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知識分享為幌子

2021-09-19 16:52:41 字數 1471 閱讀 5148

突然知識分享這個詞就火了,從知乎的火爆開始,到在行,到值乎,到現在分答,從無償到有償,很多人說,看,知識分享終於可以體現價值了。

然而,很遺憾,事實並不是。

今年知乎鹽咖,有個90後群有很多年輕人去了,其中不乏數萬粉絲和十數萬粉絲的大v,以及一些買票去參觀大v的各路小透明們,我就問了問我自己這邊的小夥伴群,一群大部分在網際網路功成名就的老炮們,不要說去參加,甚至沒有乙個對此話題有興趣的。

知乎上其實牛人還是很多,有些內容也是讓人印象深刻,如果我說知乎上沒有好的知識,沒有出色的人,這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客觀的,但是必須實事求是的說,不論是知乎,或者其他任何知識社群,都會存在乙個先天性問題,就是,曲高和寡,高質量的內容往往不受待見,而迎合大眾口味的才是容易脫穎而出的,在這個前提下,你可以想象,知乎的點讚機制真正鼓勵的,依然是媚俗,而不是內容價值。 我通過知乎還是認識了不少牛人,但這些人大部分都是只有幾百個贊,放在那裡幾乎無人問津的。 而某些大v的基本知識水準,其實只能用呵呵來形容了。

簡單一句就是,從我熟悉的幾個領域來看,知乎上有價值的答案,非常稀缺,而很多高票答案,雖然觀點符合大眾口味,但純屬胡扯。

(從我不熟悉的領域看,知乎學霸還是蠻多的,很多專業知識科普都回答的特別好,對學霸而言,知乎還是乙個不錯的體現自己才華的平台,但是從商業角度,但凡具有可操作性的商業實戰問題,基本上不會有太有價值的答案,原因,我相信大家都明白。)

而分答就更奇葩了,當引入王思聰之後,分答已經和知識分享毫無關係了。

分答的機制本身就和知識分享無關,如果這個知識很值錢,那麼每個人用1元錢偷聽本身就是個非常不靠譜的邏輯,如果這個知識不值錢,標價提問就是乙個很扯淡的邏輯,而分答之所以有這個邏輯,就是因為人家玩的根本不是知識分享。而是偶像與粉絲的互動,然而,卻以知識分享的名義去發布。

其實,就算是王思聰,也可以走知識分享的路線的,比如,請王校長回答一下他的投資理念和專案評選標準。但顯然,在這個機制下,這個問題一定不會贏得海量的偷聽,一定是乙個巨虧本的提問,所以還是問王校長最熱衷的體位比較好,這就是整個機制所帶來的媚俗的極致。

那麼,你以為我在批判他們麼?恰恰相反,其實今天這篇文章想說的是,這才是成功的市場操作。

用乙個有逼格的概念,讓使用者去心安理得的享受低俗。這才是產品得以爆發的關鍵。

我最早總覺得知乎這種逼格太高的產品沒戲,什麼時候意識到自己對知乎的判斷出問題了呢?當我發現知乎上出現各種熱門低俗八卦的問題和答案的時候,我意識到我錯了,知乎真的能成。而今,知乎的發展遠超過我的想象,就是因為,人家成功的轉型成為第一手爆料,解密的平台,滿足了極大多數人類的八卦心態,同時又兼具了天涯的各種爭論,貓撲的惡搞,以及豆瓣的文青,你說人家怎麼能不成。

其實知識分享火了以後,越來越多的各種社交工具都引入這個概念,以知識分享的名義,約,約,約,約什麼?嘿嘿,嘿嘿。

人們總是傾向於為自己一些很low的慾望或者行為標註乙個高大上的標籤,實現心理自我安慰。這是我們每個人可能都避免不了的一種自我欺騙,自我麻醉,而成功的市場行為,則完美的詮釋了這樣的心理訴求。 這就是今天跟讀者們分享的觀點,也是值得學習的地方。

他們都是很好很好的啊,然而我並不喜歡。

建設以需求為核心的知識庫

根據1996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oecd 的 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 報告,知識包括四大類 知道是什麼 的事實知識 know what 知道為什麼 的原理知識 know why 知道怎樣做 的技能知識 know how 知道是誰 的人際知識 know who 由此可見,知識的概念比資訊的概念要廣泛得多...

以生活為題

最近漸漸發現自己的 負載 過高,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又把自己放在 放大區 了,想要達到 電感 了。生活好像變成了 流水燈 時亮時滅,只有一種旋律,沒有了絢麗的色彩。夢想 中似乎好久沒有了 無窮大 的概念,不是 0 就是 1 有道是風水輪流轉,有時候時序一對,覺得心情特舒暢,非常美妙,再也沒有了 干擾 沒...

以客戶為中心

這句話很多做乙方的公司喜歡拿這個當口號,稍微那麼一拓展的想,發現任何公司都能把這個當口號,這話讓公司的客戶聽著多來勁啊,你就是太陽啊,我們都圍繞著你轉。不過你也別太當真,發現這句話解釋多的去了,這個具體操作下來千差萬別。以公司一事舉例,最近公司想賣一解決方案給甲方,營銷和市場都忽悠足了,然後派研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