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點的主要好處

2022-05-08 10:42:11 字數 1200 閱讀 5013

如果說故事點是對正在做的事情的時間(工作量)進行估計,那為什麼不直接估算出要多少個小時或多少天呢?為什麼要使用故事點呢?

亨利一世最終確定「一碼」就等於國王的鼻子到伸出的拇指之間的距離。這樣,就有了乙個標準的計量單位,即方便了國王自己,也方便了所有人。

你可能知道,一碼比自己自己的胳膊要長點或短點。我也是。但還好,我們有乙個共同的計量單位。

故事點數可以用這個故事進行模擬。就像英國的度量單位「碼」一樣,它允許不同技術水準的團隊成員能在溝通後得到乙個估算值。比如你和我決定出去跑步。我喜歡跑步,但是我跑得很慢。而你,相反跑得很快。你指著一條跑步路線說:我們跑這條路吧,這大概要花30分鐘。

這條路我很熟,但是作為乙個比你跑的慢的人,我心裡清楚這要花我60分鐘。所以,我告訴你,我和你一起跑這條路,但是需要60分鐘。

所以我們爭執起來30,60,30,60.

我們爭執半天沒有結果。也許我們可以妥協一下,需要45分鐘?但是這也許是最壞的結果。因為我們雖然有了乙個估算結果,但是,這個結果對大家都沒什麼好處。

所以,我們繼續爭論。30,60,30,60.

最終,你跟我說:mike,這段路大概5英里,我能在30分鐘內跑完它。

我說:我同意這段路程是5英里。但它要花我60分鐘。

問題是我們兩個都是對的。你真的能在30分鐘內跑完,我也真的需要60分鐘。當我們為這段路程加上時間估算,我們發現不能這樣做,因為大家工作(跑步)的速率不同。

但是,當我們使用了乙個抽象的度量衡–這個例子裡是英里–我們就能達成一致。你和我都同意這段路程是5英里。我們僅僅在它要花費我們多長時間上意見不同。

故事點跟這差不多。它能使不同技術水平和工作速度的人在估算結果上保持一致。當然,這裡的主角是具有不同產出率的程式設計師,而不是本例中跑得快的人和跑得慢的人。

就像這兩個跑步的人,兩個程式設計師也許同意乙個使用者故事是5個點(而不是5英里)。快一點的程式設計師可能覺得這很容易,1天就能完成。那個慢點的程式設計師可能覺得需要2天才能搞定。但是他們能在5個故事點這一點上達成一致。因為把第乙個使用者故事定成5個故事點是不需要什麼依據的。

不過,最重要的是,一旦他們同意第乙個故事是5點,這兩個程式設計師就可以達成後續的估計。如果快速程式設計師認為乙個新的使用者故事將需要兩天(兩倍於他估計為5點的故事),他將評估新的故事為10點。而另乙個程式設計師也會這樣做,當她需要四個工作日(兩倍於她估計為5點的故事),她將評估新的故事為10點。

綜上,就像定義了國王亨利的鼻子到他的拇指的距離,故事點的定義就能使不同速度的程式設計師在估算時能達成一致。

1 敏捷 使用者故事的好處

參考 極限程式設計引入了使用者故事的形式來表達需求,它是功能的簡短描述,對軟體使用者和客戶都很有價值。下面是乙個典型的使用者故事 工作發布和搜尋站點 但是使用者故事不僅僅只是這些文字小片段。各個使用者故事包含三個方面 故事的描述,用於計畫和作為乙個提醒 詳談故事,以使故事細節具體化 測試,確認故事已...

11 糾結的故事點

彼此上篇文章說完了計畫會議,我們今天來一起 一下計畫會議裡面乙個很重要的環節,那就是故事點的估計。故事點這個概念大家應該很了解了,實際上就是對在sprint裡面要開發的user story進行乙個粗量級的估算,以便於團隊能夠知道這個user story的複雜度 工作量 但是這裡有個容易引起混淆的地方...

敏捷中的溝通與故事點

當我讀到 scrum敏捷軟體開發 關於專案經理的討論時,讓我產生了極大的共鳴,使我不得不放下書來閒扯兩句,一方面抒發自己的感受,另一方面也算是一種反思吧。我平時一般要同時帶3 5個專案。作為專案經理,我都要花上大部分時間去分析需求,然後將其拆分成小任務。拆分任務時,我會將任務錄入到我自己設計的專案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