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掉戰役贏戰爭(博弈論的詭計)

2021-09-05 22:40:03 字數 2692 閱讀 3392

千百年來,楚漢相爭一直是中國人回昧無窮的歷史片斷。自司馬遷的《史記》把項羽描繪成「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英雄以後,歷代文人墨客往往崇敬出身將門的項羽。而嘲貶出身平民的劉邦,李清照「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詩句更是把這種祟仰推到了極致。

拋開這些感性的評價,很多人也會對項羽兵敗感到十分奇怪。項羽從起兵到失敗喪生歷時七年,多是戰績輝煌,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最後卻一戰而全軍潰敗。到底是為什麼呢?項羽最後自嘆是「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其實也說明他正是帶著上面這個疑問死去的。

項羽於西元前209年與其叔項粱在江東聚集「八千子弟」造反,在隨後的反抗秦國的大戰中.顯示出無人能敵的強大戰鬥力,被各派割據武裝推為霸主。西元前206年義軍佔咸陽滅秦.項羽將劉邦打發到偏僻的漢中。自己也離開當時天下最富庶的關中而東返彭城(徐州)立都。隨後.劉邦暗度陳倉奪取了關中,接著東襲彭城。項羽即刻回兵打敗漢軍。隨後三年的楚漢戰爭呈持久形態。項羽屢戰屢勝,漢軍屢戰屢敗,然而項羽卻於西元前202年在垓下一敗而潰。

力撥山兮氣蓋世的項羽敗給文不知詩書、武不能陣戰的劉邦,很多人都歸咎於偶然失手或一念之差,其實這是一種十分淺薄的認識。事實上。項敗劉勝恰恰說明.在任何一場戰爭中,只有戰略的勝利者才是最後的勝利者,是真正的勝利者。

對於這一點.我們也可以通過博弈論的研究得到證實。愛克斯羅德通過數學化和計算機化的方法研究如何突破囚徒困境,在數學上的證明無疑是令人信服的。他在計算機模擬中得出的乙個非常驚人的發現:總分最高的人在每次博弈中都沒有拿到最高分。

這就像劉邦.每次戰役都沒有能戰勝對手,但是隨著戰爭的進行,實力日益增強。相反.項羽能夠從每一場戰役中獲得一些勝利.但是實力卻愈戰愈衰。最後的結局也就可想而知了。那麼這種強弱對比的轉化是如何發生的呢?

項羽起兵後.一直以起兵時的「八千子弟」為骨幹。史學家曾考證這批江東首義者的出身,發現多是些流浪、乞盜的江湖不逞之徒,雖然勇武好鬥卻破壞性極強。他們縱橫天下時。戰鬥力雖勝過諸侯之兵,卻有焚殺劫掠惡習。項羽正是在這批人簇擁下,製造了坑殺秦軍降卒、攻城後焚燒洗劫一類暴行。項羽在關中不敢久留,是因當地百姓對他恨之人骨。相反,初到關中便「約法三章」的劉邦卻贏得了威望。

第二個原因又是與第一點相聯絡的,那就是穩固的根據地。劉邦每次兵敗後都能恢復元氣,關鍵是有關中作為後方,能源源不斷地**糧食和補充兵員。戰勝之際**行賞時,劉邦把「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的蕭何列為三大功臣之首。項羽卻從不注重建設後方,主要靠兵威四處索糧掠物,所得不多又失民心,自然不能持久。正因如此,兩軍對決時,項羽部只能速戰速決,在一地相持日久就會出現「漢兵盛食多,項王兵罷食絕」。在垓下關鍵一戰中,楚軍叉因「兵少食盡」軍心動搖,飢兵聽到「四面楚歌」便隨之瓦解。

評估乙個策略成功與否.乙個常見的方法是衡量它有多大能力來克服自己的不足。如果我們從發展的、演進的角度思考.就會發現最有利於成長的策略才是真正的優勢策略。不同的策略會經常相互較量。除非乙個策略能夠保證壓倒對手,否則任何最初階段的成功都將轉變為自我毀滅。

楚漢戰爭的結局證明,項羽的策略是失敗的,他的一場場勝利慢慢消耗掉了自己的資源和優勢,使他最終一敗塗地。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背後.實際上有乙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這段看似奇特的歷史啟示我們,即使每一次合作中最優策略都帶來損失.它最後還是能贏得全域性的勝利。換句話說.就是你輸掉了每乙個戰役,卻依然能贏得整個戰爭。反之,即使你贏得了每乙個戰役,也不一定能贏得整個戰爭。這看起來是不可思議的.但實際上又是很容易理解的:因為這種策略是善於合作的,對手雖然可能在和他的每一次交鋒中都相對得利,但是在全域性上的優勢積累上卻無法勝過最優策略。要做到輸戰役,贏戰爭,就必須有全域性優先的觀念。

