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站立會議的實施要點

2021-08-25 04:07:56 字數 1773 閱讀 2578

昨天在東莞客戶封閉開發的現場,觀察了乙個產品開發組四個小組實施站立會議的情況,分析了他們執行的優缺點,對如何執行站立會議,如何獲得站立會議的成功進行了再次歸納總結,要點如下:

1 任務的分配與領用

i)任務的責任人要明確;

ii)任務的顆粒度小於2天;

iii)如果有的任務顆粒度實在無法拆分到2天以內,則需要設定中間的檢查點;

iv)任務的完成時間要明確;

v)任務的完成標準要明確;

vi)任務識別的要盡可能完備,不要在過程中增加很多遺漏的任務。在識別任務時,團隊中的各個角色都要參與,要充分討論。

vii)增加、修改的任務要增加小貼紙明確地在看板中標識出來,這些任務可以採用不同顏色的貼紙標識出來。

viii)高層經理不要越級直接給團隊成員下達任務。

2 任務的完工檢查

i)不能只靠責任人匯報說完成了就認為任務已經完成了,應該有檢查,如果是編碼,則要通過了規範符合性的檢查、工具的靜態檢查、人工的**走查或單元測試,並通過客戶代表的確認,如果是編寫文件,則應該通過了評審,如果是預研,則應該展示了預研的結果。

ii)要區分任務的完成與需求的完成。需求的完成需要多個任務完成的支援,不但要跟蹤任務的進展,也要跟蹤需求的進展。如果不是採用迭代的模型,而是採用瀑布的模型,可以定義乙個任務進展的內部準則,比如對於乙個use case,如果需求定義完成,則任務這個需求完成了10%,如果詳細設計完成,認為這個需求完成了30%,如果**完成,則認為任務完成了50%,如果單元測試通過,則認為這個需求完成了70%,如果系統測試完成則認為完成了100%。

3 進展的跟蹤

i)採用燃燒圖標識每個小組的進展,每天站立會議完成後更新燃燒圖。

ii)採用燃燒圖標識整個產品開發團隊的進展,可以每天或2天等更新燃燒圖。

iii)每個小組、整個產品的進展都要及時跟蹤進展。不能關注了區域性,忽略了整體。

4 站立會議

i)每天定時、定地開站立會議,不需要事先通知;

ii) 在站立會議上每個人當且僅當回答3個問題:

昨天完成了什麼?

有什麼難題需要別人幫助解決的?

今天做什麼?

iii)在匯報每個人的進展時,不需要匯報是如何做的,將要如何做。

iv)需要別人幫助的問題在會後單獨討論

5 小組長

i) 主持會議,確保每位組員發言時不能跑題;

ii) 可以點評、提醒每個人的工作,但是一定要簡短點評;

iii) 如果對總體情況進行總結,一定要簡短。

6 會議紀律:

i) 不能遲到,如果遲到就懲罰之;

ii)只有乙個聲音在發言,不能乙個人在發言,其他人在開小會;

iii)非本小組的成員,可以旁觀,不需要發言;

iv)不能中途有人退席,有的人匯報完自己的進展後,就退席是不允許的。

7 物理設施:

i) 站立會議時一般要有白板,在白板上貼上的是本專案組的任務狀態:未開始的任務,進行中的任務,中斷的任務,完成的任務。其實也有一些敏捷的工具,可以電子化sprint backlog,但是還是不如物理的白板更有視覺的衝擊力。

ii) 白板的面積要大,如果所有的任務不能在白板上貼下,則可以只貼本次迭代的或最近一段時間的,比如2周的。

iii) 如果白板面積不夠,可以不用貼紙,手寫任務。

iv) 貼紙容易掉,可以用小磁條粘在白板上或不幹膠

v)限於辦公環境,每個小組的站立會議可以錯開時間開。

8 其他注意事項

i) 一定要當面開會,不能郵件替代站立會議;

ii) 一定要每天開會,每天跟蹤專案的進展;

iii) 不需要整理會議紀要,除非有其他目的;

軟體開發中,站立會議的必要性

筆者經歷過大到600人 小到20人的專案團隊,很多團隊中會引入敏捷尤其是scrum實踐,其中乙個重要的實踐是站立會議,遇到過團隊成員抱怨站立會議浪費時間,甚至在有些團隊中leader也持這種觀點,最後堅持不了幾次就不了了之了。那麼,站立會議 甚至說敏捷 是否有必要呢?我很能理解團隊成員抱怨站立會議浪...

試行每日早上站立會議的一些感受

在敏捷開發中非常推崇進行standing meeting,強調面對面的交流勝於文件。在最近的工作中發現,有些成員對自己工作不明確,而我又是不定時的詢問,往往導致問題出現到有解決方案的時間不能控制,自己也覺得安排很亂。因此,我就把這個敏捷實踐加入到我們的日常工作中來了,僅僅試行了半個月,效果感覺非常明...

專案中站立會議和故事牆的那些事兒 敏捷開發

專案組一直在推敏捷開發,但發現乙個關於每日例會的問題。場景 有時大家比較忙時,主持人會乙個個去詢問團隊成員工作狀況。問題 不應該有個主持人,這會導致主持人過於繁忙,而其他人投入度降低 只關注自己的問題 建議每人個人主動去講解自己的工作和計畫,主動,自發和自組織,這才是關鍵 最糟糕的是,主持人挨個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