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間企業資訊化的個人理解

2021-10-19 17:25:49 字數 3386 閱讀 4926

今天是2023年大年初十,也是眾多製造型企業的開工日。自2023年大學畢業就從事國內一家較大的軟體公司,從渠道到分公司再到集團,從從事財務業務一體化,到生產製造成本擬算再到渠道能力提公升,最後回到終端市場。再進到典型的傳統製造企業,經歷企業上市,併購,投資擴廠。從業務流程,報表,分析,郵件系統,早會平台等甲乙雙方各做了八年。

改革開放40年,資訊化也從會計電算化,走過了erp,mes,目前在談數智化,大資料以及ai.不客氣地講,對於資訊化的力量,大家是從手機支付,直播帶貨,現在機場,碼頭,火車站的無人值守上感受到的。亦或現代的l2級別自動駕駛,滴滴打車,**,京東和順風感受到的,或者更專業的看到了無燈工廠,燈塔專案,ai養豬等新應用為基礎全新的應用形態。

回溯一下,會發現技術走的很快,企業的應用分歧很大。大部分企業目前的狀態並不是詩與遠方還是在生死的邊緣,2023年華晨集團,海航集團,維多利亞的秘密都爆出了破產申請,難道這些曾經的大佬不會應用資訊科技嘛?資訊科技是一種助力,而非決定性因素。同時,資訊科技的設計應該服務於頂層的戰略而應用應該服務於低層的邏輯。

1從管理的層面分析

1.1企業需要建立自身的資料資產

「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採用資訊化的手段賦能傳統製造業,應該說在過去的十年或二十年這個期間,資訊化是賦能了流通型企業,而這些企業的賦能並不是企業自發的,而是頭部公司的商業應用價值的衍生。如犀牛工廠所對接的是阿里的1688外貿資料,頭部公司通過十幾年的努力,將需求端抓到的手上,從而建立了行業的需求池,對資料進行了分析,並且通過商業的手段,轉嫁成了新的商業機會。這也給單體的企業提出乙個要求,企業如何建立自己的資料資產。

1.2企業需要完善內部的機制

在談到「ai是否會與人類搶就業」的一篇文章談到了乙個問題,未來的職業發展中,帶有創新,關懷,溝通與人文的工作如顧問,藝術家等不會被取代,而反過來想被取代的前提什麼?那麼企業需要完善自身的機會,把生產資料報括人內捲到機制之中。只有這樣,才可以不打折扣地去執行企業自身或者企業高管的意圖。雖然這種「內卷」現象或者是「活在演算法」裡被大家所詬病,但這確實是企業在當前進行顛覆成本的最佳途徑。

1.3企業需要新的技術應用

1.4企業需要加強內功

企業本身就是通過採購,加工,運輸等環節不斷增值載體。那麼無論是製造業型企業還是服務或者流通型企業都需要在其相關環節中進行精益。個人理解所謂的精益就是減少一切不必要浪費。市場會越來越透明,**,應用與其它的競爭核心壁壘都是有一定範圍或者期限的。企業只有在各個環節上不犯錯甚至更優才有可能得到相應的機會。所以製造型企業需要去反思市場,研發,計畫,**鏈,質量與售後關懷,流通型企業需要反思成本,物流,客戶體驗;服務型企業需要反思客戶體驗;

2從應用上分析

2.1全面消除資訊孤島

應該說現在上規模的企業都存在著資訊孤島,最為突出是兩個方面,一是系統較多,查詢不方便,資料不統一;二是沒有統一的資料平台。近五年來從應用中颱到資料中颱的主旨就是解決這個問題。企業客觀需要對立基於管理層不同層級視角的資料平台,可巨集觀,可微觀。也需要建立多媒介的辦公平台,將人從固化的地點,固化的思維中解放出來。

2.2加強應用中的自動化水平

應該說自動化特別是管理上的自動化目前在很多企業的根本因素是因為企業發展太快了。在發展過程中並沒有形成大量的可以數位化定義規則,使企業往往越大越變成的過家家,大家看大家,大家看態度。這也是阿公尺巴管理產生的客觀前題。企業需要將可以自動化的部分自動化,可以快速解決的問題在合規的情況下,快速解決,將無效的流程與人員進行裁撤。乙個掃碼裝置的掃單量可能就比過五個的錄入的工作量,甚至帶有傳送裝置的掃碼應用,就超過傳統應用中乙個部門的工作量。從錄入輸出,應用審批,資料分析等方面全面推動自動化,推動自動化的過程就是自我審視的過程。

