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仨》讀後感

2021-10-24 13:48:29 字數 408 閱讀 5887

我清醒的看到以前當作「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家在**,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   ——《我們仨》

今天花了一天時間閱讀完成楊絳先生的《我們仨》,很喜歡第三段各種故事,看起來生活豐富多彩。可是真正觸動我的還是結尾的這句話。我們稱之為「家」的地方,其實根本就不是乙個地點,而是某些人所在的某個地方。當物是人非的時候,你還能稱那個地方為「家」嗎?反正我是絕對不可能把某乙個固定的位置稱之為家的。我心目中的家,有淡色系的地板和牆壁,有父母進門的擁抱,有愜意的躺在沙發上的慵懶,有我最愛吃的紅燒肉配白公尺飯。當這些都不在的時候,你走進去也只能稱之為走到了乙個地方。

除了上面我對於家的領悟之外,還有一些從書中產生的庸俗的感觸。本來興趣盎然,寫道這裡忽然不想寫出,那就算了吧。反正意義也真的不大。待有興趣就再寫起來吧。

寫於2023年10月8日國慶假期末

《我們仨》讀後感

楊絳先生的一本回憶錄,初讀第一部分,沒有讀懂,一直到結尾,才明白寫的是什麼意思。如此年紀的人,其心路歷程一般外人無從得知,頂多也就是口述,別人記錄,難得楊絳先生如此高齡還能有這般筆法。一邊是老伴兒,一邊是閨女,無能為力,卻又想寸步不離,幾十載風雨相伴,卻落得孤家寡人,僅撰一文,以慰思念。時局動盪,思...

楊絳《我們仨》

我曾做過乙個小夢,怪他一聲不響地忽然走了。他現在故意慢慢走,讓 我一程一程送,盡量多聚聚,把乙個小夢拉成乙個萬里長夢。這我願意。送一程,說一聲再見,又能見到一面。離別拉得長,是增加痛苦還是減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的愈遠,愈怕從此不見。我們這個家,很樸素 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

讀書筆記 楊絳《我們仨》

2016年4月,購得楊絳先生92歲高齡寫作的 我們仨 一切都是偶然,之前不了解楊絳先生,只是翻閱書評買來一看。薄薄的一本小冊子,匆匆讀過,簡潔的語句,真摯的感情,平淡而沉重的一生,字裡行間透著濃濃的家親情與思念。最初很難理解書中的第二章 我們仨失散了,虛無縹緲 神秘虛幻的感覺。讀完了全書,才慢慢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