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 中國式管理可以休矣

2021-04-12 14:46:04 字數 2146 閱讀 5766

中國式管理可以休矣!

我親歷過兩次中國企業家挑戰西方管理學家的場面,場面可用「火爆」二字來形容。

兩位管理學家,乙個是菲利普·科特勒,乙個是亨利·明茨伯格,在管理學界也算是泰斗級的人物了。前者被公認為「現代營銷管理學之父」,後者被湯姆·彼得斯稱為「當今最優秀的管理學家」。兩位老先生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本來是要「傳道授業解惑」的,卻差點被幾個中國的企業家弄得下不了台。

兩次衝突都是在第一財經《頭腦風暴》的錄製現場,這是乙個要求有衝突感的節目。事實上,幾個企業家嘉賓也很配合,早就準備好了一大堆石頭,一開始就向台上的主嘉賓發難。有「地產哲學家」之稱的馮侖對亨利·明茨伯格說的第一句話是:「我嚴重不同意你的觀點。」而另乙個企業家嘉賓對菲利浦·科特勒說的話是:「你那套理論在中國行不通!」

到現在我也沒搞明白,馮侖到底不同意明茨伯格說過的什麼觀點,那個企業家也沒有說明白為什麼科特勒的理論在中國行不通。兩位管理學家也還算是很有涵養的了,不過場面確實比較尷尬,學生挑戰老師也很正常,問題在於沒挑戰出什麼所以然來。

我想,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挑戰的邏輯,而在於那些中國企業家「亮劍」的姿態。幾乎所有挑戰的話語潛台詞都如出一轍:「你那一套西方的管理學理論不適用於中國,你解決不了我們現在遇到的問題,要不你給我們現在碰到的問題支支招?」

中國企業家的這種思維方式通常有兩層含義:一是管理學家應該像乙個諮詢顧問一樣,給出一些具體的解決方案;二是「中國國情」和西方非常不同,需要一套「中國式管理」。

有需求就有市場,你需要「中國式管理」,我就給你「中國式管理」。中國的企業家經常坐飛機,於是便在機場書店的電視上(別的書店很少有電視)經常能看到一位老先生在講「中國式管理」,這位老先生在中國擁有一大批「粉絲」。

這位老先生叫曾仕強。他喜歡用中國的歷史來包裝他的理論,而且強調「西方式管理」多麼惡劣,來證明他的「中國式管理」多麼正確。老先生學識淵博,也有演講才能,以至於經常有人將他和那些做勵志培訓的人混淆起來,因為他們都能讓人振奮起來,「我能!」

這種思維最近幾年很流行,以至於中國的四大古典文學名著都被中國的企業家當管理書籍來讀了。「水煮三國」、「孫悟空是乙個好員工」、「王熙鳳是乙個好領導」,《水滸傳》就不用說了,簡直就是一本活生生的管理教材,這種思維方式都是「中國式管理」。

在曾仕強先生的話語體系裡,「中國式管理」的假想敵是「西方式管理」。我不知道兩位管理學家聽到「西方式管理」這種說法有什麼感想,因為在他們看來,從來就沒有存在過「西方式管理」這種東西,也從來沒有所謂的「美國式管理」、「法國式管理」、「日本式管理」或者「德國式管理」這種東西。

不要說美國公司和德國公司的風格差異巨大,就是在美國,不同公司的管理風格也存在巨大差異,並沒有一種統一的管理風格。即便是管理學界,也存在不同的流派,沒有統一的「西方式管理學」。那麼,為什麼偏偏有所謂的「中國式管理」呢?

我想這大約與中國100多年的思維習慣有關。100多年前,張之洞就提出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這種說法和現在的「中國式管理」有異曲同工之處。就是說,「體」還是中國的好,西方的東西都是「用」,都是器具層面的,不改變體制層面的東西。

「中國式管理」習慣於用一套西方的詞語去包裝中國的傳統文化,類似於「改良旗袍」。如果說這種說法只是為了便於大家理解的話,其實也無可厚非,但如果只是做一種簡單的嫁接,就宣稱我們發明了一種「中國式管理」,這種做法實在有些偷懶了。

肖知興教授經常用「睡蓮」來比喻管理的三種層次。如果說睡蓮的葉是管理的器具層面,那麼莖就是管理的制度層面,根則是管理的文化層面。如果我們不能掌握管理中的文化層面,而是從工具層面去學習別人的東西,結果往往是似是而非的。

我們自然需要從我們的文化中去發掘一些管理的本質性的東西,因為只有從文化層面去理解管理,這種管理才能真正成為我們自己的東西。不過這種思維方式和「中國式管理」完全不同,我們需要更大的智慧型,來**管理的文化本質,而不是用管理來包裝文化。

也是在《頭腦風暴》,我終於等到了曾仕強和《一分鐘經理人》的作者肯·布蘭佳鬥法。雖然肯·布蘭佳不能代表「西方式管理」,我當時還是滿懷期待,希望曾先生能夠說清楚什麼是「中國式管理」,可惜那天我花了兩個小時,也沒有聽到什麼有說服力的話。

正如明茨伯格後來接受我的採訪時說的,他認為文化在管理中比較重要,管理的實踐必須要考慮不同國家的文化要素。但管理的本質在各個國家中並沒有太多不同,「我調查過39個管理者,他們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但研究結果表明,他們的管理方式並沒有太多不同。」

也許將來,中國會產生一位真正的管理大師,但我相信這位大師肯定不會打著「中國式管理」的旗號。他的理論也許會有一些中國文化的背景,但一定也是能被全球所通用的,這一天也是中國真正為管理理論作出自己貢獻的一天。

中國式管理

泰巖網路工作室 吳旻最近一直在思考軟體管理方面的事情。這裡我所講的管理,更多的還是人和技術的管理和規劃。其實很多時間我們都知道,我們是不會做管理的 或者說,外來的管理方式很多,但我們用好的時候少之又少。這裡,我僅將我所見到的常見管理模式列出來,或許可以引起我們的反思。要知道管理必需本地化,才是真的合...

中國式管理

中國式管理 一本很有名的書,一直沒有看 大體是因為雖然我以前看過些錄影的片斷覺得不無道理,而我終究不太相信什麼中國式管理的說法。不過,最近老有人提起,就買來看了一遍。一 首先,還是有很大收穫的 1 管理重在安人。以安為最高境界,有三種意思在裡面,一是 修已而安人 二是 止 定 靜 安 慮 得 之道,...

中國式管理

第一講 究竟有沒有中國式管理 一 到底有沒有中國式管理有三種說法 1 有人認為沒有 管理就是管理,沒有中國式 美國式 日本式的區別,只有有效和無效的區別。所以說沒有中國式管理。2 有人認為有 管理離不開文化,各國的文化背景不同,管理當然就不同。所以說有中國式管理。3 有人認為 有也對,沒有也對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