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設計體會(0011)我想做產品經理,如何入行

2021-09-20 03:23:09 字數 2970 閱讀 8665

這篇是寫給0歲及以下的產品經理看的

高手閱讀時請用批判的眼光幫我指出錯誤和不足,:)

*************************  正文開始的分割線  *************************

經常被問這樣的問題:

「我快畢業了,對產品經理這個職位特別感興趣啊,怎麼入門?」

「產品經理都是招有幾年經驗的,我原來做技術,要轉行怎麼做?」

……經常看到這樣的帖子:

《研發轉產品,真的很痛苦!》

《我是軟體產品專案經理,如何成功轉型做產品經理?》……

這次來談談自己的看法,分幾步吧。

無色佔位專用

很關鍵,想清楚自己為什麼想做產品,主要證明給自己看,下面都以網際網路、軟體產品舉例,因為是做這個的,熟悉一些。

做產品的大前提是要喜歡產品,不然將來你痛苦,團隊痛苦,使用者也痛苦,是不是?網路上那麼多好玩的應用,是很有意思,通常覺得自己想做產品的同學都會去嘗試、註冊各種各樣的產品,去用,去玩,去想(什麼,你不是這樣?那真要好好想一下大前提了),我們需要明確的一點是:你喜歡產品的原因,到底是喜歡做使用者,還是喜歡做產品經理?

當我們對乙個產品感興趣的時候,回想一下腦中縈繞的問題是使用者的角度,還是產品經理的角度,就可以基本確定上面的問題了。使用者的角度是怎麼用這個產品才能產生更大的效用,而產品經理的角度則是在背後,怎麼設計這個產品才能更好的平衡使用者目標與商業目標

舉個例子,sns裡的搶車位遊戲,很多人喜歡,使用者角度的問題就是,我應該怎麼樣才能賺更多的錢?怎麼最快的買到想要的車?怎麼玩最爽……而產品經理角度的問題則是,為什麼每個人是4個車位?如果車位多了會怎麼樣?不同檔次的車為什麼停車費是一樣的?如果高檔車停車費高了,會有什麼優缺點?這些設計有人做過分析,都是和產品的商業目標有關的,舉例說,車位多了,停車費高了,對好友數量的需求就會降低,意味著站內使用者互動的減少,與商業目標矛盾,而反過來,如果粗暴的試圖增加互動,使用者又會不爽,也不行。

如果到這裡,你覺得自己真的更多站在產品經理的角度想問題,一想到這些問題就熱血沸騰、欲罷不能,那很好,我們接著往下看,不妨先做個測試,看看這個帖子《

產品經理的56

個特徵》,特別是我標粗,加了注釋的句子,自己有這些職業病的症狀麼?如果能看到很多讓你莞爾的句子,那麼我很期待你的加入,整個行業需要你!舉幾個很經典的症狀吧。

無色佔位專用

無色佔位專用

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結構、資源,找到一條最近的入行之路。

先簡單說說應屆生吧,機會不可謂少,很多公司在校園招聘的時候言明要產品經理,但其實剛畢業的同學只能先跟著學學,因為學校裡根本沒有很對口的專業麼,也許把類似的職位叫做「產品助理」更準確,我自己就是應屆生直接入行的,不過開始的職位是「需求分析師」,比產品經理更偏技術一些,技術可以速成,但是商業感覺沒個三五年是磨不出來的。

這類職位應聘主要看面試,要是我來面的話,最在乎的是這個人是否夠機靈、好學,思維邏輯是否清晰,溝通表達是否順暢,其他的都次要一些,比如對行業的熟悉,既然是招應屆生,這塊不會很看重,關鍵是潛力而不是實力,如果有類似助理職位的實習經歷,當然更好,小結一下,這其實算乙個非技術的職位,相應的經驗到處都是,就不贅述了。

