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管理VS歐美式管理

2021-04-06 23:33:10 字數 3426 閱讀 4452

5.1

的時間,我除了打算好好打理自己的生活外(打掃衛生,健身),我還打算好好犒勞一下自己的腦子。儘管我很想利用假期的時間,好好研究oo js方面的理論。不過當我有念頭寫此文時,我發現我手上拿的是傑克韋爾奇的《贏》,在我桌子上的是曾仕強的《中國式領導》。而那台有oo js方面資料的電腦,已經由於長時間無人操作,顯示器已經關閉了。

最有趣的,你瞧瞧我看得這兩本書,乙個是典型的國產代表,大大宣揚中國人的「拖拉」文化。另乙個,也是被國人所推崇,卻與國人文化大相徑庭的歐美代表。

中國式管理的優點

「厚黑」在中國歷來就有,不過曾仕強的作品應當不算此類。儘管就我自身而言,我並不很欣賞在《中國式領導》所倡導的理念,不過你不得不說,它確實有其道理。

據三個例子,分別說明《中國式領導》的正確之處。

1、管理vs領導

我們知道,在西方的管理理論中,領導是隸屬於管理的一部分。按照通常的管理五大職能來劃分,領導同組織和控制一樣,應該是管理的其中一種。但是在曾仕強的理論中,強調管理與領導的不同。原因如下,管理以事為主,而領導則以人為主。公司理論總講,人是公司資源的支柱,那麼在管理中突出人的重要性,自然值得推崇。

我們知道,歐美的管理理論,其意指如何統領、運作公司的全部資源,其中當然包括人力資源,所以可以包含領導。當然,問題不在於如何分類,而在於在國人目前都向歐美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丟掉一些重要的東西。而《中國式領導》就幫助我們指出其中的區別。通過將領導從管理中提公升出來,向人們強調,人應當是領導的本質。

2、制度vs領導

我在實際的工作當中,也注意到制度的侷限性。並且發現,經理人,或者說管理者,普遍都有濫用制度的傾向。由於制度有其方便性,迅速性,而人又都有惰性,所以管理者往往在發現公司存在某些問題時,都喜歡採用制度作為打補丁的方式。

但是,制度會規範行為,也會束縛手腳。在我當下的意識中,如何既放開員工的手腳,又使其不至於出格,方法便是公司的良好文化、統一的目標管理和績效考核。

我所說的方法帶有濃重的歐美作風,而曾先生卻採用完全不同的方式化解之。曾先生基於其領導理論,提出以「籠絡人心」為主的領導行為,旨在彌補制度的缺失。顯然,相比較我所謂的較歐美的方法來說,曾先生的方法似乎在中國更加切實可行些。

3、溝通vs商量

曾先生將溝通定位於資訊的傳達,而不包括雙方的妥協,或者說他認為很少有妥協。加之中國人的面子化,情緒化,所以得出結論,溝通只會在中國溝而不通,從而提出商量的方式。其實,商量在此引伸為一種妥協,一種替對方著想,從而達成雙贏的結果,所以才是最容易取得成功的溝通,或者叫商量的手段。

儘管我在之前就對溝通的妥協性有很高的認識,不過曾先生的理論還是給溝通定了乙個很明確的基調,那就是,如果你想讓對方接受你的想法,那就必須順勢而為,而不要逆著對方。打個形象的比方,你愛撫一直狗,它可能很聽話,對你百依百順。而如果對它大打出手,搞不好它會狗急跳牆。

作為年輕人,我們在剛剛踏入職場的時候都曾經犯過這樣的錯誤,此後應當好好注意。

中國式管理得缺點

不過,對於曾先生的理論,同樣有三點懷疑,列舉如下:

1、如何統領全域性?

縱觀

先生的理論,可以說,多少有些過於細節化。

先生所說理論,所舉案例,基本皆是比較細節之處,少有大局觀。儘管從目錄來看,似有大局觀,但是一般章節內容與案例不能很好的於章節主旨掛鉤密切。統觀全域性,無法提綱攜領。

一些中國人處世的圓滑行為,如何變為企業最終的生產力,

先生沒有給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2、如何提高生產力?

「拖拉」文化縱然可以使得眾人皆快,但是也僅僅是侷限在中國人在的乙個小範圍內。試想網路化社會的今天,全球競爭日趨激烈。中國人如果還是固步自封,僅僅陷入在自己的小圈子裡,如何與國際化競爭對手競爭?

曾先生所舉案例自然聽起來巧妙,可是任何國家和企業的競爭,最終靠的還是科技,還是生產力。圓滑之處,必然事故。事故之處,如何保證生產力的持續提高?

3、如何科學化,擴大化,可複製化?

