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個成功敏捷團隊的失敗歷程

2021-06-26 22:05:07 字數 2385 閱讀 2912

很多人可能疑惑,很多案例都是從失敗到成功,這個怎麼反了。很多成功背後都有其原因,可能很勵志,但從失敗中我們能夠獲取更多。畢竟我們的知識大多源於失敗而非成功。

故事是這樣的(括號中的是筆者的情緒表達 :)):

(在很久很久以前……)某公司成立了乙個團隊,開發一款全新的產品。產品的開發模式是產品需求獲取和開發同步進行,團隊構成為:專案經理帶領開發和測試兩個子團隊,每個子團隊各有一名leader。產品經理在開始僅提出最基本需求,根據內部使用者的反饋,不斷改進需求。(哇噢,很酷!)。這就導致了持續發布的需求。開發流程選用了scrum。(用到敏捷啦*_*)。開發測試同步進行,最早幾個sprint,採用純手工測試,僅限功能測試。(噢~,會成功麼?)。純手工的問題立刻暴露:無法回歸。(出現問題了吧~)。形式所迫,引入自動化測試。(還好,糾正的及時 :))。專案經理很權威,立刻決定實施自動化測試,同時保留部分新功能的手工測試。但問題依然存在,當開發人員不參與測試,測試相對於開發的滯後是必然的。這個gap無法逾越。

專案經理允許測試落後開發乙個sprint。(看來要違反敏捷中「完成」原則了。)測試工程師們經過努力,達到了這個標準,中國team表示很滿意;但美國老大不滿意,要求開發測試必須同步。(看來老大還是理解敏捷的。)於是制定強制要求,要求開發人員必須寫單元測試,由此引入了tdd。(哇!原來這個神器是被老大逼迫使用的。)同時測試架設ci,並引入測試覆蓋率統計工具,如果新功能的測試**覆蓋率低於閾值,則不允許checkin**。(持續整合也有啦。手舞足蹈中~)。專案經理進一步要求,開發人員必須參與整合測試case的編寫,這一點其實並沒有很好的執行,但靠著專案經理個人的權威和測試工程師的努力,產品就這樣發布了。反饋非常不錯,bug很少,且沒有任何致命的bug。(耶~成功啦~,此處掌聲如雷!)。總結經驗,感覺產品的質量很高,能到達這個質量,與開發和測試同步進行有直接關係。所以此產品1.0發布之後的開發中,希望敏捷過程更加推進了一步。

成功發布了乙個產品後,團隊又接受了開發另外乙個新產品的任務,型別與前者類似。團隊將敏捷推進到了第二階段:全功能團隊,scrum+pair programming+tdd。(此處可以有掌聲!)(滿眼都是羨慕的小星星,結對都用上啦!)。開發測試不分,前後端不分,所有工程師都一律結對程式設計。由於招聘時對測試人員的要求高,因此coding技能並不比開發人員差。這時沒有qa和dev的差別了,兩個人之間會自由交換角色。團隊終於從半敏捷轉為全敏捷!(其實前面已經很敏捷啦~)。

但是從這時起,乙個負能量的變化卻在暗流湧動:專案經理和測試leader因公升職或其他原因而調離團隊,整個團隊中沒有人再關心質量。但是問題並沒有立刻暴露,因為前乙個專案中遺留的資產(test frame work、test case等)還能繼續使用。還有一點就是美國團隊引入了一位精力充沛的architect,這位老兄每天20小時盯著專案,還會自己手動的去進行測試。(美國牛仔?)。他成了專案中唯一乙個關心質量的人,不斷的督促團隊成員去寫測試case。到這個階段,整個專案依賴著前乙個專案的積累和architect的個人英雄主義推行著。

依賴著這套貌似很酷的「敏捷」,專案堅持到了產品的發布,但大家都知道這個專案的質量是無法和前乙個產品相比的。(我這時問了乙個問題:團隊中是否有敏捷教練或類似的角色?回答是沒有。)故事還沒有結束,原測試人員的頂頭上司(測試部門經理)轉變了職能,但團隊中qa engineer的report line並沒有改變。至此,團隊內外,已經沒有人關心質量了。之後持續了一段時間的結對程式設計,但是tdd已經被放棄了。(神器被首先拋棄了。)。ci雖然還在執行,但每次執行時執行的test case已經很久沒有增加過新的,舊的則無人維護以致被關掉了。(測試通不過怎麼辦?不測試就行了唄 :))。之後所謂的敏捷團隊,就是產品經理的story,以及團隊成員每天去完成這些story。他們覺得已經「完成」了,就checkin。整個團隊陷入了噩夢的狀態,如果產品經理不去確認,沒有人知道這些程式是否能夠執行起來。

最終的結果是,曾經開發新產品bug不超過兩位數的團隊,現在淪落到乙個新的功能完成後,都沒有人去測試一下的狀態。(嗚嗚嗚~,大哭!)。

是什麼導致了這樣的結果?下面是筆者的一點感受:

前乙個產品開發階段的敏捷,是權威下的「敏捷」。之所以成功,不是形成了真正敏捷的自組織團隊,而是在專案管理人員的個人權威之下,實施了真正的敏捷實踐。當權威不再存在時,實踐也就無法堅持下去了。

沒有敏捷教練的角色,帶來的另外乙個弊端就是沒有人宣揚和傳輸敏捷的價值觀和文化,沒有人對團隊成員進行敏捷教育。從而使得團隊只是乙個權威下的「敏捷」團隊,而非最終形成乙個自組織的敏捷團隊。

9/28日更新:

剛剛看完ken schwaber和jeff sutherland合著的《30天軟體開發 告別瀑布擁抱敏捷》,其中在第8章——「在企業中應用scrum」——中有這麼一段話,對此類案例做了精闢的總結:我們已經見過太多例子,在企業內的其他人還沒有真正懂得如何用新的方法思考和工作,轉型還沒有在企業內扎根時,發起人就由於晉公升或離職離開了原來的崗位。當發起人**離開之後,之前取得的進步將灰飛煙滅,而剛被淹埋卻沒有**的舊文化又會捲土重來。之前取得的優勢和持續改進的習慣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減弱。

乙個團隊的工作流程 敏捷

例 步驟1 讓我們擁有乙個由9人組成的scrum團隊,其中包括1個產品所有者,1個scrum master,2個測試人員,4個開發人員和1個dba。步驟2 sprint決定遵循4周的週期。所以我們從6月5日到 7 月4 日開始為期乙個月的sprint 步驟3 產品所有者在產品待辦事項中具有優先順序的...

構建乙個敏捷的開發團隊的小結

此文作為如何才能構建乙個敏捷的開發團隊,希望和大家一塊交流 的乙個小結,希望大家能夠提供更多的寶貴意見。總結如下 1。敏捷的團隊建設,確實是乙個漸進的過程。好像沒有那個團體是一下子就自動產生,大家只有在比較長期的磨合中,才能達到某種默契。2。在磨合的過程中,有乙個良好的習慣養成,同樣也很重要。在這方...

乙個成功的分析團隊 角色與職責

多年以來我和數百家企業打過交道,在這個過程中,我領悟了讓資料分析專案成功的一些因素,也親眼看著很多專案失敗。最常見的失敗原因說出來可能會讓你驚訝。並非是缺乏資料專業知識或者整合失誤,而僅僅是因為企業沒有讓 利用資料 成為任何人員的職責。太多公司花費好幾個月收集有趣的資料,然後讓它們靜靜地躺在角落裡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