我發現確實有不少,而且越來越多的同學在學校裡對這行就已經相當有感覺了,加之半年到一年的實習,剛畢業就能獨當一面的也有,但還是太少,不具普遍性。

然後,談談工作了幾年的人,都可以算是轉行的吧,做產品的有個特點,那就是從做啥的轉過來的都有,身邊就很亂:技術人員,比如開發、測試、架構;商業人員(泛化為非技術人員),比如市場、運營。這些資訊至少能給人信心,不管現在做什麼的都可能轉化做產品,對比一下,做產品幾年以後,正常人類是不可能再去做技術的。我想這和產品經理需要照顧產品的各個方面有關,所以乙個產品團隊的構成,我們也希望有各種背景的產品人員,可以讓群體在考慮問題的時候更加全面。

無色佔位專用

無色佔位專用

確定自己想做,知道自己的位置以後,就剩下怎麼去的問題了。也許你要失望,因為真的沒有銀彈!

在想轉的時候,我的建議是先在本職工作上找到與產品有關的事情做一些嘗試,並且考慮先從產品經理周邊的職位做起

比如你是做開發的,那就經常要參與需求評審,不妨比別人多用點功,每次都預先了解需求,多多思考,然後在評審會上對需求提出自己合理的建議,時間長了大家都會覺得你很有想法,做產品也許不錯。關於職位,可以從「需求分析師」切入,說白了有些像系統分析的工作,比如業務邏輯、流程圖這種,都是已經很熟悉,整天看的,慢慢培養商業的感覺,重點體會商業上的某個需求,是怎麼轉換成產品需求的。

又如做運營的同學,有時候會要專門做一些活動的頁面,通常是把需求提給使用者體驗部門的同學,這樣的事情其實就是在做乙個小產品了,你可以改變原來用word隨便寫幾句要求,甚至口述溝通的方式,而是把這個活動當作乙個產品做,自己練習寫一下brd、prd,雖然這類文件可能對乙個小活動沒啥必要,但這個過程幫助自己在以後碰到較大產品的時候,心裡有點底。所以原來偏商業的同學,可以先做「運營專員」,對已有的產品做一些推廣策劃類的工作,增強自己對產品的理解,做一段時間,相信就能提出自己的對產品的想法了。

而專案經理也比較好切入,我們這裡有很多專案經理直接過來做的,我經歷過的團隊,產品經理也是要帶專案的,所以找個專案經理來也算先得個便宜,不過也正如

《產品經理和專案經理的區別》

裡說的,有其特定的優勢和弱點。

最最不濟,你做過上面的這些事情以後,至少面試的時候可以多點談資。還有乙個很簡單的辦法——研究招聘廣告,我一直覺得把這事兒做成乙份漂亮的調研報告去應聘產品經理是個很靠譜的事,

原來在這裡也說過

,可惜還沒見過有人這麼做。

這次只說到如何入行,下次不妨再說說入行之後的前幾步,應該怎麼走。

產品設計體會(二九) 產品設計的五個層次

其實這篇是 使用者體驗的要素 的讀後感,其實讀了已經快2個月了,剛讀完寫讀後感會比較全面,而事隔一段時間再寫就能看出哪些是真正沉澱下來的要點了,也算是給自己找個偷懶的理由吧。大產品設計決定使用者體驗,而小產品設計又分為五層,帖一張業內著名了好幾年的圖。戰略層 明確商業目標和使用者目標,重點是解決兩者...

產品設計體會(十六) Feature List

看不清吧,那就對了,暫時不能讓你們看清 p 乙個feature,這次我給了它如下屬性 模組 一般來說,每個模組下分3 10個子模組是合理的,否則要考慮重新劃分 由於這個癖好,自己電腦裡的檔案目錄結構也是遵循這個原則的 子模組 稍大一點的產品至少要給功能模組做二級分類了,這部分其實又涉及另外乙個很大的...

產品設計體會(十二) 少而精

長假回來,這兩天基本在全力做 批量定時上架 的需求,n多的pk 評審 確認會搞得頭昏腦脹,不過終於算是把需求確認掉了。其中有些關於功能做多做少的爭論,這個話題在體會 三 中有所設計,但說的不深,這裡再寫點。一 個功能的多次需求會議中,必然有這樣乙個過程。開始對乙個功能想的不完整,說著說著大家都想把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