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讀後感 一

2022-01-10 23:17:28 字數 1368 閱讀 9706

《自控力》書中提到乙個科學實驗,對我影響最大!

實驗是這樣的:

話說有兩位年輕科學家,在做乙個小白鼠實驗。他們將電極插入到小白鼠的大腦中,因為他們技術不過關,插錯位置了,原本小白鼠應該非常害怕電擊的,變得非常喜歡電擊。他們將之稱之為「快感中心」——意思如果使用電擊大腦的這個位置,就會非常快樂。

後來,又有科學家進一步進行了實驗,他們設計乙個槓桿,使得小白鼠通過學習之後,能自己控制這個電擊,小白鼠很快就學到這個技能。科學家驚人地發現,小白鼠每隔5秒就要進行一次電擊。

再後來,小白鼠餓死了——科學家將食物放在另一頭,以測試是否小白鼠會在飢餓的情況下,跑到另一側去吃東西而停止電擊,結果是小白鼠不願意放過每一次電擊的機會。

我感覺自己有時候就像這只小白鼠,一遍遍重新整理部落格,一次次遊戲結束又點下「開始」——特別是在週末的時候。在上午的時候,告訴自己玩到中午就結束;在中午的時候,錯過了吃飯時間,又繼續到下午——有時,一天都只能吃上一頓飯(如此也必然會導致暴飲暴食)。

我明知道這樣不好,可是為什麼行為還是不受控制呢?如同實驗的小白鼠一樣。

最終科學上的結論是:「多巴胺」!

簡單來說,就是當我們獲得某種快樂之後,大腦就會把這種快樂給記下來——大腦的一項目標之一就是愉悅自己。

在得到快樂之前,為了保證人有動力去做這件事,大腦會分泌一種叫「多巴胺」的東西,刺激自己的身體細胞去做這件事。

重新整理部落格,有時能看到新鮮有趣的東西,有時卻不能——這是獎勵的不確定性(玩遊戲也如此,有時能勝利,有時不能),但是大腦的「多巴胺」分泌卻不會停止,他總是告訴你「繼續,繼續,下一次就能得到獎勵」。

如果人沒有能從這種大腦的指令中醒悟過來,而是任由大腦自由控制的話,那我們很可能深陷於這種錯覺中——以為玩的時間越長就越可能得到快樂——但實際情況是,玩的時間越長,錯過吃飯,浪費時間,拖延真正該做的事情,獲得的負疚感越強烈。

只有意識到,這是大腦在分泌「多巴胺」,其實我並不需要玩那麼長時間的遊戲來獲得快樂,你才有可能停止下來。

應用於生活中的其他方面:

是否有過量飲食的情況——總覺得不吃到那塊肉,心裡就不過癮?胖子為什麼越吃越胖,其中乙個原因就是想從飲食中獲得快樂,以為會越吃越快樂;

是否花費大量時間看綜藝節目?是不是在想,如果每天都有《快樂大本營》的話,那該有多好?相信我,如果天天有《快樂大本營》,你也不會真的比一星期一期更快樂——只是你覺得會更快樂而已;

電視劇集/**是不是總是熬到半夜,一次性看完?同樣,這也不會獲得真正的快樂,反而讓你的耐心變得極差——乙個人的能量總是有限的,耗完之後,注意力會分散,顯得極沒有耐心。

任何讓你上癮、過度的事情,其實並不是這件事情那麼好玩、有趣,也許是大腦在分泌了「多巴胺」而已。

----------------

上面這個方法解決那些「我不要」做的問題,那如何提醒自己不要拖延呢?下回咱再講。

《自控力》讀後感

背景 為什麼我要看這本書?畢業後工作即將一年,回顧一路走來的旅程。這一年,我幹了什麼?貌似除了工作,每天都是重複性的業務活,沒有去做自己想做的技術。週末業餘時間也沒有主動去學習。一句話工作還是不夠拼。打球倒是蠻積極的,羽毛球技倒是 了不少,歸根到底在於這一年的訓練。如果把打球時間放在工作上,相信技術...

關於自控力

方案一 增強自控力的五個必備觀念 1 從簡單行動開始 當你猶豫不決或處於其他缺乏自控力的階段時,應當首先從最容易的事情開始做 起。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於知道該怎麼做卻沒有那樣去做,這樣的話,你會開始自責,你會自己 不滿意,你會覺得自己是渺小的 不講信譽的 不可信的。當你兌現了一些微不足道的承諾 後,漸...

《自控力》(Kelly McGonigal) 推薦

史丹福大學健康心理學家凱利麥格尼格爾的著作 the willpower instinct 自控力 作者曾受邀到谷歌作家論壇講述自控力。剛看到這本書以為是雞湯,只是打算隨手翻閱一下。沒想到一發不可收拾。史丹福大學開設次課,並成為大學中最受歡迎的心理課程。在此書中,作者並沒有通篇講大道理,而是對每種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