父母、環境的影響。在我看了,環境的影響才是最重要的。

第一部分將的成功,那麼第二部分講的就是失敗了。成功的人都是一樣的成功,失敗的人各有各的失敗。書中再次舉例,失敗有時候就是各種小問題的積累,量變引起了質變。並且再次說出了環境的重要性,這恰好與我們傳統觀念中的「逆境出人才」相悖。我想可能的原因是這樣,逆境中出的人才往往被大家作為新聞,甚至是飯後的談資,讓大家更為熟知,因此給大家一種逆境中出的人才多的心理。

書中提出成功的三個要素為:環境,個人努力,機遇。而在我們傳統掛念中,往往將努力放在了第一位,而忽視了環境。中學時候,我們拼了命想考乙個好學校,不久是看重好學校有好的環境嗎!現在很多父母,只知道督促自己的孩子努力,但自己卻起不到榜樣的作用,整天無所事事抽菸酗酒,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如何成長!!

成功與失敗 《異類》讀後感

看完 異類 才知道成功不是想象中那麼簡單。知道這本書是由於那個一萬小時定律。這個定律大概是說 乙個人僅僅要堅持專注於某一領域有一萬個小時,那麼他就能成為該領域的專家。這個理論給了我信心。我僅僅要堅持十年,說不定就能夠完畢自己夢想,相對於整個人生來說,十年的時間並不算多。兩天時間斷斷續續看完,改變了我...

《誠實與信任》讀後感

前幾天,我們學習了 誠實與信任 這篇課文。讀完文中的故事,我不禁思緒萬千。其中,最讓我有感觸的是小紅車車主的一句話 不,人與人之間還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你給我留下了誠實與信任,這比金錢更重要。上幼兒園的時候,爸爸 媽媽,還有老師就給我講過 狼和小羊 的故事,講 長鼻子 匹諾曹的故事 讓我明白 誠實...

《黑客與畫家》讀後感

閱讀不僅僅幫你拓展思路,改變思維習慣,還會豐富與別人的談資 黑客與畫家 這本書的作者是乙個優秀it人,這是乙個程式設計人員寫的一本和程式設計沒什麼關係的書,但處處流露出與大部分人不同的思想,我想去看看 當然,這本書的作者有在他的行業裡面有多少的讚譽,我並不是很在意,我很好奇這本書的內容,只有乙個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