美國第九屆**威廉·哈里遜小時候家里程貧窮,他沉默寡言.家鄉的人們甚至認為他是個傻菝子。有一次,乙個人跟他開玩笑,拿一枚五美分的硬幣和一枚一美元的硬幣放在他的面前讓他挑,說挑哪個就送他哪個。哈里遜看了看.挑了五美分的硬幣。這一舉動逗得人們哈哈大笑,都以為哈里遜是個傻小孩。

這事很快在當地傳開了,很多人都饒有興致地來看這個「傻小孩」,並拿來五美分和一美元的硬幣讓他挑。每次,哈里遜都是拿那枚五美分的。而不拿一美元的。一位婦女看他這樣可憐,就同他:「你難道真的不知道哪個更值錢嗎?」哈里遜回答說:「當然知道,夫人,可是我拿了一美元的硬幣.他們就再也不會把硬幣擺在我面前,那麼,我就連五美分也拿不到了。」

如果從某一次合作的區域性看可能是吃虧的,但是這些合作對全域性發展卻起到極大的作用,那麼這種虧是值得吃的。這正是俗語所謂「吃小虧佔大便宜」.細細一想的確十分傳神。

有乙個年輕人大學剛畢業就進入出版社做編輯,他的文筆很好,但更可貴的是他的工作態度。那時出版社正在進行一套叢書的出版,每個人都很忙。但上司並沒有增加人手的打算。於是編輯也被派到發行部、業務部幫忙。整個編輯部幾乎所有人去一兩次就**了.只有那個年輕人心情愉快地接受指派。事實上也看不出他有什麼便宜可佔,因為他要幫忙包書、送書,像個苦力工一樣,後來他又去業務部參與銷售的工作。此外.連取稿、跑印刷廠、郵寄,他都樂意幫忙!兩年過後,他自己成立了一家出版公司,做得很不錯。

原來他在吃虧的時候。把一家出版社的編輯、發行、直銷等工作都摸熟了。現在.他仍然抱著這樣的態度做事,對作者,他用吃虧來換取作者的信任;對員工,他用吃虧來換取他們的積極性;對印刷廠,他用吃虧來換取品質。由此看來,他這下真的佔到了便宜!

如果吃虧能會讓你得到比其他人更多的工作經驗,更多的發展機會。那麼吃虧也就是佔便宜!這個年輕的大學生,在最初工作的時候.隨意地被老闆和其他員工指派,但就是在這個過程中,他積累了工作經驗、人脈關係。在短短兩年之後成功地開始了自己的事業。

在工作中,我們不要總是計較工作的輕重,比別人干多了,還是幹少了,重要的是能否得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尤其是年輕人.這樣的吃虧實際上恰恰是輸戰役而贏戰略的積累,因為它使你積累了工作經驗.提高了自己的做事能力,擴大了人際關係網路。

《博弈論的詭計》

吠犬不咬人 對這個世界的最好描述可能只有其本身。囚徒困境 下下人有上上之智。根據情況可列寫博弈收益矩陣,太精明往往會壞事哦,精明不等於高明哦。重複博弈 在車站這樣人群流動性大的地方,不但商品和服務質量差,而且假貨橫行。對未來的預期是我們行為的重要因素。每一次的人際交往其實都可以簡化為兩種基本選擇 合...

戰爭是怎樣發生的(博弈論的詭計)

8歲的男孩問父親 爸爸,戰爭是怎樣發生的7 男孩的父親回答 很簡單。比如說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是因為德國入侵比利時 在一旁的妻子立即打斷他的話 你講得不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起因是有人在塞拉耶佛被刺殺了。丈夫聽了一臉不悅 衝妻子不耐煩地說道 是你回答這個問題,還是我回答,妻子聽了也是滿臉的不高興,她...

囚徒困境(博弈論的詭計)

在史達林時代的蘇聯,有一位樂隊指揮坐火車前往下乙個演出地點。正當他在車上翻看當晚就要指揮演奏的作品樂譜時。兩名克格勃將他作為間諜逮捕了。他們以為那樂譜是某種密碼,這位樂隊指揮爭辯說那只是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協奏曲,卻無濟於事。在樂隊指揮被投入牢房的第二天,審問者自鳴得意地走進來說 我看你最好還是老實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