中國自古不乏一些奇巧的文化,但對中國人來說,最難得的是一套科學化的方法。科學化的方法的重要性在於,其有明確的指導方針和指標,便於量化,複製,和再生產。

同樣的東西,如果不能被複製,其價值就不一定了。如果是藝術品,那麼其將是無價之寶,如果是工業品,那麼其將一錢不值。這裡並不想討論管理的藝術性還是科學性。但毋庸置疑的是,好的管理策略需要複製。很簡單,你不能說公司接這批單子就成功了,下批就不行了。你也不能說,公司做這個專案行,下乙個就一塌糊塗了。更不能說,某某領導在台上時,公司一片欣欣向榮,某某領導一**,公司一片狼藉。

所以說,公司問題是乙個科學化更多的問題,

先生的理論還是沒有解決這個本質的問題。

歐美式管理

反觀歐美管理,有一點你絕對體會不同。聽中國人講座,總讓人感覺很費勁,因為事事處處,時時刻刻皆隱隱約約,或明或暗。相反,歐美人很少跟你東拉西扯,他們主題性很強。乙個章節,乙個部分,就以該主題為主,決不節外生枝。相反,在

先生的著作裡,有乙個章節,我甚至找不出他所舉案例於其主題的關係,不知道是我領悟不夠,還是我領悟不夠。。。。。。

相反,在歐美人的生活裡,並不是沒有辦公室政治,也不是沒有關係理論。相反,在韋爾奇的書中,他告訴你,這些沒用,你應該關注更本質的東西。而在曾仕強的書中,他談到,這正是你應該好好自己揣摩得東西。

但無論怎麼樣,我們都知道,辦公室政治和關係理論都不是我們最終應當關注的。在世界開放如此的今天,任何人都無法固步自封。說到底,與競爭對手的競爭,最終靠的只有生產力。雖然辦公室政治和關係理論可以讓你獲得短期的利益,但是從長期看,在世界範圍內,你的競爭對手遍布全球。你可以通過中國人的方式打擊你的中國對手,讓自己脫穎而出。而你的外國對手不吃你這一套,如果你想最終生存下來,你必須有實力真正的去擊敗你的國外的對手,這些是無法投機取巧的。 結論

很巧的是,我呆在一家台灣人的公司裡。台灣人,應該說是國化和西化參半的人。他們比國人先進,早些接觸西方文化。同時,他們也擺脫不了國人在其身上留下的影子,就像我們同樣的黃色**。

在我理解,無論是中國式管理還是歐美式管理,均有其可取之處,因為其可能代表的是管理的不同方面,比如歐美代表科學化、制度化一面,或者國人代表的是人性化、靈活性的一面。所以,應當充分利用其中的優勢,在不同的地方,分別應用更合適的管理。

應當是:

以中國式管理為哲,以歐美式管理為綱,以中國式管理為具體行動手段。

首先,在哲學層面,應當以中國式管理為主。在哲學方面,外國人的歷史積澱遠遠不如國人來的深厚。更何況,中國是管理強調以人為本,而高層次的哲學思考,更接近藝術化,無法複製,無法擴大。

其次,以歐美式管理為綱,切實提高企業的生產力。中國式管理太過虛無,很容易陷落。引入歐美式管理的科學作風,以目標為綱,規範化中國式管理過於靈活的行為作風,從而在保持高層戰略**遠矚的前提下,切實提高自己的執行力。

最後,以中國式管理為具體的行動方針。中國人畢竟是中國人,千年的文化積累注定了其必然按照中國人特有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強行改變也不現實。尊重中國人的文化,以中國人的方式去管理、溝通,更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時,由於上層有歐美式管理的科學化目標作為考核,可以保證底層的行動不至於偏離主方向。

coofucoo zhang

5/4/2006

中國式管理

泰巖網路工作室 吳旻最近一直在思考軟體管理方面的事情。這裡我所講的管理,更多的還是人和技術的管理和規劃。其實很多時間我們都知道,我們是不會做管理的 或者說,外來的管理方式很多,但我們用好的時候少之又少。這裡,我僅將我所見到的常見管理模式列出來,或許可以引起我們的反思。要知道管理必需本地化,才是真的合...

中國式管理

中國式管理 一本很有名的書,一直沒有看 大體是因為雖然我以前看過些錄影的片斷覺得不無道理,而我終究不太相信什麼中國式管理的說法。不過,最近老有人提起,就買來看了一遍。一 首先,還是有很大收穫的 1 管理重在安人。以安為最高境界,有三種意思在裡面,一是 修已而安人 二是 止 定 靜 安 慮 得 之道,...

中國式管理

第一講 究竟有沒有中國式管理 一 到底有沒有中國式管理有三種說法 1 有人認為沒有 管理就是管理,沒有中國式 美國式 日本式的區別,只有有效和無效的區別。所以說沒有中國式管理。2 有人認為有 管理離不開文化,各國的文化背景不同,管理當然就不同。所以說有中國式管理。3 有人認為 有也對,沒有也對 管理...