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D實踐分享

2021-09-13 12:18:39 字數 3999 閱讀 4429

gtd實踐分享

關於我的寫作

時間管理簡史

混沌期初見workflowy

擁抱gtd,擁抱org-mode

任務型別的思考

臨時性緊急任務

臨時性非緊急任務

scheduled任務

deadline任務

repeat任務

maybe任務

哪些任務需要記錄耗時

是的,我又來了。現在幾乎一周可以出一篇文章,閒暇裡我也想過這個問題,也獲得了一些結論。

關於寫作時間:對我來說,寫作已經不需要消耗多少時間了,因為我在電腦前坐下寫作之前,文章的內容和大體框架實際上已經完成了,這只是乙個再現的過程,或者把之前整理的思路重現的過程。是的,寫作其實是走在路上完成的。

關於寫作目的:現在寫作的目的已經完全不是我預想的目的了。最開始的想法是可以幫助他人,但是寫作這件事已經擺脫了我的設想,朝著自定的方向發展了。他想做什麼呢?

以前跟小郭出去逛街,不像真實意義上的逛街,不重在吃和買,倒像是一次長談。我們一邊走一邊討論生活,交換價值觀,很多思想也都互通有無。我喜歡這種交流。

而現在的寫作,更像是跟自己進行的一次長談。平時很少有機會可以靜下來跟自己聊聊,現在有了一段跟自己交換思想的時間。當然也是跟看到這篇文章的人交流,當然,交流的目的還是互通有無,不問對錯,只需要了解。從這一點上來說,寫作是自私的。

其次呢,寫作更是一種學習的途徑。我看很多人的技術部落格或者文章,都是對過去的一些事情的總結。我現在寫作並不是對過去的總結,或者在必要的時候總結過去只是為了更好地梳理以幫忙到現在或未來。每當我想學習乙個新東西的時候,就會在日程上安排乙個寫作計畫,制定乙個deadline,積累素材的過程實質上就是乙個學習的過程。

關於第二點,劃下重點, 寫作不是總結

。在寫作的過程中,我還會有一些額外的收穫,比如在寫作這篇文章時,在希望有乙個手機全域性軟體可以作為gtd收件箱的時候,我想到了閃念膠囊,但是由於蘋果的封閉性,市場裡只能找到一些拙劣的替代品。雖然錘子科技17年有說ios版在開發中,可以已經流產了。

一句話,如果想學習某個東西,就制定乙個寫作計畫(思想)或者做乙個成品的計畫(技能)吧!

學生時代並不需要管理時間,時間都是被學習管理好的,明明白白。

到了大學的時候,也不太需要管理時間,想做什麼做什麼,想做的不多,時間倒挺多。

這段時間我稱它為混沌期,或者叫被動管理期。一直延續到工作以後。

工作以後,時間安排的重要性就慢慢體現出來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cover的事情越來越多,而精力又越來越少,不得不將自己的時間管理起來。

時間管理,其實是精力管理。

工作以後,我們或早或晚地會意識到計畫的重要性。它可以指導我們時間或精力的分配,不至於因為事情太多感到茫然無助。而且在匯報工作時,也有乙個好的參考。

最開始我是記在文字裡的,一天一記,定時總結(大部分時候都感覺總結沒必要,就直接跳過了。走到某天意識到遺失了一批最有價值的寶藏 :p)。

ps: 剛才突然意識到很多人為什麼用:-p而不用:p,因為:)在編輯器裡的括弧會匹配到左括弧我的天。

後來,認識了workflwy(好像是小金推薦的),瞬間被它的簡潔和優雅打動。我甚至極度迷戀到以為可以用它來管理我的整個後半生。

最初使用的過程中,除了載入會有點慢,沒有發現其它的問題。我至今都不明白,zf做的這些「努力」到底是為了什麼。

不過在後來的一次更新中,登入後資料怎麼都載入不出來。跟開發者反饋後,經過複雜的五步操作,解決了這個問題。後來這類問題又反覆了幾次,最終決定解除安裝。

在寫這篇文章前又試了一下,還沒有恢復,也可能是手機快取的問題。不過我不想再把自己的精力浪費在別人反覆出現的問題上了。這時候,我意識到純文字管理的便捷性,這是我使用org-mode的乙個重要原因。

不過,gtd才是解決時間管理的真正方法。

由於我寫作大多是在閒暇時間完成的,所以習慣用手機構建,workflowy類軟體多終端同步,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注意,workflowy適合整理思路,不應該被用來做時間管理。

這是我在換到蘋果全家桶後非常喜歡的一款軟體,它簡單,開箱即用,支援多終端。

甚至我嘗試過用它做todo,不過在做todo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堆bug,皆因它自動把todo條目轉換成圖形導致。這讓我再一次意識到純文字的重要性。其實轉換不是問題,但是操作的一定要是文字,否則出了問題就是單向不可恢復的。

如果你沒用過gtd,我要說明一點的是,它不止是todolist。

這一點值得被反覆強調,它不止是todolist。

為什麼要單獨提收件箱,因為org-mode裡的gtd已經很完整了,經過少量的配置就可以高度可用。剩下的問題只有,如何跟外部打通。最為關鍵的就是,用什麼來做收件箱?

