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分析,面對問題,如何尋找原因

2021-10-02 20:17:02 字數 987 閱讀 8848

尋找原因是個系統工程,可以遵循一定的步驟:明確問題——描述現狀——現狀判斷——尋找原因——探索對策

在尋找原因步驟時,常用的方法有歸納法和演繹法。

歸納法在尋找原因時常常不知道過程的細節,整個過程對分析來說是個黑箱,這時可以採用歸納法。

歸納法的第一步是從結果反推原因,從結果總結經驗,在結果已經知道的情況下,總結影響結果的因素,再分析事實上每個因素是否真的對結果產生了影響,這時需要有一些指標或者更多的資訊來輔助判斷,事實上,可能是多個因素共同作用導致了結果的發生。

第二步就是根據原因形成假設,分析是不是因為某些原因導致了結果的發生,要對原因和結果進行驗證,驗證假設的過程分為兩種,分別是正向驗證和負向驗證,正向驗證的思路是指統計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要驗證的原因或指標高就會發生,低就不會發生。負向驗證在操作時,分析是否有個案,佔比是多少,以此確定結果與潛在原因間關係。另外因為因果關係的確定是不容易做判斷的,在進行驗證時往往需要從統計上進行假設檢驗,嘗試用假設檢驗進行解釋,分析大多數有這類結果的物件,分析這些物件是不是都因為相同的原因而產生的。

歸納法主要環節是歸納推理,即由個案到一般的論證方法,在使用歸納法時,運用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以及**因果關係等一系列邏輯方法,推出一般性猜想或假說,然後再運用演繹法對其修正和補充,直到最後得出普遍性的規律,即根據案例及結果,匯出規則。

歸納法基本結構:案例(a) →結果(b) →規則(若a則可能b)

舉例:提高售價。(案例)

銷售減少。(結果)

→提高售價可能導致銷售減少。(規則)

在進行使用者行為分析時,往往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導致結果發生的,比如使用者消耗了,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此時可以參考使用歸納法,對個別已經消耗的客戶,歸納其行為特徵,分析是否存在一些可以抽象出來的共性,然後運用演繹法對共性進行修正,補充,得出乙個可能的原因。

演繹法當問題的過程清晰,了解問題發生的邏輯時,就可以用演繹法,通過邏輯推理,判斷結果發生的原因。演繹法就和數學證明題一樣,根據一些普遍的規律、現象,推導出個別性的結論或者方法,即由已知證明未知的過程。

資料分析,專題分析尋找原因的思路

總體遵循5w2h 1 首先落實what問題,這是不是乙個問題,是個什麼問題?以轉化率下降為例,要清楚轉化率kpi是多少,現在轉化率是多少,過去是多少,是否達標,同時進行同環比統計,明確下降是趨勢性的,突發性的,還是波動性的,從而判斷這是不是乙個問題。是多大程度上的問題,是否嚴重?2 落實who問題,...

資料分析入門 如何訓練資料分析思維?

發布。我們在生活中,會經常聽說兩種推理模式,一種是歸納 一種是演繹,這兩種思維模式能夠幫助資料分析師完成原始的業務邏輯積累,在此基礎上快速定位業務問題,提公升分析效率,但是對於剛入門的資料分析師,在專案經驗不足的前提下,如何快速完成專案的分析報告?這裡引進一種外展推理的思維模式,方便入門分析師的完成...

如何入手資料分析

粗略掃了一眼這個問題下的答案,發現大部分朋友要麼是從工作中意識到資料分析的重要性,從而轉到資料分析上來的,要麼是統計學專業的學生,很自然的從小規模的統計過渡到大規模的分析上來的。作為乙個基本靠自學拿到data mining phd position的學生,我想從計算機專業的角度來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