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者的五個致命錯誤

2021-06-20 13:17:10 字數 2937 閱讀 2512

大多數領導者甚至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言行舉止會迫使員工進入一種「幼獸狀態」,制定每項決策都是出於恐懼。大多數領導者都明白,命令與控制型領導方式已是明日黃花,恐懼並不能激勵員工。正因如此,我們往往會避免做出讓人害怕的事。只有那些最差勁的惡霸老闆,才會衝著員工大呼小叫、出口傷人,或威脅說如果下次還把咖啡衝得這麼濃,就趕緊捲鋪蓋滾蛋。但是,即便是優秀的領導者,有時也會無意間讓員工心生畏懼。

更確切地說,我們令員工在腦海中產生畏懼,其後果是很可怕的。我們所有人都會不時說出或做出讓員工害怕的事。此時,他們大腦中「反抗、逃跑或麻木」的部分會取得控制權。結果,當員工被困在我所說的「幼獸狀態」時,他們唯一關心的就是自己的生存問題。成為優秀員工所需的一切,包括他們的創新能力、合作能力、邏輯思考能力,都被拋到了九霄雲外。所有的決策都被歸結為乙個問題:我怎樣做才是最安全的?

顯然,我們需要員工能掌控自己的整個大腦,尤其是負責情感投入和智慧型決策的部分,因為這是創造高績效的關鍵。如今的經濟形勢需要我們幫助團隊走出困境,脫離幼獸狀態,發揮自己真正的智慧型。

五種不易察覺的傷人行為

那麼,我們是如何在無意間傷害團隊、削弱文化的呢?我們究竟是做了什麼,才會把員工逼入幼獸狀態?更確切地說,你做了什麼?以下是我們所犯的五種不易察覺、但破壞力巨大的錯誤及其解決辦法。

1.你直接給出解決方案「幫他們的忙」。或者,你在本該詢問時提供建議。如果我們總是告訴員工該做什麼,而不是鼓勵他們開動腦筋自己想辦法,那麼我們的公司裡就會充斥著只知循規蹈矩、不會主動創新的員工。如果養成了他們凡事必先請示的習慣,我們的員工隊伍就會永遠被「凍結」在動物狀態中。而如果我們鼓勵他們自己解決問題,他們就會產生安全感、歸屬感和自信心——在解決了食物和居住等基本需求後,這是人類最渴望獲得的三種感覺。當然,我們也會幫助他們樹立主人翁精神,這對他們自己和公司都大有好處。向他們提問,看看會發生什麼。問一問,你會如何做這件事?你的行動會有哪些影響?如此反覆數次後,員工便會期待你向他們提出問題,而不是下達命令。他們會帶著創意來找你,尋求反饋和肯定。而經歷過幾次這樣的會面後,他們會找到你說:「我有乙個計畫,吶,就是這個,如果你不同意,請現在就告訴我。」最後,他們徹底不需要再找你請示了。每給出乙個建議,都要提五個問題。你會驚訝地發現,你的員工和公司已經今非昔比了。

2.你在開會時注重分享和觀點證明,忽視承諾和要求。一次會議為何會嚇到你的員工?因為困惑和不確定性會引發恐懼。不著邊際、缺乏焦點的會議會將員工逼入「反抗-逃跑-麻木」的幼獸狀態。相反,簡短愉快、氣氛活躍、議程明確的會議,能讓每個人始終處於智慧型狀態。關鍵是要了解五種溝通形式:資訊分享和自我分享,辯論和決策,觀點證明,要求,以及承諾。

大部分會議著重於前三點,忽視後兩點。在理想的情況下,資訊分享活動應該適可而止,然後要讓有需要的與會者提出要求,請能滿足這些要求的與會者做出承諾。調整你的溝通方式,你便會收穫這樣的結果:會議效率提高,團隊成員心情愉快,工作各司其職,執行成果輝煌。

3.你還沒有和員工搞好關係,就急於向他們提供反饋。暫且將你的員工想象成羚羊。由於你是他們的頂頭上司,他們會自然而然地將你看作獅子。並不是說你故意對他們施以尖牙利爪的**統治,只是他們頭腦中的幼獸在悄悄窺探,把人按照「朋友」和「敵人」分類編碼。