如果使用org-mode,電腦端已經毫無疑問是remember命令,但是手機端呢?當我們離開辦公場所,離開家,只有乙個手持裝置時,如何快速記錄臨時的想法呢?

我現在仍然堅定的認為,閃念膠囊,或者說閃念膠囊之類的設計,是最理想的收件箱。

我嘗試過使用notes來做收件箱,但是效果並不理想。開啟notes需要很多的思考,它不是「不假思索」的。而且手機上的回車和電腦上的回車有天壤之別,電腦上的回車跟其它鍵是一致的,但手機上的回車跟字母鍵(在人的直觀感覺上)是分離的,而且回錯了要刪除,刪除鍵也是分離的。

退而求其次的方法是使用乙個todo工具或者workflowy類工具。

就我個人的思考,任務分很多種,每種任務的處理方式是不一樣的。

對任務型別的分類,是這篇文章中思考密集度最為集中的地方,也是這篇文章指導我要思考的點。

任務的分類並非嚴格按照重要緊急四象限排列,在gtd的實踐中,我發現它們之間有些許不同。所以我決定先忘記四象限,按照gtd的思路整理一下。

此類任務可能會打斷我們當前的狀態,需要立即去執行。

比如剛才我在寫作的過程中,突然外賣到了,門鈴響了。這就很緊急,如果我不給他開門,中午就沒飯吃了。

此類任務也會打斷我們的狀態,但是由於不緊急,可以將它加到收件箱,然後快帶恢復到之前的狀態。

它會耗費我們一定的精力,但是不多,包括兩方面:一是任務細節的溝通,二是加到收件箱的操作。所以為什麼我很重視收件箱的設計,因為它是保證我們可以快速恢復到正常狀態(之前狀態)的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環。所以收件箱最好是全域性的,是可以一鍵喚起的。

這類任務當我們整理收件箱的時候,會加入待辦,或者更進一步,對待辦排期。

乙個很好的例子就是,你的朋友打**約你週末去圖書館看書。

注意,上面這兩類任務還不能稱其為任務,或者還沒有程序gtd系統。因為它們乙個不必要進,乙個還在收件箱裡等待進。

後面的這幾類任務,就都是gtd系統裡的任務了。

臨時性非緊急任務可以轉為排期任務,它很重要,但是不會立即去做。它不僅是重要不緊急,而且還有乙個屬性,就是利用一段確切的時間(比如3個番茄鐘)是可以完成的。

這類任務比較有目標、有雄心、有毅力,它表示你要在一段時間內努力達成某種效果。

比如,你計畫在半年內打到《王者榮耀》王者段位。這類任務需要很好的自控能力,因為達成任務需要消耗的時間不確定,如果你沒有自信,可以把任務細分為子任務,這樣就拆解成了排期任務,實現的難度就大大降低了。但是沒準,你就是想挑戰一下自己呢?

這類任務挺悠閒,沒有任務,或者說完成它們本身就是任務。這類任務更側重提醒功能,去做而不是做完。

比如,我做了乙個repeat任務,為了保持自己的形象,每隔兩天刮一次鬍子。

這類任務還沒有排期,不重要也不緊急,甚至不一定要做。它只是我們的一些奇形怪狀的想法,可能在某天突然來了靈感或者突然變得重要,然後就被加到我們的排期裡。也可能這輩子都不會被我們注意到了,誰知道呢?

但是一定要記下來,好讓我們知道,我們已經考慮過了,而不是再考慮一次。

我喜歡org-mode裡的org-clock-in功能,它能讓我知道做一件事耗費的時間。

當然,工具就是工具,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知道耗時的。

比如,我每隔四天做一次俯臥撐,但是並不需要知道它的時間。根據我最開始的計算,每次都是3分鐘左右。

閱讀是乙個與之相對的例子,因為我每次閱讀是以章節為單位的,而不是時間,所以我需要記錄每次閱讀的時間,以知道讀一本書需要多在成本。我不喜歡那種每天花半小時讀書的計畫,它太死板,書有邏輯性。

最後一句話,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GTD實踐心得

大概2月份的時候,開始看gtd 儘管去做 無壓工作的藝術 斷斷續續看了2個月左右,期間多了很多做事的感悟。總結gtd這本書,主要有兩個感悟。第一,通過使用文具來制定行動列表。我認為對於乙個學生來說,某些建議不是那麼實用,根據實際情況做了一些修改。我實踐這一部分的內容,是從購置資料夾開始的。資料夾的作...

GTD和PKM方法工具整理分享

海量的知識和資訊,我逐漸變成了工具控,喜歡不斷地去發掘小眾軟體。今天再次自己已整理了一些經過無數試用後沉澱下來的工具進行一次新的梳理。涉及到的工具型別分為三種 紙筆記本 軟體網路工具 從時間管理工具 gtd 知識管理工具 pkm 思維工具三個方面去歸攏。採用筆記本和軟體結合的方式,用隨身攜帶的小筆記...

GTD方法在專案管理中的實踐

在推進專案質量管理 配置管理等工作時,積累了一些工作方法,經過歸類總結,其主要過程為收集工作資料 理清專案現狀 形成方案組織資源 執行工作 制定看板定期回顧深思,這種工作步驟與gtd方法類似,目標也是趨同的,因此整理出具體工作方法形成案例,供以後的專案管理工作參考。gtd getting t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