2.3思考管理規則與系統建設的相滲性

2023年看到一則新聞說國外某大型倉儲公司,利用ai自動開除員工。這個就是典型的管理規則與系統建設的相滲透。那麼隨著rpa的應用,這就如同現在搞智慧型家居的一樣,乙個小度或者乙個小愛就可以將您需要處理的問題,直接推給您,把您需要直接否定的或者肯定的直接自動處理。並將結果推給你。將工作進行分層,高層解決頂層市場,未來戰略;中層解決矛盾,建立規則;基層解決執行與執行質量的問題。將管理的規則與系統建設相融合相滲透。

2.4行業的資料池與未來預演

相信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國家層面的資訊化建設與為企業服務理念的深化,行業資料會在國家與企業裡分別建立起來。那麼如果預演未來,需要從過大量的歷史資料以及合理適當的演算法來推演。這點在大型的商超,物流已經是被實現的了。基於管理,基於模型,基於資料進行推演,可以大大解決實際投資與投入可能存在的問題與損失。

3從細節分析

3.1成本永遠的基礎

無論是製造型還是流通型成本與存貨將是永遠的基礎,甚至現代商業會加了金融的成本進來。存貨的周轉率,製造或者運輸的費用將是企業永遠的關注要求,也將是企業永遠需要進行持續「**」的地方。這裡將將涉及計畫,研發,採購,倉儲與採購以及財務的處理方式整個過程。

3.2客戶永遠的主題

客戶與市場永遠是企業的主題,這裡將從售前,售中,售後甚至採用全新的技術來打通使用者通路等方面全面而細緻地為客戶服務,有意識地養成或者適應客戶的消費習慣。

3.3協同效率的保障

未來的分工越來越細,企業無論大小都存在協同的問題,而往往協同也是效率最大的殺手。這裡的協同不只是部門間或者應用間的,而是一種統稱。如你的銷售的細節可能在阿里,京東,抖音和你自身的erp裡,而你的採購資料可能在你的erp裡,那麼這裡兩端如何去對應,如何解決倉儲與製造過程中的週期,增值和成本的問題。

3.4資料是新的資產

自身的多維度的資料與行業整體的資料和下流客戶的資料都將企業的全新資產。企業需要對產品,市場,**政策進行swot分析,而大型企業需要進行pest分析,特別是對於新應的國外市場。而這些都需要資料作為一種輔助的條件與佐證的基礎。以資料來觀己是可以看到進步與問題的。特別是行業性廣域資料的匯入後。

相信在「十四五」期間,企業的資訊化應用更多的豐富與智慧型,作為開局元年,個人認為對於高層需要進行有效的「資訊整合」,對於基層需要進行有力的「應用整合」。解放高層的腦袋,解決基層的辛苦。使資料源於流程,而不止於流程。

企業資訊化的機制建設

企業的資訊化建設是需要機制保障的,那麼,在進行資訊化建設的機制建設上需要從哪些方面入手呢?1 領導機制 關鍵在於一把手。國外企業的cio機制已經非常普遍了,而在國內企業,尤其是乙個傳統企業,由於在資訊化意識 文化背景 管理體制和模組與國外企業有一定的差距,cio機制與ceo參與的it委員會機制都沒有...

企業資訊化的少數原則

選擇資訊化專案滿足20 需求 面對企業方方面面的需求,資訊化專案的選擇往往令cio們大傷腦筋,用資訊化有限的預算滿足企業的全部需求顯然不現實,然而又要保證資訊化的實施效果。此時需要選擇合適的資訊化專案。對需求進行排序,找出其中最關鍵的20 需求,作為選擇資訊化專案依據。完成了企業這20 的需求,往往...

企業資訊化的價值點

隨著巨集觀經濟進入調整期,企業所面臨的內外部形勢也越來越嚴峻。很多 it 廠商抱怨生意越來越難做了,客戶原來計畫的新專案取消了,客戶的優化公升級專案也暫停了,就連客戶 it 部門日常維護的預算也大幅削減了 為什麼削減成本的刀總是首先砍向 it?為什麼會有人說 cio career is over 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