這意味著,除非你能讓員工將你視為「另乙隻羚羊」,否則你就無法影響他們——他們只會忙於保障自己的生存,沒心思接受你的反饋。

以下這三句簡單的話語可以幫助員工放心地脫離幼獸狀態:1.「如果……會怎樣」:如果在提出意見或建議之前先這樣問一問,你就會排除自我的影響、減少感情因素。你會充滿好奇——不是一定要表明立場,而是開動腦筋、用心思考。這樣,對方會更容易與你一起展開頭腦風暴。2.「我需要你的幫助。」:我們將此稱為「控制方與服從方換位」,因為當控制方說出這句話時,他們便是在邀請服從方與自己交換角色。當你希望對方改變自己的行為,或承擔更多的責任時,這句話尤其有效。3.「如果……,會不會好一些」:當有人陷入幼獸狀態原地打轉,無法前進時,向他們提供乙個解決方案,可以幫他們發現可能的行動方向或積極結果。

4.你只關注問題,不關注結果。人們傾向於扮演三種預設角色——受害者(victim)、拯救者(rescuer)、**者(persecutor)。這一理論是由史蒂芬·卡普曼(stephen b.karpman)博士最先提出的。這些角色是相互依賴的(必須要有**者,才會有等待拯救者來拯救的受害者),而且每天都在職場生活中上演著一幕幕活劇。它們共同構成了「緊張三角」(tension ********),當我們身處其中時,問題便成了我們關注的焦點。我們將所有的一切都看成問題,為此而心生焦慮,接著便奮起反擊,進而又引發另乙個問題,形成乙個自我存續的無限迴圈。解決辦法是將關注焦點從問題轉向結果。我們要問的不是「出什麼事了?」和「為什麼會這樣?」,而是「我們需要什麼?」和「我們如何辦到?」

專注於結果給人以別樣的感覺。你會覺得幹勁十足、精力充沛、信心百倍,穩穩地處於智慧型狀態,擁有更豐富的可能性、選擇、創新、愛和更高層的意識。受害者成為結果創造者。拯救者成為洞見創造者。**者成為行動創造者。那麼,你該如何實現這種轉變呢?首先,識別你和對方分別扮演的角色,從積極對應方的角度同他交談。如果他處於受害者模式,而你傾向於擔任拯救者,那麼你就不要說諸如「我會讓你好過一些」或「讓我來幫你」之類的話。你應該問「你想得到怎樣的結果?」和「這會對你有什麼影響?」如果你在每次交談中都這樣問,並指導別人也做出這種轉變,你就可以改變公司文化,迅速獲得你想要的結果。

5.你設計「變革」的方式有誤。幾乎所有的領導者都希望並需要自己的公司開展變革,因為這是實現增長的唯一途徑。但是,人們天生抗拒改變。實際上,根據羅傑·貝利(rodger bailey)對後設程式(meta program)的研究,只有在「個別有變,其餘照舊」這個特定背景下表述變革時,才會有2/3的人能容忍變革,也就是說,領導者必須將變革描述為對我們已經在做的事加以改進:去除糟粕,新增精華。這是包裝變革資訊的最佳方式。不要用「變革」這個詞,可以用「發展」來代替。抗拒不見得是壞事。這只不過是漫漫長路的第一步。另外四步是嘲諷、有用、習慣和新標準。一旦你跨過了抗拒這道屏障,就可以大踏步前進了。

在上面這份清單中,你認出自己的上司,甚至你自己了嗎?

當你做出這些(相對簡單)的改變後,你很可能會發現,結果取得了顯著改進。

所有的領導者都希望在業績、產品銷量和創新上打敗競爭對手,而我們大多數人都擁有具備這些能力的團隊。我們要做到的,只是別再嚇得他們忘記了自己的能力。

導致領導者失敗的十大致命錯誤

zenger folkman公司的研究,總結出了導致領導者失敗的十大致命錯誤 而這十大錯誤,從未出現在有效領導者的反饋清單上。依照其危害性從強到弱的次序,這十大錯誤依次是 一 缺乏精力和熱情導致缺乏鬥志。一次又一次,失敗的領導者被他的同事們描述成缺乏激情 工作不主動。實際上,這是導致他們失敗的最明顯...

10如何成為卓越領導者摘錄 卓越的領導者

00.在美國個企業或 組織內,有上百萬的高管認為,他們在組織中的位置將會為他們帶來眾多的追隨者。但這並不是事實。組織提供給他們的只是下屬而已。下屬是否能夠成為追隨者,完全取決於高管們是否能夠像領導者一樣行事。01.就領導力的長期研究來看,有超過1 3的大學畢業生,過去曾被 無法爬到很高的領導職位,但...

成功領導者的10個秘訣

eleanor roosevelt曾經說過 好的領導者能夠激勵員工,讓他們對領導充滿信心 偉大的領導者能夠激勵員工,讓他們對自己有信心。但是,成就乙個偉大領導者並非易事。帶領團隊歷經千辛萬苦,經過跌宕起伏開創一番新的事業,對剛剛起步的小型企業而言,確實是個相當大的挑戰。領導學往往被許多企業家所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